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物】防火防盗防口号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在哭泣
“巴黎圣母院的三扇玫瑰窗构成了基督教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巴黎圣母院官方网站

法国时间4月16日下午6点30分左右,举世闻名的巴黎圣母院屋顶塔楼附近起火,火势很快在木结构的圣母院屋顶蔓延开来,倒下的尖塔似乎是倒在了全世界人们的心尖。如今我们悲伤地传递着消息:有一扇美丽的花窗损毁了……

◆图片来源:推特

今上午,甲撕文的盆友从“前线”发来有关巴黎圣母院大火的“现场报道”:

◆视频转自截图朋友圈

今儿,甲撕文带您了解一下玫瑰花窗——

哥特式建筑的眼睛

玻璃花窗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典型特征,也只有高挑且不完全靠墙面承重的哥特式建筑,能够成就这样大型、大量且具有艺术价值的玻璃彩窗。

西方彩绘玻璃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罗马

但大规模应用于建筑装饰上是在中世纪。也就是说,在隋朝统一中国之前,西方的建筑已经广泛应用玻璃来进行采光了。

中世纪欧洲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极大的发展,这为建筑工艺提供了基础;加之十字军东征和“沃尔姆斯协定”使得基督教教义打败了世俗王权,几乎成为全欧洲人的精神领袖。

正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教会拥有了足够的动机、权力、金钱、技术和人力去投入到教会建筑的修建中。巴黎圣母院应运而生。

◆巴黎圣母院的西侧立面,中间的圆形镂空图案是其中一扇玫瑰花窗

东方文化中窗户是“向外看”的意义不同,玻璃彩窗对于西方建筑,尤其是巴黎圣母院而言,是作为建筑本身而存在的。

我们都知道西方建筑对朝向和采光的关系并不如东方那么驾轻就熟,因而大面积的落地窗会成为他们增加建筑采光的一个常用手段。

◆大面积的玻璃使得巴黎圣母院内部不那么昏暗

与此同时,形状统一的花窗从外部来看也构成了华丽的墙面镂空装饰。

◆从西侧立面来看,中间形似圆形镂空雕塑的玻璃花窗和整座建筑融为一体

>>>知识充电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流行于欧洲中世纪中晚期的建筑风格,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一直持续到十六世纪。其是古罗马式建筑与文艺复兴建筑的过渡时期产物,主要特征是尖形拱门、肋状拱顶和飞扶壁,这使得其墙体承重的功能大大减弱,因此能够使用大面积的彩绘玻璃花窗进行墙面装饰。

"上帝之光"照亮内心

既然是宗教建筑,也必然会为宗教服务,这赋予了玻璃花窗更多的精神意义。

以圣母院南部的玫瑰花窗为例,四个同心圆上共有48个不同的彩绘图案,每个图案都讲述着信徒们熟知的、《新约圣经》提及的人物或事件。

正如官方的描述所说,正中央的图案为胜利的耶稣基督坐在天堂,围绕着他的是所有在地上为他的事迹作证的人类。

◆圣母院南侧的玫瑰花窗

基督教神学的审美要求在彩绘玻璃花窗上的反映主要体现在“光”的宗教象征意义上,换言之,神学要求花窗能够为信徒们提供一种“沐浴在神圣中”的心理暗示。

《圣经》的开端即为“神说要有光”,光对于教会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上帝和天国。

巴黎圣母院的玻璃花窗色彩艳丽,每当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圣母院内部充盈着红蓝色主调的光辉,配合室内的烛火,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不仅如此,由于花窗上的图案都是关于“神”的故事,因此在信徒们的眼里,照在他们身上的光通过的是上帝、圣母和圣人本身而来,直直照进了他们心中。

这样来说,彩绘玻璃花窗何尝不是让巴黎圣母院成为了一个触手可及的“天堂”呢?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花窗、雕塑共同营造了庄严神圣的氛围

花窗能够修复

当人们还沉浸在玫瑰花窗在火灾中损毁的悲痛中,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花窗的修复工艺。

