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仁授受:一场美好的政治童话
政治是冰冷的。似乎任何的美好,在政治面前都是苍白无力。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五月二十一日,自漠北金山前线赶来上都的怀宁王海山,在上都大安阁举行即位大典,正式称帝,是为元武宗

不久,武宗将自己即位过程中出力甚多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立为皇太子,约定好在自己百年之后,帝国的皇位将由弟弟来坐,然后再由弟弟交付给海山自己的儿子。

这一约定史称“武仁授受”,在海山即位过程中,那份兄弟间浓浓的亲情溢于言表。然而,基于这种美好而形成的理想约定,却在刀光剑影的政治权力斗争中,幻化成了一个漂亮的气泡,最终消散于现实的骨感中。

武仁授受

···

大德往事:少年怀宁王

至元十八年(1281年),皇孙答剌麻八剌嫡妻答己产下一子,三年多以后又得一子,四世同堂是件喜事,于是元世祖忽必烈请正一道道士张留孙为两位曾孙取汉语名字,哥哥叫海山,弟弟叫寿山

十三年后的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因为其太子真金早亡,所以皇位由他的孙子、已故太子真金的儿子铁穆耳来继承,是为元成宗

当时,元朝西北的海都笃哇等西道诸王的反叛已经持续了二十六年,到大德二年(1298年),似乎是长生天要纪念这场战争的三十周年,当年年冬,元军统帅忽必烈第八子宁远王阔阔出疏于防范,导致一溃千里,驸马阔里吉思被叛军所俘,西北边疆形势陡然严峻起来。

于是成宗下诏,以自己十七岁的侄子海山代替自己的叔叔阔阔出,出镇金山(今阿尔泰山),统率西北诸军。

查看完整族谱
元成宗的族谱

而此时的海山正在接受文化教育——真金太子正妃、成宗皇帝嫡母、皇太后阔阔真——也就是他的奶奶,为他和弟弟寿山选了当时的儒学大家李孟李秋谷,教授他们兄弟俩学习文化。

然而随着三叔成宗皇帝的一纸诏令,年仅十七岁的海山不得不放弃大都里的风花与诗书中的雪月,脱下儒衫换上甲胄,前往遥远而危机重重的西北边疆。

在第二年到达前线称海城(今蒙古国科布多一带)之后,海山一方面训练军队以备叛军入侵,一方面在老将乞台普济的辅佐下加强屯田,稳定局势。似乎他天生就是打仗的材料,从没有军事经历的他,仅仅用了一年便完成了对局势的休整反击。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元武宗大事记

大德四年(1300年)八月,海山在阔别列大破海都叛军;次年,海都纠合诸王四十,再度进兵蒙古高原,与海山数次交战均被击败,年迈的海都在归途中,伤重不治去世,西北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大德八年(1304年),因为平定西北有功,成宗加封二十三岁的海山为怀宁王,赐金印。

两年后,海山又带兵越过金山,在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流域追剿海都之子察八儿等叛军余部,不久,察八儿势蹙投降,西北平定。而海山也因在这次战事中表现的非凡军事才能,被委任留驻西北继续抚军。

···

丁未风波:皇位争夺战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元成宗驾崩于大都玉德殿。元成宗的死,导致蒙古历史上常见的帝位之争再次出现。原来,成宗的皇太子德寿早夭,而成宗亦无其他子嗣,因而皇位出现空缺。

按照蒙古旧制,皇位空虚时暂由皇后暂时摄制执掌,于是,成宗的正宫皇后卜鲁罕摄政,召集宗亲大臣举行忽里台大会,另选新君。

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心目中已经有了皇位人选——忽必烈的孙子、成宗的堂弟、信奉伊斯兰教的安西王阿难答

阿难答画像

阿难答忽必烈诸孙中年龄最长的一个,但是他的父亲是忽必烈的第三子安西王忙哥剌,并非太子真金。所以,对于这种胳膊肘往外拐的行为,不仅现在人无法理解,即便在当时,也是属于一种能引起动乱的事情。

所以,当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准备迎立阿难答的时候,右丞相哈剌哈孙也立即派人秘密通知在漠北的海山和在怀州(今河南焦作市沁阳市)的寿山入京。

卜鲁罕对此也有防备,为防止海山夺位,她下密旨切断通往漠北的驿路,准备隔绝消息。受哈剌哈孙之命北趋报讯的信使,则通过走后门疏通通政院使的关系,改署手中驰驿文书的日期,使其先于卜鲁罕下旨之日,得以乘驿马往海山处。元代,右丞相虽然和左丞相是同一级别,但是右比左大,所以,当实际主政中书省哈剌哈孙把京城百司的符印全部收缴封存之后,整个元朝的中枢几乎就处于瘫痪状态。

哈剌哈孙称病不办公,对于卜鲁罕皇后的多次下旨他都不听,也不处理政务文书,这样不仅把卜鲁罕皇后试图摄政掌权的计划打掉了,而且还解决了左丞相阿忽台试图取而代之控制中书省的可能性。

