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仅一年的时间,北道诸国就进入到了东汉王朝的势力范围。因此东汉设立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 ,在西域开始重新建立统治。
自汉朝建立之初,匈奴就不断侵扰汉朝边境,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下定决心要消除匈奴对边境的威胁,为“断匈奴右臂”,他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是中原和西域正式交往的开端。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汉朝对西域统治的开始。
到了王莽时期,由于错误的外交政策,西域诸国纷纷背叛,不再和中原往来。
在东汉王朝建立以后,西域又因匈奴“敛税重刻”,先后三次向东汉请派都护,寻求庇护,但是遭到了汉光武帝刘秀的拒绝,此后西域陷入混乱。最终被匈奴控制 ,而后匈奴屡次侵犯东汉边境。
永平年间,匈奴大规模进攻,致使“城门昼闭”,汉明帝派遣军队,分兵四路攻打北匈奴,班超因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明帝的族谱
···
弃笔从戎——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永平五年(62),班超随兄弟班固和母亲一起来到了洛阳,因为家贫,他常替官府抄书。一次抄书累了,班超投笔而叹: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是东汉著名将领、外交家。是开拓和维持汉代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人物。 班超出生在文仕家庭,他是史学家班彪之子、《汉书》的编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称“三班”。但他的成名并不是因为文学成就:班超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投笔从戎,投身于为汉朝稳固边疆的事业中,成为东... 自此班超立下雄心壮志,愿立功异域,不甘心自己消磨于笔墨之间。虽然遭到了他人的嘲笑,但是班超毫不在意,“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永平十六年(73),窦固攻打北匈奴,班超以军假司马(军司马之副,协助军司马管理军务)的身份随军出征,攻打伊吾后,由于表现突出,班超得到了窦固的赏识。窦固派他和从事郭恂出使西域。
班超等人出使西域的第一站是鄯善,他们到达鄯善后,鄯善王刚开始对他们礼遇有加,可是很快就改变了态度,变得疏懈起来,班超推测有匈奴的使者到来,导致鄯善王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班超从鄯善侍者处确认匈奴使者来鄯善多日以后,召集吏士共三十六人,宴饮之时鼓舞众人,扬言“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主动出击,趁夜采取火攻之策尽斩匈奴使节,并且把匈奴使节的头颅展示给鄯善王,鄯善举国震恐,归附汉朝。
班超收复鄯善国
而后明帝以班超为军司马,令班超继续前进,汉明帝本想给班超加派人手,但是班超拒绝了,他率领这三十多人西行,到达于窴。于窴迷信巫术,并且对班超并不友好,班超将计就计杀了于窴的巫师,因班超在鄯善杀匈奴使节在先,威名远扬,因此于窴很快归顺。
于窴之西是疏勒,当时龟兹攻破疏勒,并且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班超派田虑先至兜题所在的槃橐城。田虑按照班超的计策劫持兜题,班超改立疏勒人新王,因此疏勒归顺。而在班超使疏勒归顺的同时,窦固和耿秉进军北道,直指车师,车师归顺。
仅仅一年的时间,北道诸国就进入到了东汉王朝的势力范围。因此东汉设立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 ,在西域开始重新建立统治。
···
立功异域——以夷狄制夷狄
永平十八年(75),匈奴卷土重来,控制了北道和天山东部。焉耆、龟兹趁明帝驾崩,起兵攻杀都护陈睦等二千余人,车师也联合北匈奴将戊己校尉包围。
因为明帝驾崩,章帝即位后,无法派出援兵,班超在疏勒孤立无援,退守架橐城,坚持一年多以后,章帝担心班超孤军无援,难以自立,令他东返洛阳。
疏勒都尉黎弇得知此后不愿班超离去,竟然自刎,以死相逼,于阗众人也都不愿他离开。见此情形,班超决定重返疏勒。

班超出使西域路线
班超返回疏勒时,疏勒已投降龟兹,并且和尉头(今新疆阿合奇)联合,班超斩杀叛乱者,再次平定疏勒。由于东汉当时已经撤销西域都护和戊已校尉,罢屯田士兵,北道已隶属于匈奴,班超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联合西域各国攻打匈奴占据的北道。
建初三年(78),班超率领疏勒、康居、于窴和拘弥的军队收复了墨石城,班超因此欲平西域诸国,上书章帝,并且提出“以夷狄攻夷狄”的计策。
《后汉书· 班超传》:“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
并且乞求援军,章帝“知其功可成”,派平陵人徐干带领一千人支援班超。元和元年(84),章帝又派和恭等四人率兵八百支援班超,班超乘势率领疏勒、于阗的军队进攻莎车。
莎车暗中派人以重利贿赂疏勒王,疏勒王受贿反叛,向西逃亡至乌即城,但是由于康居派兵支援疏勒王,班超久攻不下,迟迟不能平定,他和与康居联姻的大月氏交涉,说服了康居援军。疏勒王只能再次归降东汉。
三年后,疏勒王向康居王借兵,并且和龟兹暗中联合,班超将计就计斩杀疏勒王,西域南道遂通。
班超立功西域
而后班超率领于窴等国的军队,再次进攻莎车,并且击退了龟兹派来的支援部队,莎车归顺,班超再一次恢复了汉廷在西域的统治。
西域诸国归顺汉廷后,北匈奴的势力遭到削弱。同时北匈奴还遭到南匈奴、丁零和鲜卑的挤压,北匈奴于章和元年(87) 发生分裂,其中58部归顺东汉,同时,南匈奴向汉廷请求进攻北匈奴,但汉廷决定亲自出兵,于和帝永元元年(89) 派遣窦宪率军进击。
窦宪获得了巨大成功,降服了北匈奴81部20余万人,去塞三千余里,窦宪和耿秉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并且令班固作铭,此碑在2017年出土于蒙古国杭爱山。
此时,大月氏因为曾经帮助过东汉,因此要求迎娶汉公主,遭到班超的拒绝。
公元90年,大月氏率领7万人包围疏勒,困住班超,班超死守城池,直至大月氏粮草消耗殆尽,最终大月氏纳贡称臣。后来汉廷乘胜进攻北匈奴于金微山。

