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的关系图谱(缩略版)
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男人
父辈们
父亲
父亲林长民(林孝恂之子),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研究系领导人之一。曾留学日本获得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后与梁启超同为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大员(1917年林曾任段祺瑞内阁的司法总长,而梁启超则任财务总长,林梁两家可谓世家之交)。1920年林为民带着只有16岁的长女林徽因游学英国。
堂叔
堂叔林觉民(林孝颖之子),1907年考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同盟会黄花岗起义,4月27日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辕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遗体后被安葬在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在参加起义之前,给妻子陈意映留下一封著名的《与妻诀别书》。中国内地与香港,皆将此文收录为中学课文。
同辈们 -- 全是她的追求者
林徽因的追求者大概太多了,可以从伦敦一直排到宾夕法尼亚、到麻省的哈佛再到北平,我们就梳理4个杰出男士吧。
丈夫
丈夫梁思成,梁林两家为世交,梁林两人少年时代就已经相识,从梁启超后来为梁林二人安排的一切来看,这门亲事即便不算指腹为婚,也绝对是青梅竹马。1923年自清华毕业的梁思成带着弟弟梁思永(比哥哥晚一年自清华毕业)骑摩托车(富二代、官二代的梁思成!!!)摔断了腿,只能推迟留美时间。于是1924年梁思成、思永兄弟和林徽因一道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1929年回国后在梁启超(这个时候早已并入膏盲的梁启超居然还能睿智的安排儿子、媳妇的事情)的安排下前往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1931-37年是林梁二人的“太太的客厅”最为辉煌的时期,那个时候林大概是北平最知名的才貌双全的女性了,也难怪同为梁思成留美同学吴文藻的太太冰心要酸溜溜的写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由此倒是得罪了林徽因一辈子。
老金
为其独身一生的老金 --- 金岳霖,1914年,金岳霖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官费留美,于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到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听课。金岳霖和比他小两岁的徐志摩都是在1920-1923年这段时间在英国结识林徽因的,金比林徽因大9岁。不过当时对林展开猛烈追求的是徐志摩,老金当时身边还有一位美国女友Lilian Talor(中文名: 秦丽莲,听起来好像秦香莲... 啧啧)。1925年11月老金回国,秦丽莲也紧随而至,并与金同居。1931年,林徽因、梁思成从沈阳回到北京,金岳霖彼时已经把身边的美国女友打发回美国,开始成为我们太太的客厅里面的铁杆常客了。金对林的追求也是颇为猛烈,但是又有着哲学家、逻辑学家的理智、冷静,一度梁思成都觉得自己要退出(离婚),但是林徽因大抵只是与金有精神上的相互安慰而已,她依然是梁的女人、妻子、孩儿她妈。抗战时期,偏安一隅在西南联大时期,西南瘴气严重,林的身体格外的差,老金养了一后院的鸡生蛋来给林徽因补身体(此情可鉴!),1953年林徽因去世时,老金的万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此联炽热颂赞、激情飞泻、气势不凡、情真意切!