事实上,从18世纪中叶法国兴起中世纪古建筑修复的热潮至今,彩绘玻璃花窗的制作工艺早已经被他们传承、复原和创新。

◆图为法国Hôtel Juvenal des Ursins彩色玻璃窗修复示意图

彩色玻璃窗是以铅制框架为主体,以许多块彩色玻璃为材料拼贴而成。

专家们首先根据玻璃花窗的损毁程度进行分析,确定好需要修复的位置,然后对玻璃窗整体框架进行拓样,并依此复制出框架(多数情况下会“修旧如旧”地使用铅制)。

◆彩绘玻璃窗的框架拓样

◆复制出的铅制框架

接下来的修复步骤是将拓样等比例画在铜箔或者石灰板上,标明每块玻璃的位置、颜色和其他性状,然后进行剪裁。等到制定花色的玻璃制成之后,会依据剪裁好的铜箔或石灰板来切割玻璃,使之完美适配于复制框架中。

◆根据拓样剪裁铜箔

随着彩绘玻璃窗制作工艺的变化,其图案可能不仅仅由玻璃拼贴而成,有时会加入手工绘制的工艺(通常用于细节处的图案)。

彩绘玻璃窗发展到15世纪时,有些图案会直接由工匠在玻璃内侧进行绘制。

◆使用铅粉、铜粉等漆料在玻璃上绘制图案

制成的小块玻璃会按照一开始做好的位置标记,被逐一组装于有沟槽的铅制框架内。如果遇到大型的玻璃花窗,也会分为多块框架制作完成后再进行组装。巴洛克时期的教堂还需要将框架用铜线绑缚在大的铁柱之上,随后固定于建筑物的指定位置。

◆彩色玻璃窗的结合方式及常用牟件

由此可见,古建修复技术发展到现在,法国对于玻璃花窗的修复技艺已经相当纯熟。根据最近的新闻报道,法国已经开始了巴黎圣母院修复的募款,相信损毁的花窗会有重现风采的一日。

莫待无花空折枝

中世纪法国工匠受到花瓣和车轮轮辐启发,创造了圆形的玫瑰花窗,其实玻璃花窗在圣母院的运用远不止于三扇圆形玫瑰窗。

至今我们尚未能确定损坏的究竟是哪一扇花窗,也不确定那些相较荆棘王冠和建筑钟楼显得不那么知名的花窗们是否安好,只能一边祈盼着圣母的庇佑,一边等待更多的官方消息。

如果不是火灾,人们只会感叹于这座建筑的壮观与传奇。

建筑是储存人类历史文明的见证,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记忆的的载体。对于古建筑的安全防控,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从昨日发生火灾起,全世界在为“LadyofParis”哀鸣,大火是天灾是人祸尚未可知,我们需要紧抓大火背后的真相,反思这些问题:

文物古建筑失火原因为何?

城市消防是否经得起检验?

我们对于文化古迹的安防设施是否仍有问题?

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文物古迹如何抵抗得住意外之灾?

目前火灾成因仍在调查中。据法国官方初测,施工明火可能是造成火灾的危险因素之一,比如火炬上的明火、焊工产生的火花以及其他脚手架上的易燃材料,这些都是导致这场灾难的原因。而且,巴黎圣母院的屋顶为木质结构,高度还非常高,这给地面救火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巴黎圣母院内部的木质结构

巴黎圣母院大火发生后,法国政府动员了400名消防员参与救援。

区别于欧洲其他国家,负责巴黎消防的,不是普通的合同制雇佣消防队,而是一只军队!军队!军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法国陆军巴黎消防旅(Brigadedessapeurs-pompiersdeParis,BSPP),(以下简称BSPP)还有负责马赛法国海军马赛消防营。这是中国消防转隶后,全球还由正规军队负责城市消防的唯一特例。

从目前的视频材料和图片材料来看,街道狭窄是造成消防车无法第一时间大规模抵达现场的原因之一。

此外,消防装备不足,尤其是没有50+米的举高平台车,也是灭火不力的原因。

◆巴黎消防队救援现场,图片来自美联社

巴黎作为历史名城,除了铁塔和拉德芳斯新区,高层建筑很少。配备的消防车只适合巴黎建筑普遍限高50米以下的现状。所以,目前在现场看到的,相对巴黎圣母院69米的双塔高度,大约35米的穹顶高度,只有几架32米左右的举高平台车,当然不够。此外,32米是算垂直举升的最高距离,从路边斜着够过去,高度就打折了。再加上大概是现场消防水泵能力不足、又没有供水车配合,水炮也打不上去,只能在外围喷水降温。

法国总统马克龙15日晚在教堂前广场上发表讲话称,将重建巴黎圣母院。他计划尽快在全世界发起募捐,呼吁全球有识之士共同参与重建巴黎圣母院的工作。

“重建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人民的期待,因为她代表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学和我们的想象力。”他说。

法国当地电视主持人在现场直播中表示,预计圣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时间,在此期间不会对外开放。也就是说,在今后十年内去巴黎的游客,将无缘感受这座教堂辉煌的艺术。
火灾猛于虎。此次巴黎圣母院大火事件,再次为世人敲响文物安全警钟,保障文物安全的弦必须时刻紧绷。

>>>知识充电

文物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

这是世界文明的损失!

