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十八掌小品

金庸的武侠世界多虚实交融,虚构的武侠世界中伴随部分真实历史背景。

根据中华历史以及《天龙八部》时间线推测,丐帮正式成立应该是在唐朝中后期。早一点的朝代由于经济上以农业为基础,政治上严格执行“户籍制度”和缺乏结社自由,农民成为乞丐进城乞讨是件很困难的事,而在农村乡际间进行流窜讨食也会被视为“流民”“暴民”而受到压制。

只有在唐朝,政治上相对开明,有一定的结社自由,当时的税务制度租庸调制下,户籍制度没有那么严格,丐帮产生的客观基础才存在。而中国武术发展到唐朝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这个时候丐帮产生的主观条件也具备。

丐帮神功降龙十八掌,在北宋年间本为二十八掌,当时帮主萧峰武功盖世,却因契丹人身份遭驱除出帮,他去繁就简,将二十八掌减了十掌,成为降龙十八掌,由义弟灵鹫宫虚竹子代传,由此世代传承。到南宋末年,虽继位帮主耶律齐得岳父郭靖传授而学全,但此后丐帮历任帮主,因根柢较浅,最多也只学到十四掌为止。”

萧峰于丐帮武学的传承与发展也可说功勋卓著,除了将降龙廿八掌精简为更易传世的降龙十八掌外,在旧版《天龙八部》中萧峰使用“亢龙有悔”的地方新版都改为了“见龙在田”,而新修版《射雕英雄传》中增加了“亢龙有悔”是降龙十八掌总纲的描写,前后情节一凑,“亢龙有悔”极有可能在北宋时本无此招,是萧峰传掌时自行所创,而另一重要招数“神龙摆尾”在北宋时本来叫做“履虎尾”,虽没明确说是萧峰所改,但既然历任帮主中只写明萧峰对降龙掌大动过手术,自然也极有可能就是萧峰改创的了。降龙掌自创制掌法的那位丐帮高手起,自降龙廿八掌至萧峰精简改创为降龙十八掌传世,洪七公、郭靖先后以此掌法威震江湖,至耶律齐之后开始逐渐失传,元末时只剩十二掌,史火龙死于成昆之手后降龙十八掌极可能从此不见于世,丐帮沦落丧威至此,萧、洪地下有知,当不胜感慨。那么郭靖所学降龙十八掌是哪十八式,又如何与《易经》对应?

降龙十八掌

第一掌:

“亢龙有悔”左腿微屈,右臂内弯,右掌划圈向外推出,着劲以奇快而制敌,有发有收,需后劲足,“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即为此,源出《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行功要决:亢终有悔,悔始建其功。

第二掌:

“飞龙在天”跃起半空,居高双掌交互下击颇能发挥“降龙”至刚之威,见《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要决:招猛劲急!

第三掌:

“鸿渐于陆”内劲收敛,蓄势待发,右掌微爪状,出击变立掌。出自《易经·渐卦》: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利御寇,可见,不擅出击!

第四掌:

“潜龙勿用”既系潜龙当善处深水中,如出其不意攻敌未免有偷袭,非光明磊落之行经,因《易经》为:初九,潜龙勿用。要决:右腿微屈,劲虚实相济,双掌正面向上迎击!

第五掌:

“突如其来”遇险非不得已方以雷霆万钧之势右掌击左掌推,以解险情。为《易经·离卦》:九四,突如其来也,焚如,死如,弃如

第六掌:

“双龙取水”此招据知源取于天竺佛经,水既为万源之本,水到自然渠成,而双龙则有二睛之嫌,原有二龙取珠之说,故指成挖状攻敌双目是克敌之关键,目灭源断,但过于阴毒,少用之!

第七掌:

“或跃在渊”见注《易经·乾卦》九四:或跃在渊,无咎。当系或跃在渊的别称,卦相为:鱼入渊,畅也,他日尚会跃龙门,行功则为临空斜跨而拍掌相击意在入渊不在毙敌。

第八掌:

“时乘六龙”《易经》中,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可见鱼跃出渊,几若蛟龙,意气风发正好时乘六龙,行云布雨,如此御风轻拍,内劲积发!出自《易经·乾卦·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第九掌:

“密云不雨”出自《易经·小畜卦》: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此式又见于《易经·小过卦》: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从卦相可见:密云不雨,权重自我,静观之余,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自能公弋取彼在穴。

第十掌:

“见龙在田”龙在田飨食游戏之乐,此时风清云淡,焉可动刀枪,出自《易经·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则必有喜事、贵人相逢,此时招若无,静虚以待发!

第十一掌:

“鱼跃于渊”既鱼跃而于渊,必然利见大人,左斜侧身,右腿前屈,横左臂右掌心前推,实发而至。或言此招源自佛经。待考。

第十二掌:

“利涉大川”以利字见著,而因此利君子贞,利贞,出自《易经·需卦》:“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同人于野,利涉大川,不家食吉,利涉大川,王假有庙,利涉大川”。至此,“降龙十八掌”也渐圆转如意。此式还见于《易经》之《同人卦》《大畜卦》《颐卦》《益卦》《涣卦》《中孚卦》《未济卦》。

第十三掌:

“震惊百里”《易经》:笑言哑哑。震惊匕首,其掌势一泻千里为要。出自《易经·震卦》: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第十四掌:

“羝羊触藩”亦:羝羊触藩,赢其角,何以取其角?当力沉敌顶门迫降之,则达赢其角之念!出自《易经·大壮卦》: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第十五掌:

“龙战于野”系:战龙于野,其血玄黄修正,臂挡推拿,虚实相济,但如不得已岂可“其血玄黄,舍命死拼?出自《易经·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第十六掌:

“履霜冰致”左勾右推,刚柔相兼(前也叙及),效佳!《易经》:初六:履霜,坚冰至!“王假有庙”见: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如能有庙堂之瞻岂会落败乎?无参考招式!

第十七掌:

“损则有孚”圈右臂,推左掌,提左膝。损卦 损卦彖辞:损则有孚,利有攸往。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第十八掌:

“神龙摆尾”:经此一击,几可尾扫天下,甚至尾焚天下,慎用!记得虎之尾剪也算一绝,但与如鳄之尾而力沉万钧之势的神龙相较,若蚯蚓与蟒蛇矣。出自《易经·履卦》: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乾卦

金庸武侠小说中,包含了许多从易理中得来的思想境界。金庸作品强调平民意识、民族与国家利益以及个人的人性解放,处处体现了乐天安命的处世态度和祸福相依的辨证关系,在人物塑造上兼具道学、儒学思想。塑造乔峰、郭靖等“侠之大者”,重道义、有德行、有才干的英雄形象时,其武学和人格,亦是千丝万缕。新修版《射雕英雄传》中“亢龙有悔”是降龙十八掌总纲,由萧峰所创。“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亢龙有悔的“亢”,就是毫无保留、倾其所有、一往无前的意思,正因不知节制,所以过犹不及。降龙十八掌为萧峰、郭靖的代表武学。一方面可联想到两位英雄人格上侠义、敦厚、进退有节;另一方面,最终殉国的结局,也是家国天下大背景下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哲学思想。

阅读数 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