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院与帝师:卫藏纳入帝国版图的双生利器
辽阔如卫藏地域,繁多如卫藏教派,元朝怎样才能有效管理呢?传奇君臣忽必烈和八思巴想到了一招,实施效果杠杠的!

蒙古政局与卫藏

公元1247年,卫藏佛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蒙古阔端王子在凉州会晤,标志着卫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萨班带领萨伽派走出坚实的第一步,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可以统领卫藏萨班的荣光被其他教派眼红,蒙古人表现出来的武力值已经也被大家看在眼中,各大教派纷纷去找大腿抱,以期扩大势力。

帕竹噶举派和雅桑噶举派抱上旭烈兀王子的大腿;直贡噶举派抱上了忽必烈王子的大腿,达垅噶举派则和阿里不哥王子关系密切。

随着蒙古汗国的政局动荡,卫藏的局势也随之变动拖雷系的蒙哥胜出成为新的大汗,和窝阔台系一起失势的萨伽派顿时成了冷灶,又逢萨班去世,萨伽派遭受了几乎灭顶的打击,眼看萨伽派要被其他教派削弱,十七岁的八思巴挺身而出,接任萨迦法王,带领萨伽派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

萨迦派八思巴

忽必烈南征大理时,看到噶玛噶举势力颇大,就传召噶玛拔希会晤,想和他们建立关系。然而,噶玛拔希觉得忽必烈王子的腿没有蒙哥汗的腿粗,没搭理忽必烈,反而接受了蒙哥汗的传召去和林了,在那里受到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宠信。

受到噶玛噶举冷落的忽必烈又选择萨伽派的八思巴,八思巴欣然领命前去和忽必烈会晤,并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还成为忽必烈的宗教老师,两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也该噶玛噶举派倒霉,蒙哥汗南征竟然死在战场上,阿里不哥也没有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反而是他当初没看上的忽必烈打赢内战取得胜利,成为新的大汗。

站队站错的噶玛拔希被忽必烈囚禁,噶玛噶举派遭受打压,直到元末才翻过来身。八思巴则陪着忽必烈站在胜利的顶端,重沐萨伽派的荣光,登上卫藏的权利巅峰。

中统元年(1260)十二月,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授玉印,命他统领天下释教,八思巴的弟弟恰那多吉被封为白兰王,统领吐蕃世俗,尚墨卡顿公主(宗王阔端女)。

宣政院的应运而生

卫藏对于其他王朝或许是蛮荒,但是对于元朝来讲,并不是边陲之地,而是与中亚西亚联系的交通要道,卫藏地区稳定发展了,元朝西域诸国的交通才通畅无比,因此,元朝必须经营好卫藏地区

卫藏地区教派林立,宗教可以通过佛教经义抚慰饱受战乱之苦的民众们,减弱他们精神上的痛苦,而统治者就需要一个机构去管理这些宗教,这才是宣政院应运而生的原因。

忽必烈和八思巴的画像

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让八思巴、恰那多吉兄弟回卫藏主持建立地方行政体制,按照忽必烈的计划,八思巴掌管宗教,恰那多吉掌管世俗事,政教合一于萨伽派一身。

同时,忽必烈还下诏设立一个机构,就是宣政院的前身“总制院”,“总制院者,掌浮图之教,兼治吐蕃之事”。(《元史》卷205·桑哥传)以国师八思巴领院使,总制院直属中央政府管辖,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

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如大征伐,则会枢府议。其用人则自为选。其为选则军民通摄,僧俗并用。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二十五年,因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元史》·卷87·志37)

aa元史作者:此篇内容在志.卷三十七

被尊封为国师的八思巴,非常积极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影响,不仅在卫藏地区建立行政体制,稳定藏区、树立萨伽派的权威;还进献蒙古新字八思巴字),为忽必烈弥补制度上的不足;八思巴又在大都举行宗教活动,主持皇室佛事事务,并形成制度延续下来。

至元七年(1270),忽必烈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从此,帝师成了佛教的最高领袖,八思巴就是元朝第一位帝师。