情场浪子
诗人徐志摩,徐志摩是个典型的浙江海宁的富二代,1915年18岁时在父母安排下与张幼仪结婚(当时他形容张幼仪:一看就是土包子,不过这个“土包子”后来虽然与徐离婚,孤身游学欧洲,还以公婆礼侍奉徐的双亲多年,这是后话)。后入北大预科学习,1918年留美,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其间结识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对文学兴趣渐浓。旅英期间,徐志摩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对其穷追不舍,并要求当时在英国陪读并怀了次子的元配张幼仪堕胎离婚。张不同意,徐遂不告而别。1922年3月(25岁),与张幼仪离婚,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同年10月回国。1923年3月(26岁),发起成立“新月社”。同时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徐志摩大林徽因7岁,为了追林徽因,不惜把发妻休了,跑回国继续追求,自然还是未果,没1年光景,林已经和梁氏兄弟跑去美国留学去了。被涮了的徐旋即从北大辞职,去欧洲旅游(看出富二代的本质了没有?),翌年(1926年),耐不住寂寞的徐志摩与民国名媛陆小曼结婚。不过陆小曼可不是省油的灯,大手大脚惯了的陆小曼很快就让自立门户收入并非极为殷实的诗人受不了了。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邮政号”司汀逊式九缸七座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Dr. John KingFairbank) -- 1931年夏天Fairbank赴中国调查进修,考察海关贸易,在华北协和华语学校学习中文,主要受教于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廷黻,曾短期兼职清华大学经济史讲师。其间在北平结识了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北平社会研究所所长陶孟和、中国地质调查所研究员丁文江等人,并与外文教授叶公超、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钱端升和物理学家周培源等结为好友。1932年7月,在北平与从美国一路追来的未婚妻费慰梅(Wilma Denio Cannon,研究中国艺术和建筑的美国学者,其父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Walter Cannon)结婚。夫妇二人的中文名字皆是梁思成所取。费正清夫妇二人可谓梁林二人的挚友,他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一生,也经历了整个30-40年代,回美国后费氏夫妇分别出书怀念梁林夫妻。而当时北平能混迹我们太太的客厅这种高端雅集的人,据说没有一个人不为林徽因的才貌所折服的,费正清也不例外!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汉学家笔者见(研究)的多了,他们前世大抵都是100%的中国人,其金发碧眼的外貌下所掩盖的是中华儿女的赤诚,仅此而已。
其它同时代的杰出男士还有一大长串,像什么沈从文、吴文藻、梁思永等等,你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有兴趣的看官自己研读徽因的关系图谱去吧。
唯一的闺蜜 -- 一个美国大妞
费慰梅,英文名: Wilma Cannon Fairbank,是前面说到的汉学家费正清的妻子,典型的家学深厚、家境殷实的富二代,其父雄霸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的位置30余年,在心理学领域里著名的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就是出自其父之手。1931年,她从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几十年后并入哈佛大学)艺术史系毕业。1932年,她前往北平与未婚夫费正清结婚,并在中国与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等结为好友。1941年秋,当费正清被美国政府征召时,夫妇二人前往首都华盛顿。1942年1月起,她担任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对华关系处文官。尽管在二战期间丈夫被派往中国,费慰梅一直在华盛顿工作,直到1945年5月被派往中国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先是前往重庆,后来又去南京。当她于两年后离开中国时,夫妇二人已经收养了两个女儿Holly和Laura。返回美国后,费慰梅坚持研究和写作。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为他们夫妇二人终身好友所作传记《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的伴侣》(Liang and Lin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简体中文版:《中国建筑之魂─一对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上海文艺出版)。1984年,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出版社发行由她担任编辑委员的梁思成遗作《图像中国建筑史》(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曾有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情比姊妹深──林徽因與費慰梅。大抵而言,这是有道理的,林的个性独立甚至张扬,于传统的中国社会所不容,而与美国大妞费慰梅之间反而倒是可以无话不谈。费慰梅也不在意自己的丈夫“痴迷”于林徽因,否则,后来哈佛大学也不会给世界留下一个费正清国学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了!
唯一的“敌人” -- 冰心
我小的时候读了很多冰心的诗、冰心的书,乃至于背诵到“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时候,都纳闷为什么冰心奶奶老在玉壶里面呆着!冰心可是老一代留美同学中的罕见的女性,掐指算来比林徽因还早一年。1923年由燕京大学(由协和女子大学等教会学校合并而成)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宋美龄也毕业于该校)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去美国的轮船上面结识了自己未来的夫君 -- 吴文藻 (此公是梁思成的清华同学、室友)。1924-26年间,冰心还与林徽因等在美国宾州大学相聚过。1926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后,冰心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冬儿姑娘》等。还翻译了黎巴嫩作家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的《先知》。不过时间飞快的来到了1933年末,她写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内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林差人送了一坛子山西老醋给冰心,此桥段则成为一段文坛公案。总之之后二人的人生轨迹再未有交集,即便在云南蒙自、昆明、四川李庄的西南联大时期,俩人避难之地相聚几分钟的脚程,俩人也未重归于好 -- 在我看来,林徽因犯了女人的大忌:女子无才便是德啊。以我们清末-民国福建世家谢婉莹(笔名:冰心)大小姐的心高气傲,岂会屈居于同乡林徽因之下,这段梁子是解不开了... ...
她的创造与才华
- 东北大学校徽
- 吉林西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 人民英雄纪念碑
- 中华戏剧改进社
- 营造学社
- 北京古城保护
- 八宝山革命公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