西域各国
这次战斗中,北匈奴单于败走,失去踪迹。由此,北匈奴势力衰退,西域方面也不再受北匈奴的影响。
永元三年(91),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皆降,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同时班超将治所从疏勒转移至龟兹。此时,西域诸国,只剩焉耆、危须、尉犁三国尚未归汉,其余各国,均已归顺。
永元六年(94)秋,班超调发龟兹、鄯善等八国的部队,合兵七万人,进攻焉耆,斩焉耆王,并且传首京师,从此”西域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焉”,帕米尔以东的西域诸国,全部归顺东汉。
···
封侯万里外——班超西域经略
班超的西部经略至此大功告成。
永元七年(95),和帝封班超为定远侯,邑千户。所谓“狐死首丘,代马依风”,班超久在西域,年老之时怀念故乡。
永元十二年(100),班超上书请求回到洛阳,“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永元十四年(102)八月,班超如愿以偿,回到洛阳,但是因病在九月便去世,时年七十一。

班超像
纵观整个东汉历史,东汉对于西域经略的态度从整体上讲是消极的,东汉朝廷并不愿意去主动经营西域,对于西域的经营稍有挫折便立刻放弃。
东汉建国之初,刘秀便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拒绝了西域请求派遣都护的请求,直到匈奴控制住了西域,开始侵犯边境,东汉王朝才开始反击,甚至连班超的对西域的首次出使,朝廷的实际上都是不重视的,仅仅三十六人跟随。
这次出使实际上是窦固的一个委托,甚至没有出使的具体目标,而班超却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因此窦固请求更派使者出使西域,此时朝廷内部的态度都是模糊的,明帝也直接沿用了班超,没有更换使节。直到班超在西域小有所成,东汉朝廷才重拾信心,愿意经营西域。
班超在西域略有成就,便开始入驻西域,重新经营,一旦受到挫折,便态度消极,甚至放弃。
明帝驾崩,章帝继位,焉耆、龟兹反叛,汉廷瞬间放弃对西域的经营,要求班超东返洛阳。班超此时违抗命令,重返疏勒,这时的班超是孤立无援的,完全属于自由式的经营,直到他收复墨石城,局面优势明显起来了,才上书求得援兵班超。
班超从公元73年的首次出使到公元94年西域诸国全部归顺,汉廷的支援一共两次,一次是在建初五年的一千人支援,而且还是“知其功可成”后确定支援,第二次是在建初九年的八百援兵。
以此来看东汉并无长期经营西域的打算,甚至连对汉有功的大月氏求娶汉室公主,也是被班超一口回绝,并没有上报朝廷,由汉廷内部决定,可见东汉内心是对西域有抵触的,认为其不配迎娶汉室公主。
东汉王朝为什么对西域漠不关心?
因为西域偏远,对东汉到威胁不大,而且相比之下河西陇右的情况尤为糟糕,匈奴、鲜卑、羌族,东汉王朝对于西北的战略是保河西,屏藩关内。

西域地形
西域险远,羌患严重而且靠近关内。和西域相比,匈奴和羌族显得尤为重要,东汉王朝对西域的首次出击就是因为匈奴控制住了西域,进而侵犯边境,连西汉王朝也是如此,为“断匈奴右臂”而派张骞通西域。
西域诸国在匈奴的残暴统治之下,是愿意汉廷对其统治的。而且班超也有着非凡的个人才华,初到鄯善,攻伐决断,团结下属而且小心谨慎,事成以后才告诉郭恂。
公元83年,李邑诬告班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班超面对诬告却不计个人恩怨,顾全大局,“遂去其妻”,让李邑护送乌孙侍子回洛阳。而且班超“坦步葱、雪,咫尺龙沙”,具有出色的外交才能,无论是在和于阗还是疏勒,或者莎车的对战之中,都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他将“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绝域”的个人志向和国家命运紧密联合起来,在东汉和西域的冲突之中应运而出,实现了“封侯万里外”的宏愿。
班固与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