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文艺女神首推林徽因,这个大家就不要争了,让我们用照片说话吧。



林徽因青年时期:美国留学时期、民国20年代早期-30年代的照片





林徽因1930-40年代的一组照片
女神这种称号除了要相貌一流,学识一流,一言一行、举止回眸都称得上秀外慧中才可以。除了林徽因,我们再看看民国时期其它“名媛”们的“风采”。
冰心奶奶





冰心的1组照片
与林徽因同为福建福州(长乐)人的冰心,原名谢婉莹,父亲谢葆璋早年师从严复,进入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后为清末海军重臣,北洋政府官员,曾经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其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在烟台长大(3-11岁)的小冰心,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度过了穿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女生活。辛亥革命后,随父亲返回福州,住在从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遗族家里购置的大宅,而林觉民是林徽因的堂叔。冰心的祖父是福建影响力颇大的教师世家,想必与林家在祖上数代已经多有交织。
冰心奶奶的这组照片,尤其是右下角这张摄于1923年在从黄浦江港口出发前往美国旧金山的轮船上拍的照片,初看时我的内心是抵触的,同船,3年后在燕京大学校园成为冰心夫婿的吴文藻的内心是何种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还是那句话:美女是要比较的,比较出真知。




50年代初的照片 - 林徽因与清华学生们的合照、与同事设计国徽、探望病床上的梁思成的照片
这组照片是林徽因生命中最后几年中拍的,尤其是最后一张,1953年,当时她已经病的非常严重,梁思成也病倒了,那个时候林徽因已经瘦的只剩一把骨头了,不过她的风采依然可以在第一、第二张照片中看得出来。
再来看看民国另一位名媛 --- 毛彦文


37岁的毛彦文嫁给了66岁的熊希龄
1926年10月,时任清华教授的吴宓参加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陆小曼身披白色婚纱的倩影一直挥之不去。徐志摩与陆小曼追求爱情冲破重重阻力,抛弃原来的家庭走到了一起给了吴宓追求毛彦文的动力。遗憾的是,随后抛弃妻女的吴宓,抗战了8年还是没能抱得美人归。到了1935年2月得来的消息,在上海西藏路慕尔堂举行的一场隆重的基督教仪式婚礼轰动了全国,该婚礼轰动全国不仅仅因为新郎是66岁的前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更因为新娘是37岁还未结过婚的大学教授毛彦文。这场婚姻让吴宓备受打击,他无奈地写下了
“奉劝世人莫恋爱,此事无利有百害。
寸衷扰攘洗浊尘,诸天空漠逃色界。”
吴宓虽然是个痴情种子,但是却不懂女人心,毛彦文历经逃婚、退婚、婚外恋,吴宓这种“书呆子”般的情种大抵不是她的菜。遗憾的是,幸福总是短暂的,3年后,熊希龄就病逝了。49年毛出走美国62年回到台湾定居。吴毛二人从此再未有任何交集。而吴宓早年在清华读书时的同桌朱君毅就是毛彦文少年时代私定终身的表哥,后来朱学成归国后又以近亲结婚有害为名一纸休书退了婚。吴脑海中的完美无瑕的毛彦文只是清华时期毛给朱的情书上毛彦文。就好像林徽因冷静的看待徐志摩眼中的林徽因不是真实世界的林徽因一样,可惜吴宓一辈子都没能弄明白这个道理,临到老了,晚景不佳,想和前妻陈心一复婚也没成功。白白的埋没了“哈佛三杰”的称号(哈佛三杰是1920年代中国留美学生中的三大学贯中西、融古通今的高手:陈寅恪、汤用彤、吴宓)
毛彦文曾经这样评价过吴宓与原配陈心一的婚姻: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的女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能与他唱和诗词,还要善于辞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间周旋,能在他们当中谈古说今,这些都不是陈女士所专长,所以他们的婚姻终于破裂。这是双方的不幸,可是吴应负全责。如果说他们是错误的结合,这个错误是吴一手造成的。” -- 笔者以为,吴宓脑海中想象出来的这样完美的女子,不是毛彦文,而应该是林徽因,由始至终,吴宓都追错了对象 ... ... 不过,就算是他去追求林徽因,相比也无法排进前3甲 -- 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这一座座大山,哪个不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呢?
民国女画家、Green Tea Bitch-- 陆小曼
陆小曼为世人所知是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未果,转而投向陆小曼。但是世人并不清楚这些个林林总总的民国名媛到底都是何方神圣。坦白的说,有多少前清大员、要员的后裔,就有多少民国名士、名媛。几乎没有一个例外。完全不存在什么土包子进城摇身一变成了文人雅士的事情。陆小曼的父亲陆定(原名陆子福),晚晴举人,早年留学早稻田大学(注意:林徽因的父亲林为民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陆可能比林早2-3年毕业,算是林的师兄),师从伊藤博文,在日期间参加了同盟会,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而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不是白丁,其祖上做过满清的江西巡抚,老公陆定做贝子贝勒学校老师的时候,那些王孙们的作业,吴曼华是帮助批改的。陆小曼的小曼之名也得于母亲的名字(注: 按照中国的传统,名字与父母相重是不吉利的,日后,陆小曼成了个败家娘们大概和这还有关... ...)
陆小曼19岁的时候奉父母之命与27岁的军官王赓成婚,这个军官可不是普通的军官,1911年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191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西点军校1918年第12名成绩毕业,曾作为武馆出席巴黎和会。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陆小曼只喜欢被人簇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所谓交际花是也),婚后陆小曼期待王赓依然能经常伴她出游、交际;而王赓则一周六天致力于工作和读书(是的,我们文化人就是这么好学,那些庸脂俗粉怎么可以理解!),星期天才休闲,无法满足陆小曼之期望;双方个性不合,感情便出现危机。王赓有时请朋友(交友不慎,亦或是成功甩包???我的脑海里浮现了某大款把玩腻的小蜜送到某江商学院,后成功甩包... ...)徐志摩陪陆小曼参与各种活动,导致双方产生恋情。陆小曼与徐志摩相恋之后,陆小曼向王赓提出离婚要求,王赓慨然应允并于1926年离婚。



陆小曼的画作、陆与徐的合影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这个合影很失败,至少完全看不出陆的一点曼妙。陆小曼生活奢侈,以徐志摩每月收入一千余元之高薪(当时一个图书馆职员月薪约五元),不足以抵挡小曼所要的豪宅租金,司机、厨师、男仆、女佣之薪水等奢华之开销。1931年11月17日这一天,徐志摩的劝说激怒了陆小曼,两人发生口角,徐志摩一气之下离开上海、到了南京。两天后11月19日徐志摩只身前往北京欲聆听林徽因的演讲,天气恶劣,在济南上空飞机撞山空难身故,就此,人间没了四月天。
很多人写林徽因不知道林的妙处,在老夫看来,林除了天生体质虚弱以外样样为人杰,能在建筑、设计、双语、诗歌、艺术多重领域都颇有所建树,自古能有几人及?能让民国的那些大师们一个个神魂颠倒、那些名媛们“咬牙切齿”的林徽因,也许可以套用曾用在陈寅恪身上的那句话:三百年来仅此一人。好在林“英年早逝”,否则再拖几年,那才是生不如死,免不了像在四川李庄时期她曾对儿子梁从诫说过的话:如果日本人打过来了,我们中国文人不是还有另外一条路,门外就是扬子江...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