宋仁宗长女福康公主与驸马李玮的婚姻是宋朝历史上第一起公主离婚案。公主与驸马琴瑟失调只是世人看到的表象,公主出轨才是导致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这桩悲剧婚姻的背后是皇权凌驾于人伦道德的体现。正是福康公主的婚姻悲剧警醒了此后宋朝的当权者,对公主出降的婚姻制度作出了改革。
天家有女初长成,出降李氏难为妇
一、万千宠爱集一身的长女
福康公主是宋仁宗最宠爱的长女。一方面,公主从小聪慧过人,而且十分孝顺。《宋史·列传七·公主上》中载:
周、陈国大长公主,帝长女也。宝元二年,封福康。嘉祐二年,进封衮国。主幼警慧,性纯孝。帝尝不豫,主侍左右,徒跣吁天,乞以身代。帝隆爱之。
况且仁宗是一位子嗣稀薄的皇帝,他育有三子、十三女,然而长成的只有包括福康公主在内的四个女儿,终其一生也未能有一名长成的皇子来继承大统,因而不得不择宗室子来即位,也就是后来的英宗赵曙。仁宗27岁才得此女,之后的子女又相继早夭,仁宗对福康公主格外珍视亦是情理之中。
宋仁宗有多宠爱福康公主呢?宋朝册封公主只颁册文,不行册礼。并且宋人恪守祖宗之法,宋朝立国之时定下的规矩后人只能效仿不可轻易改制。到了福康公主进封兖国公主时,宋仁宗不仅发了册文,还举办了盛大的册封礼,言官多次进谏宋仁宗都不听劝。这一年是嘉祐二年(1057年)。
同年,仁宗的表弟李玮被封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20岁的福康公主出降李玮。
二、出于弥补心理的赐婚

宋仁宗
宋仁宗为什么选中李玮做驸马?这还要从仁宗的生母之谜说起。仁宗乃是民间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主角。然而真正的历史中并没有狸猫,但确实上演了皇后夺子的戏码。《宋史·列传一·后妃上》载:
李宸妃生仁宗,后(刘皇后)以为己子,与杨淑妃抚视甚之。
历史上宋仁宗的身世是整个皇室心照不宣的秘密。皇后刘氏夺李氏之子赵祯抚养成人,真宗归天后赵祯继位,是为仁宗。李氏本是皇后刘氏宫里的侍女,被真宗临幸后才进封为崇阳县君,品秩低下的她亦不敢与身为皇后的刘氏抗衡,及至李氏离世都未能与仁宗相认,旁人亦不敢告知仁宗真相。后真宗薨,刘氏为皇太后,垂帘听政达十一年之久。及至刘氏薨逝,燕王才将真相告诉仁宗。彼时仁宗已经23岁,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使得仁宗哀恸不已。对生母的愧疚只能通过追封和对母族的封赏来弥补:
- 追封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章懿”。
- 封李宸妃的兄长李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 。
就算给予母族再多的封赏,仁宗对于不能侍奉母亲的悔恨自责之情分毫不能减,于是决定将自己最心爱的长女嫁给李用和之子李玮,以视对母族宠幸,光其门楣。
三、卿非良人
可是公主压根儿瞧不上李玮和他的家族。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
玮貌陋性朴,上以章懿太后故,命之尚公主。自始出降,常以庸视之。
虽然李玮加官进爵跻身上层,但外貌可能比较难看一点,又加上多年混迹于社会底层市井之气颇重,这让自小见惯宗室青年才俊且接受良好教养的福康公主着实不能忍受,她丝毫不掩饰对驸马李玮的嫌弃,仁宗为了缓和夫妻矛盾,将驸马李玮外放任职,二人的关系却日渐冷淡。

宋仁宗母族关系图
而且公主和李玮的婚姻是违背了宋朝法律的。按照辈分来算,驸马的父亲是仁宗生母李宸妃的兄长,仁宗和驸马李玮乃是表兄弟,驸马与公主是表叔侄的关系。宋朝法律明确规定,异辈的表亲之间不能通婚。《宋刑统·户婚律·同姓及外姻有服共为婚姻》载:
其父母之姑舅两姨姊妹,及姨,若堂姨,母之姑,堂姑,己之堂姨,及再从姨,堂外甥女,女婿姊妹,并不得为婚姻,违者各杖一百,并离之。
然而仁宗仍是不顾法律将爱女嫁与母族。
东窗事发夜叩门,人言可畏朝议纷
相较于相貌丑陋资质平平的驸马,公主身边的内侍宦官却是精通书画相貌出众,他们作为公主宅勾当内臣随公主出降李家,随侍公主左右陪同公主吟诗作画,为公主的苦闷的婚姻生活平添了一丝慰藉。其中梁怀吉格外受到公主的青睐,二人渐生情愫,公主与宦官之间开始一段禁忌之恋。《涑水记闻》载“梁怀吉等给事公主阁内,公主爱之。 ”
纸包不住火,二人的密切往来被婆婆杨氏察觉。杨氏不顾身份窥伺公主与怀吉对饮,却被公主发现,公主与婆婆发生了激烈的口角,推搡之间公主竟出手殴伤了婆婆杨氏。积蓄已久的矛盾全部因此事爆发,公主怀着满腔的委屈连夜奔回皇宫夜叩禁门而入,祈求仁宗准许与驸马李玮仳离,仁宗不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公主夜叩禁门的事情很快传至朝野,事情的原因也迅速被揭露,一时之间公主的素行成为了众矢之的。但仁宗毕竟还是偏疼福康公主,在最初的处理中她并未受到任何处罚,然而事件中的其他人却分别受到了处罚:
- 驸马在事发后惶恐不安唯恐因惹恼公主而招来罪祸,故而上表自劾贬谪出京。
- 行为逾距的梁怀吉等公主宅勾当内臣则被贬黜出京。
公主闯祸,作为皇帝的父亲利用皇权为其善后,使作为主要责任人的公主不受责罚。仁宗此般偏颇的处理自然不能服众,于是朝臣纷纷进谏。然而群臣攻击的焦点并非公主不事舅姑,而是公主夜开禁门入宫与内臣素行不谨。并且由于仁宗将梁怀吉贬谪出京后,公主一哭二闹三上吊,以死威胁仁宗势必要将梁怀吉召回才肯罢休。这一举动引来了司马光、杨畋等台谏的大肆攻击,纷纷声援驸马。
- 殿中侍御史吕诲奏曰:“兖国公主,仁宗爱女下嫁李玮,薄其夫家。尝因忿恚夜开禁门,入诉于上。宿卫不可不严。公主夜叩禁门,门者不当听入。并劾奏公主阁宦者,竄逐之 ”
- 监察御史里行傅尧俞奏曰:“兖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内臣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仁宗斥二人者于外,居无何,复还主家,而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家,而朝廷又为之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且陛下何以诲诸女? ”
- 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奏曰:“右臣近闻有圣旨令召前管句兖国公主宅内臣二人复还本宅。臣与杨畋、龚鼎臣同有论列,以为非宜,未蒙允纳。……此二人尚在主第,罪恶山积,当伏重诛。 ”
群臣的进谏使仁宗认识到事件处理的偏颇,令爱女出降母族本是弥补对生母的亏欠,而今福康公主与驸马李玮的婚姻却适得其反,对母族的愧疚再次浮上仁宗心头。听取群臣的谏言后,仁宗做出了以下处理:
- 降兖国公主为沂国公主,削减了公主的食邑,并令公主居禁中。
- 驸马李玮由之前的安州观察使升为建州观察使,仍旧知卫州。
- 对李氏大加抚慰。
之后李玮兄李璋自劾弟玮尚主不周,请仁宗准许二人仳离,仁宗准奏。
公主出降制度的变革
一、从犯七出到和离
至此,这场历时2年之久的离婚案总算结束。在福康公主的离婚案中,公主本人犯了七出中的无子、淫佚、不事舅姑三项。如果按照现代人的标准,公主出轨理应是过错方,所以驸马李纬完全有离婚的充分理由,还能要求公主净身出户。当然,皇家离婚不涉及财产分割,过错方的认定只是为了道德层面上谴责。
及至唐朝,“犯七出”从习惯法变成了成文法,《唐律疏议》上白纸黑字地写明 “七出”、“义绝”、“和离”是离婚的三种合理理由,国家从法律层面上带头尊重和平分手,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女性主动离婚的权力。
二、驸马升行制度的废除
除却离婚的理由之外,这桩婚姻悲剧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唐宋时期公主出降婚姻制度的问题。为什么公主不事舅姑不是群臣攻击的焦点?原因在于北宋时公主出降时驸马升行的制度。《宋史·礼志第六十八》载:
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者,辄皆升行,以避舅姑之称。
也就是说,驸马升一辈与其父母平辈,其父母变为驸马的兄嫂,从而使公主避免舅姑之尊。此项制度可以说是罔顾人伦的,它完全颠覆了公主与驸马家族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公主则不需承担侍奉驸马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因为他们之于公主只是兄嫂的关系。反倒是尚主之家要尊敬公主不可怠慢,稍有不慎,得罪的不仅是公主,还有公主背后为其撑腰的整个皇室。这便是皇权违背人伦之处。归根结底还是要体现“忠君”的思想。而福康公主正是利用此项制度的保护,使其殴伤杨氏也不是殴伤婆婆犯七出,而只是殴伤嫂子。
北宋前期此项制度的贯彻并不严格,天家也是鼓励公主恪守妇道按舅姑之礼侍奉驸马的父母,太宗之女仁宗之姑献穆大长公主便是皇室女的典范。献穆大长公主出降驸马李遵勖,以舅姑之礼侍奉驸马父母,善待仆人,视别室子如己出。福康公主与驸马仳离后,这项罔顾人伦制度更是为士大夫们所诟病。英宗治平四年最终废除了此项制度,命以后出降的公主必须按舅姑之礼侍奉公婆。
自此公主出降能够以正常的人伦关系侍奉公婆。这对于公主与夫家的关系是一种良性的促进。一桩婚姻悲剧的背后总是会留下许多警醒后人的教训,福康公主的婚姻亦如是。正是一次次皇权与人伦的碰撞才逐渐完善了社会的风尚。。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岂是说说这般容易。皇帝的女儿不好做,皇帝的女婿亦不是好当的。
参考文献:
脱脱等:《宋史·公主列传》
脱脱等:《宋史·礼志》
司马光:《涑水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