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无过于建安七子与三曹,顾名思义,10个人。代表文人与臣子的“建安七子”,以及代表皇室帝王之家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 - 简称“三曹”。
建安七子这个概念最早在曹操活着的时候,曹丕还是王子的时候就就“可能”已经被曹丕提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而三曹这个概念恐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被提出。南北朝锺嵘的《诗品》曾评论此三人的水准,并将曹植列为“上品”,极尽誉美之辞,曹丕为中品,曹操则为下品。不过到了唐宋以后,对于曹操作品评价普遍提高,认为其诗歌的意境、胸襟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当代学者余秋雨认为虽然多数文史学家会把曹植排第一,他却认为应该是曹操第一、曹植第二、曹丕第三。“曹植固然构筑了一个美艳的精神别苑,而曹操的诗,则是礁石上的铜铸铁浇。”
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曹与建安七子间的关系图谱如下:
建安七子与三曹
他们之间的关系舒为简单,七子中除了孔融因为是老字辈,忠于汉室,后为曹操杀害,其它六人皆为曹操所用。而曹丕则是coin了“建安七子”这个名称的人。曹植则似乎是远离尘世与名重一时的建安七臣子们并无什么瓜葛。
所谓乱世出枭雄,东汉末年、三国初年的时候,不仅出枭雄、雄兵、武将,文学家也是一堆一堆的。后世的什么竹林七贤也是建安七子中人的后代。直到今天读诵曹操的诗篇,依然是大气磅礴,一幅帝王之气派。而一直被认为是曹植所作的流传千古的煮豆燃豆萁,并无确凿证据是出自其手。不过,相比他19岁的《铜雀台赋》,能得到曹操的赞赏,应该也并非浪得虚名。
《三国志》版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不过娓娓读来,大抵四个字足矣:溜须拍马。曹公不打笑脸之人,看来不假啊,尤其还是自己的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