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17年底电影《妖猫传》的上映,杨贵妃一时之间成为大众议论的焦点。从杨贵妃是否拥有胡人血统到白居易是否爱过她,杨玉环的爱恨情仇是这个女人留待后人戏说的话本。《妖猫传》中最大的悬念是“贵妃之死”。人人都说杨玉环自缢于马嵬驿,正史《唐书》中已经盖棺定论了,但是电影中却告诉观众此说非也。
也许人们始终不愿相信,曾经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女子,盛唐梦幻的终极想象会在一夕之间埋骨黄土。所以有传说杨贵妃假死逃生,东渡日本,比如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便持此观点,理由是白居易的诗中写到唐玄宗再派人回去寻找贵妃尸骨时,处死地空无一物。
生生死死、真真假假。那么白居易对于贵妃之死到底是怎样一种观点呢?
一、《长恨歌》中的“贵妃之死”

电影《妖猫传》中张榕容扮演的具有胡人血统的杨贵妃
白居易的《长恨歌》本身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安史之乱作为时间节点,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如何相识、相知、相爱,入宫后宠绝六宫,以致于让玄宗沉迷情爱荒废朝政,从而爆发了安史之乱。叛军攻入长安,玄宗带着杨贵妃出逃,到达马嵬驿的时候,龙虎大将军陈玄礼带着禁军发动兵变,杀了杨国忠,杨贵妃也在此香消玉殒。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白居易《长恨歌》
杨贵妃死于马嵬驿,这正是与正史中记载的地点别无二致。
后两部分着重刻画可唐玄宗失去皇位、失去杨贵妃后对于佳人的刻骨相思。白居易运用了超现实的写法,让杨贵妃再度登场。他幻想了玄宗找到道士帮自己寻找杨贵妃的灵魂,最后在蓬莱仙山找到了已经成为太真仙子的杨贵妃。面对玄宗派来的使者,她把信物送给使者,并留下了最出名的爱情誓言“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贵妃与玄宗的爱情荡气回肠,然而白居易没有交代杨贵妃死因以及唐玄宗在贵妃之死里扮演什么角色。
原诗里只用一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非常潦草地掠过了死因,让世人以为这只是白居易避讳谈及前朝秘事,不敢书写。但后来越发琢磨后才明白,原来贵妃之死经不起推敲,白居易根本不敢,也不能写贵妃之死。因为杨贵妃的死因只要稍一着墨,就会成为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把整篇长恨歌的故事全部推翻。
二、帝王之爱是不能承受之重

《妖猫传》中张鲁一扮演的唐玄宗
杨贵妃只能有三种死法:被赐死,被默许自尽,被乱军谋杀。
首先,被乱军谋杀是不可能的。如果乱军可以直接谋杀杨贵妃,那说明皇帝的权威不复存在,敢杀贵妃他们也可以杀掉唐玄宗自立。但既然“六军不发”只是一种胁迫,说明最后的秩序还存在。且事后没有人因为贵妃的死而被惩罚,说明她不是死于乱军。
那么只剩下两种可能,被唐玄宗赐死,以及被唐玄宗默许自尽。可无论是两种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唐玄宗逼死了自己的此生挚爱,那他还有何脸面在《长恨歌》的第二部分里怀念杨贵妃?还“圣主朝朝暮暮情”?一旦读者深思杨贵妃的死因,《长恨歌》中深情款款的唐玄宗,就会立刻变成自私自利、寡恩薄情、自我感动的老男人。甚至他的情真意切也不过是惺惺作态罢了。但是世人又是理解唐玄宗的,毕竟为了李唐王朝的延续,牺牲一个女人又如何?这是身为一个帝王最正确的选择罢了。
而杨贵妃对唐玄宗逼迫或者默许了自己的死亡,又会怎么看?或许这便是嫁入帝王家的悲哀,在政治利益面前,女人成了牺牲品,背负了所有男人们在政治上的错误,还要被迫去死。
三、矛盾的白居易:只有爱情没有政治阴谋

《妖猫传》中黄轩扮演的白居易
如果杨贵妃的死因被赤裸裸的写出来,她又如何会在《长恨歌》的第三部分里,面对唐玄宗的使者“含情凝涕谢君王”?如何“梨花一枝春带雨”?如何“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或许作为一个帝王,唐玄宗的选择没有错;但是作为爱人,在另一半的生死大事上袖手旁观,没有选择保护她,这是爱情里无法容忍的,杨贵妃也绝不可能在下辈子里继续怀念他。
所以说,贵妃之死与《长恨歌》下半部分里白居易所描述的深情,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情节。但白居易选择尽量掩饰了这种情节矛盾。他是如何掩饰的呢?
第一,他模糊了唐玄宗在贵妃之死里的责任。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只有思念和孤寂,却没有表现一分一毫对贵妃的忏悔,自责和愧疚,仿佛杨贵妃是死于突发在马嵬坡的绝症。所以,白居易的创作初衷就是,无论历史真相如何,至少在长恨歌里,杨贵妃的死没有玄宗的责任。
第二,他模糊了贵妃的出身。世人都知道杨玉环曾是唐玄宗的儿媳,而《长恨歌》里的杨贵妃,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未曾嫁过人的大家闺秀。莫非是他避讳帝王秘辛而不敢写?显然不是,毕竟他大书特书了玄宗的荒淫:从此君王不早朝。
那白居易为什么要掩饰深情与无情之间的矛盾?
把这两件事连在一起,答案就很清晰了:为了描写心中大唐完美的爱情和完美的绝代佳人杨贵妃,白居易全盘保留了玄宗与杨贵妃政治上的污点,即二人生活奢靡,不务政事。但他又隐去了二人在爱情上的不完美,即杨玉环曾嫁他人和唐玄宗曾亲手赐死她。

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
《长恨歌》“恨”在何处也由此清晰了:并不是为了政治利益不得不赐死心爱之人的悔恨,而是两个站在权力巅峰的人,拥有无限的荣华富贵,他们遇到了爱情,只想一心一意用尽全力去抓住爱情,享受爱情,却反而因此荒废政事,导致浩劫,最后失去了爱情。
爱情啊,就像掌心的流沙。明明在竭尽全力握住它,享受它,却反而因此失去得更快。
到最后,只剩下了空空的掌,冰冷的枕,难眠的夜,和苍白的发。多么讽刺,多么荒唐,而又多么遗憾。
这才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