历史上的建筑毁于火灾的有哪些?

◆历史上出现过失火事故的建筑比你知道的要多得多 查看详细关系图

◆历史上出现过失火事故的建筑比你知道的要多得多

同样的情况古今中外数见不鲜,在火灾这件事上我们人类太有经验了:

2018年年底有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遭逢大火,2000万件文物被毁;

2018年9月中旬,荷兰一座150年历史的教堂Sint-Urbanuskerk发生火灾,教堂下层建筑被毁;

世界上最大的手稿收藏地美国卡佩尔斯手稿图书馆(KarpelesManuLibraryMuseum)发生大火,约有80名消防员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灭火;

2016年4月26日,印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发生大火,整栋建筑彻底焚毁,藏品所剩无几……

1984年6月17日,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强巴佛殿发生火灾,烧毁古建佛殿64平米、佛经百余部、佛像数座……

>>>火灾为何频繁发生?

原因可能有这几种:掉落的烟头,用火不慎(如在建筑周边使用明火,或者故意纵火),也可能是古建筑内部的(照明)电路短路,或直接接触易燃材料(比如木头)导致。另外,雷击、高温也容易引起建筑里的易燃物自燃。

巴黎圣母院的木质内核成为了火灾发生的先决条件。当前教堂正处于维修期间,为了避免对结构的损坏,消防设施可能没有平日灵敏。官方也表示,翻新工人的失误可能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与此相似的是印度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大火,当初出于展馆维修的目的,消防设施处于休憩状态,待人们发现灾情为时已晚,博物馆最后烧了个彻底。

纵览以往众多失火建筑,消防设施不足和不及时才是主要问题。

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后,人们调查火灾原因,发现博物馆因经费不足,消防力量极度薄弱。同时建筑年久失修,内部摆放太多易燃物品未能及时处理掉。另一方面馆方未能尽早募集款项,为意外妨害做准备,才会导致灾难发生时,人们毫无救灾的意识和准备。

◆巴西博物馆光秃秃的头顶

你以为这些单纯是国力和经济问题,但这一次巴黎也没能避开这个尴尬情况。火灾被发现以后,消防局花了50分钟思考如何灭火。

50分钟以后,他们派来了两辆消防车,水枪架在消防臂上朝着教堂顶部灭火,此时烧了一个小时的大火已经将屋顶烧干净了。喷出的水柱仿佛是小孩手里的水枪玩具,面对大火毫无抵抗能力。

◆巴黎消防局灭火现状

就这一点来看,消极怠工的巴黎人民也需要为此次失火负一定责任。如果能够在失火十分钟以内启用全巴黎的消防力量,巴黎圣母院大概还能保住大半个头顶。

>>>怎样预防火灾?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防火救灾走在前沿了呢?

同样位于巴黎卢浮宫就设有两间消防监控室,由巴黎消防总队24小时监控。同时馆内还装有自动警报器和灭火设备,几千个烟雾检测器和灭火水喷头,还有大量灭火器装在人们随手可达的位置。在博物馆底下安装有水泵房和蓄水池,保证充足水的及时供应。

◆伦敦大火

几十年前的伦敦大火让英国人吃尽苦头,2004年英国人颁布了《消防与救援法》,重新对博物馆等历史建筑的保护设定严密规则。大英博物馆内部覆盖了报警器和检测系统,同时馆内针对消防、安保和设备多个部门的人员力量安排明晰。

  • 「参考资料」
  1. 全历史官网
  2. 巴黎圣母院官方网站
  3. BBC
  4. 法国文化部遗产中心
  5. 《中世纪欧洲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研究》
  6. 《哥特教堂彩色玻璃窗之探究》
  7. 《基督宗教传播的视觉媒介研究》
  8. 《论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与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
  9. 《基于价值评估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研究》
  10. 《法国历史建筑修复中传统工艺传承对我国的启示》
  11. 科技日报、凤凰视频、北京日报

阅读数 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