哈剌哈孙坚持在中书省守值凡三月,“未尝一至家休沐”(柯绍忞《新元史》,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五),耐心等待海山兄弟的到来。

aa新元史作者:此篇内容在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五

然而海山毕竟在遥远的西北,山川阻隔,而他的弟弟寿山却只用了一个月就带着母亲答己从怀州赶来了大都。

而这个时候,安西王阿难答已经在大都联合中书左丞相阿忽台平章政事八都马辛、前中书平章政事伯颜中政院使怯烈准备跟皇后卜鲁罕接管政权,预定在三月初三正式发难。

得知消息的哈剌哈孙认为“先人者胜,后人者败”,决定先下手为强,当即告诉了寿山

寿山提早一天,在三月初二带着卫队全副武装入宫,召见左丞相阿忽台,以违背祖宗遗训的罪名将其逮捕,第二天又将他与八都马辛、怯烈等骈斩于市,而安西王阿难答则以“召安西王计事”的借口被抓了起来,卜鲁罕皇后也被囚禁。

···

武仁授受:一段政治佳话?

远在漠北的海山接到成宗死讯后,在当年的三月率军自金山前线东返和林,召集漠北诸王勋戚大会,几乎和寿山在大都夺权的同时,他在漠北诛杀了与阿难答通谋的漠北诸王。

而完成局势反转,大局已定的寿山,自然也成了皇位的潜在继承者,诸王阔阔出牙忽都李孟都劝寿山自己登位,答己也认为“天性孝友”的寿山比海山更容易控制,因此假托阴阳家之言,算出“重光大荒落有灾,旃蒙作噩长久”的一卦,并派人带着这一卦给漠北的海山看。

aa元史作者:此篇内容在列传.卷二十五

“重光大荒落”代指海山出生的辛巳年,而“旃蒙作噩”代指寿山出生的乙酉年,这样的言辞几乎就是明火执仗地要求海山放弃皇位。

海山在漠北一心等待大都派人迎他即位,没想到盼来了这么一出,登时大怒,表示“我守卫边疆十多年,又是哥哥,轮也轮到我了,即便是我登基一天就死,这也是我的造化,哪有阴阳八卦发言的份!”

然后他命之前送信的信使赶回大都,宣示自己决意继承帝位之意,并亲率三万大军,分三道南下。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大都政变

面临海山强大的军事威慑,寿山答己太后及大臣都改变了原来想法,明确表示拥戴海山。五月,海山抵达上都,举行忽里台大会,处死了卜鲁罕阿难答,五月二十一日,海山即位于上都,是为元武宗

武宗即位之后,“天性孝友”的寿山为了表示对皇帝哥哥的尊敬,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梵语“海山”,即爱育黎拔力八达,而皇帝哥哥也封弟弟为皇太子,相约让其接任自己的皇位,自己的儿子则继承爱育黎拔力八达的皇位

兄友弟恭的表现,似乎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然而,也仅仅是似乎。

···

南坡之变:梦想与破灭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即位不足四年的武宗在毫无节制的饮酒习惯中病逝,“天性孝友”的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元仁宗。然而,在选定继承人的问题上,仁宗却并未表现出“天性孝友”。

当初武宗即位时,以仁宗有定策功,乃以母弟为储,相约兄弟相袭,叔侄相继。但仁宗即位后,却在儿子和侄子的问题上陷入两难抉择,难以决断,太后答己、权臣铁木迭儿等亦劝仁宗传位己子。

终于,延祐二年(1315)十一月,武宗长子和世瓎被封为周王,次年三月被徙居云南,途中武宗旧臣谋奉之以叛,事不成,周王和世瓎只好走避武宗当年战斗过的金山(今阿尔泰山)。

延祐三年(1316)十二月,仁宗立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打破了叔侄相传的誓约,这个做法,直接导致了后来元朝长达二十年的政治混乱及宫廷斗争。

南坡之变

延祐七年(1320)正月,即位十年的仁宗病逝,太子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英宗即位不久,便把武宗幼子图帖睦尔流放去了天涯海角——海南岛。此时,武宗的两个儿子,一个在西北三千里外的阿尔泰山,一个在东南三千里外的海南岛,武宗一脉似乎距离皇位越来越远,仁宗一脉似乎稳坐了皇位。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五日,英宗大驾从上都向大都出发,夜晚驻营于上都西南三十里的南坡店。当夜,御史大夫铁失发动政变,亲手弑杀即位不过三年的英宗于卧床之上,史称“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之后,镇守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即位,是为泰定帝。泰定帝在位五年,病逝上都之后,丞相倒剌沙拥立太子阿剌吉八继位,而留守大都握有兵权的武宗旧臣、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则立图帖睦尔为帝,永不落幕的元代继承人之战再次开演。

查看完整族谱
泰定帝的族谱

两都之战,图帖睦尔胜利,不久他将哥哥和世瓎迎回即位,是为元明宗。皇位终于又回到了武宗一系。可能武宗、仁宗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的约定,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而履行。

政治是冰冷的。似乎任何的美好,在政治面前都是苍白无力。武仁授受也如同是一个漂亮泡沫,五光十色又转瞬即逝,却是成就了各路权臣、野心家,苦了天下黎庶苍生。

这不禁让人想到刘向在《说苑》里写的一个小故事: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武仁授受查看详细关系图
武仁授受
阅读数 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