乌斯藏,元朝皇帝的诏令和帝师的法旨并行,也因为帝师的存在,藏传佛教在全国宗教中处于优越地位。

虽然八思巴领总制院使,但事实上,帝师领院使只是挂名,总制院第一任实际院使是八思巴很赏识的桑哥。至元二十五年(1288),尚书省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建议把总制院更名为宣政院,仍以桑哥兼宣政使。

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秩从一品,用三台银印。”(《元史》卷205·桑哥传)

宣政院的职责

宣政院设在京师,地位和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并列,可以不通过中书省任命官员,一般情况下,宣政院使都由丞相兼任,副使则由帝师举荐。

吐蕃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官员任免、升降、赏罚,都要听中央和宣政院的;宣慰使都元帅、元帅、转运,甚至万户长,部分重要的千户长等高级官员则由宣政院或者帝师推荐,然后皇帝再任命。

作为天下寺院的最高管理机构,宣政院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维护僧众的特权利益,如武宗时期曾经颁布诏令

“而宣政院臣方奏取旨:凡民殴西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断其舌。时仁宗居东宫,闻之,亟奏寝其令。”(《元史》卷202·列传89释老传)

宣政院的职责之二就是管理佛事,如修建寺庙,主持佛事,刻印经书等等耗费钱财的事情。

元武宗画像

上述两个职责是掌管天下释教的,在管理吐蕃事务上,宣政院的权力更大,其一:军事方面,直接负责吐蕃地方的军事,有权设置军事机构、任命军事长官;负责对吐蕃地区反叛部落的征讨。

最初宣政院只有任命长官权而没有发兵平叛权,必须和枢密院合作,枢密院派兵,元仁宗继位后在至大四年(1311)八月令西蕃军务隶属宣政院,宣政院才真正全面负责吐蕃地方军事。

其二,在行政方面,宣政院负责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官员任命以及军民财谷,还有吐蕃驿站的管理和驿户的救济。

其三,负责有关僧人的刑事案件和纠纷,遇到僧人涉案的案子,都要由宣政院会同御史台共同审理。因此,经常发生宣政院偏袒蕃僧的事情发生,直到元仁宗继位后的至大四年(1311)十月才下令停止宣政院问僧人词讼。

宣政院的分支

宣政院之下有行宣政院,作为地方管理机构的只有杭州一处,至元二十八年(1291)九月,在南京水西门赏心亭设立行宣政院,品秩从二品,管理江南诸省地面僧寺功德词讼等事,至元三十年(1293)迁到杭州,取代杨琏真伽的江南释教总统所职责。

仁宗继位后改革庶务,曾经把侵民、扰民的行宣政院罢黜,但在七年后,延祐五年(1318)九月,在奸佞铁木迭儿的运作下,复立宣政院

泰定三年(1326)八月,泰定帝再次罢行宣政院以及功德使司,设立十六处广教总管府摄事,但并未落实到位,二个机构一直存在。文宗天历元年(1328),第三次罢行宣政院,不过又在顺帝元统二年(1334)正月,复立行宣政院,罢广教总管府,直到元朝灭亡,行宣政院一共存在63年。

查看完整族谱
泰定帝的族谱

除了行宣政院之外,宣政院之下还有另一种纯军事性质的宣政院,仅限于吐蕃地区,一般情况都是吐蕃有叛乱的时候,朝廷设立行宣政院,讨平贼寇,就是临时性质的。

西番贼起,杀镇西王子党兀班,立行宣政院,以也先帖木儿为院使,往讨之。(《元史》本纪39顺帝二)

早在杭州行宣政院设立之前,忽必烈就在杭州设立江南(江淮)总摄(总统)所,掌管江南释教,免除僧众租赋。鼎鼎大名的杨琏真伽就是江南总摄,这厮在江南多有不法之事,比如挖掘南宋皇陵修天衣寺,抢占民田修建寺庙,严重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忽必烈的时间地图

