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共十五部小说,分三十六册,共收录三十七方印章的三十八面印文(《侠客行》上册附清代赵之琛所篆一方两面印文)。其中白文印二十面、朱文印十八面,除一方汉代烙马印(古代用以区分马匹的铁质官印)“灵丘骑马”外,主要系明、清至近代中国文人篆刻渐趋成熟并达臻高峰时期的佳作。
《射雕英雄传》共115万字,分了四本,因此用了四方印章,全都是近代著名篆刻家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是中国篆刻史上最后一位值得说的开宗立派的大师(晚于吴昌硕、黄牧甫)。他创立了”齐派“独特的印风。
第一方印章:

齐白石刻“江南布衣”
“江南布衣”这方印是齐白石后期成熟风格作品中的朱文印,刀法凌厉,“江”字的水旁,字形简化且与边栏相连接,同时“江”与“布”线条纵横排叠间见痛快淋漓,“南”字又借粘边使悬空的字由此稳定下来,“衣”字又与上面的“布”字、与右边的“南”字相互搭接,整方印四个字互相穿插,构成完整的整体,是篆法、刀法、章法结合完美的经典作品。
第二方印章:

齐白石刻“要知天道酬勤”
这方印的印文是“要知天道酬勤”,郭靖是个笨孩子,脑子反应慢,但他一个好处,就是勤奋,上天是公平的,因此,让他有机会认识了王处一,学会了呼吸吐纳,让他遇到了他一生的爱人黄蓉,让他遇到了洪七公、周伯通,江湖人们苦心追索,四处寻觅的《九阴真经》他在不经意间不但得到,而且会背了,学会了。一个江南傻小子,他的人生慢慢走向完满,而这个完满的过程,其实郭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勤奋,傻傻地做“一万小时的努力”,最终终成一代大侠,江湖一等一。
这方印的章法跟上一方一样也是朱文印,借鉴的也有封泥的苍茫意味,密处密不透风如“要”“酬”“勤”,空处可以跑马如“知”“天”两字和“酬”字的下面,实处极端饱满,虚处极尽空灵,化实为虚,虚处传神。也是齐白石的晚期成熟作品,齐白石一生先学浙派丁敬、黄易,得到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之后尽心描摹,传说他描摹的印谱跟原谱逼肖酷似,这是认真,还有他在学印上的勤奋,据说,他的居处,因为磨石而出的石沫,最终四下都成泥地……齐白石最终在印学上的成就已有目共睹,其他学不来,我们估且只学他的勤奋,也就尽足够用了,“要知天道酬勤”。
第三方印章:

齐白石刻“花未全开月未圆”
第三部里,郭靖与黄蓉的爱情还如未曾全开的花,未全圆的月亮,这一对少年恋人在险恶的江湖中共同经历着伤痛,共同经历着欢乐,经历着感情的考验与生死离别的折磨,黄蓉在这一部的末尾,还是重伤不治的病人,郭靖还在背着她去找一灯大师疗伤,远处等着的还有华筝的未有了结的婚姻一诺,两人的爱情此时还只是两心共知的相互生死相托,能做的还只是能相守一日就相守一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们在一场大雨里明白了这件事,于是他们珍惜在一起的每一时每一刻,尽管未来未知,尽管前途未卜,尽管“花未全开月未圆”,但读者们读到此卷,估计对他们的爱情大团圆结局已是满心期待了吧。
此印的章法依然是赵之谦从汉印里悟出来的疏密之法,齐白石完美继承,“花开圆”的密实容易处理,就连两个“未”字,齐白石大师也从疏密入手,上部两横紧排,下部的一撇一捺下移,在中部形成两块大红地,这些空地都与全字头部的三角空地互相呼应,月字又故作攲斜,字形活沷,线条直曲并济,使整方印虽然文字众多,但仍显空灵有神。整方印的线条全用单刀冲刻而成,取法汉晋凿印刀法,终成一方佳印。这种细细的白文印在远处望去,几乎都如美人额头的一枚胭脂记。而齐白石用爽利的刀法完成,是刚柔并济的典型。
第四方印章:

此方印的印文是“秋风红豆”,秋风一般指征战用兵之意,宋代欧阳修《秋声赋》中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蒙古与金、宋与蒙古交兵,小说的主人公们在战乱之中生活。红豆又称“相思豆,同时又有剧毒,则一般指男女爱情,唐代诗人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郭靖黄蓉的爱情在这一部终成正果,但他们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分离,两人当然受尽相思之苦。郭靖为蒙古立下大功,但终不愿意为生长红豆的南国,也是自己的故土用兵。此卷用”秋风红豆“一印,妥之又妥。
这方印的章法是汉印的典型章法,任疏任密,均分印面,大字占大地,小字占小地,刀法上却是齐白石独有的刀法,本来的“秋”、“红”、“豆”三字都是纵横任趣的,齐大师在“风”字上特别做了曲笔处理,使整方印柔和了,乍看似乎不和谐,实陈这正是大师的高明之处。
齐白石的印作主要来源于齐白石刀法纯熟之后对于《天发神谶碑》的笔意,纵横爽利,痛快坚决,其实,只要看他朱白两方印章,就可以大致对他的风格有感觉,他坚持这种特有的风格几十年不变,成为独具面目的一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