至元二十八年(1291)桑哥被诛杀,杨琏真伽作为他的党羽受到牵连,这个总统(总摄)所虽然没有被撤销,气焰一落千丈,最终随着杭州的行宣政院设立而湮灭无踪。

除了以上介绍的,宣政院在各地还有其他管理僧政的机构,比如大都总统所,西夏僧总统所(治所在中兴府),陇西四川总摄所,哈的结鲁伴卜总统所(治所在临洮府

在吐蕃还分设三道宣慰司: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朵思麻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乌思藏宣慰司)。

乌斯藏就是指卫藏、阿里三围行政区;朵思麻(安多藏区)是指青海东部和南部、四川阿坝以及甘青川连接地带;朵甘思指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以及昌都地区。

萨伽的帝师

八思巴开始,元朝一共有十四位帝师,八位出自款氏家族,六位出自帝师弟子或者侍者。帝师要给皇帝传授佛戒、举行灌顶仪式,带领僧众做佛事,为皇帝及皇室镶灾袪难、祈祷国运;还要主管宣政院、管理吐蕃大小事务。

帝师不但是皇帝和皇室成员的精神支柱,还是全国佛教僧人的领袖,地位非常崇高,群臣聚会,帝师坐在群臣之上,帝王后妃受戒之时,都要跪拜帝师。

萨伽派的帝师们利用皇帝对他们的尊崇扩大本教,皇帝则利用帝师们的名头加强对吐蕃地区的管理,各取所需。因为帝师是款氏家族世袭的,帝师多为年少上位,很少掌管实权,真正起作用的都是萨伽本钦,萨伽本钦才是卫藏真正的最高行政长官。

八思巴字

八思巴在位晚期,就发生过一起本钦谋逆案,至元十三年(1267),八思巴的弟弟白兰王恰那多吉病死,年仅28岁。八思巴任命叔叔萨班的侍者释迦桑波出任萨迦本钦,管理乌斯藏。

释迦桑波去世后,八思巴又举荐贡嘎桑布接任本钦一职,就是这个贡嘎桑布,获得权力后与八思巴作对。

忽必烈知道后很生气,派桑哥率军去修理贡嘎桑布,至元十七年(1280)桑哥入藏,诛杀贡嘎桑布,把他的支持者流放到江南,而八思巴也在这一年去世,年仅46岁。

八思巴画像

八思巴的异母弟仁钦坚赞是萨伽派第二位帝师,在八思巴去大都的时候就在萨伽代掌教务,八思巴返藏后又把他派到大都固宠,也被忽必烈封为帝师,并且死在八思巴前边。

因为忽必烈对八思巴的信任,全力扶持萨伽派,所以元朝皇帝认为帝师必须出自款氏家族,只有款氏没有男性继承人时才由其他人担任。

萨伽派一直都是伯侄传承关系,几个儿子中,年长的出家为僧,小儿子结婚生子繁衍后嗣,这样做虽然能减少兄弟阋墙的发生,但同时会造成男丁稀少的隐患。

恰那多吉死后,遗腹子达玛巴拉继承伯父八思巴的帝师之位,但他没有兄弟,忽必烈又强迫他迎娶宗室女,生了儿子达玛巴扎,但是很不幸,这父子俩一个早亡,一个夭折,款氏嫡系断绝,帝师才由非款氏家族的高僧担任。

八思巴在忽必烈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卫藏的政教合一统治查看详细关系图
八思巴在忽必烈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卫藏的政教合一统治

从第四任到第七任四位帝师都不是款氏子弟,直到元成宗时,把流放在江南的款氏唯一后裔达尼钦波桑波贝召回,把妹妹门达干公主嫁给他,并让他多娶几个妻妾多生孩子,为款氏续命。

达尼钦波桑波贝一气儿生了十几个儿子,第八任、第十任、第十二任帝师都是他的儿子,没儿子闹心,儿子多了更闹心,各个争权夺利,第八任帝师贡噶洛追坚赞贝桑布就分众兄弟为四个拉章,拉章是藏语的音译,有善知识住处之意,也是寺院或者道场的名称。

四个拉章就是四个寺院,由帝师贡噶洛追坚赞贝桑布的异母兄弟们担任座主,分裂萨伽派,为萨伽政权被帕竹政权取代奠定一部分基础,这大概是贡噶洛追坚赞贝桑布始料未及的。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