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撕文这就带你揭开圣地的神秘面纱,还原一个接地气儿的“土味”敦煌。
2019年,和故宫7年“爱情”长跑的单霁翔正式卸任院长一职,临走前他把故宫的接力棒交给了从甘肃远道而来的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自打王院长赴京任职后,
莫高窟“热闹”了!
神魔仙女纷纷登场,
踊跃竞聘新院长一职。
接下来请欣赏——
◆《敦煌院长竞选》
公元366年(建元二年)敦煌莫高窟第一个洞窟开凿,经过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一千六百多年的加工再造,成就了今天珍贵的五百余洞窟(其中保存较为完善的有492个),和多达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
莫要以为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只是一张张寄生在破损墙皮上的老古董,如果我们有机会把每一张壁画完美复制下来,你会发现,古人的脑子比黑洞还深不可测,刷牙洗脸理发这些事,你怎么好意思摆在墙面上画?
古代壁画不止是为宗教服务,它涵盖的内容广阔无垠。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其间种种包罗万象,敦煌以数以千计的壁画成就了一个众生画像大百科。
甲撕文这就带你揭开圣地的神秘面纱,还原一个接地气儿的“土味”敦煌。
···
壁画里的“土味”生活

1. 养家糊口篇



(图片来自数字敦煌)
2. 安稳度日篇
农忙时分,打场耕地日月更替,把地犁完,这一整年心里就有了盼头。

秋收过去,要存够一年的粮食。把高粱、稻谷加工成粉末,罐存,然后放进粮仓,一来容易保存,二来吃着省事。

得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兴致盎然两三杯酒下肚,一时得意份子钱溜走,常言道:千金散尽还复来,希望此言不假……

3. 奇珍异兽篇
漫展上看看最新的cosplay表演,服装到位,化妆完美,形神兼备,直追超级变变变。

注释:天龙八部是佛教中护法神队伍中,以天、龙为首的八种神话种族,包含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此为弥勒初会中,前来听法的八部众其三,三神分别是金翅鸟、雄狮、蟒蛇的形象。其中迦楼罗是取龙为食的金翅鸟王,摩睺罗迦是大蟒神,雄狮模样的是乾达婆。
“飞象专车”,送你安全到家。

瞧一瞧看一看,大千世界真奇妙,双头异兽弹棉花,孔雀听了都害怕。

4. 街头记录篇
看看看,刷个牙有嘛好看的?

生活贫苦,街头卖艺也实属人之常情。

马戏团来了新团宠,单靠一个人还真降服不住它。


一提说敦煌壁画,人们想到的大多是飞天。其实敦煌飞天是印度、西域和中原文化的共同产物。
···
敦煌飞天 快乐无边
早期飞天壁画,比如五胡十六国,受西域文化影响明显,所绘形象圆脸大眼,上身赤裸,其貌不扬而身材走样。

北魏时期神像身材修长,形象要优美不少。隋唐飞天无论是绘画技艺上、还是神像气韵上,都略胜一筹,完全脱离了西域影响,成为本地化形象。唐朝的经变画飞天像,注重身形丰韵,线条细腻流畅,衣带缥缈,饰纹精致,彰显唐朝艺术成就的高度。

飞天神像飘逸的衣带、身轻如燕的舞姿,将古人“羽化而登仙”的美好愿望复刻下来,成为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也难怪莫高窟四百多个洞窟里处处有它。
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文化宝库,所藏壁画丰富多样,内容上划分它又包含经变画、供养人画、尊像画、故事画等几种主要题材。
1.什么是经变画?它是将佛经中的故事绘制成壁画,简单说来就是看图说话,这种壁画能让老百姓理解佛经、顺利接受佛教布道。
就拿榆林窟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来说,里面画的就是《弥勒下生成佛经》里弥勒三会三说法的场景。
果树香树,充满国内。尔时阎浮提中,常有好香,譬如香山,流水美好,味甘除患,雨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食之香美,气力充实。 佛说弥勒下生经
初会,弥勒端坐于龙华树下,左右有胁侍菩萨——法华林菩萨和大妙相菩萨相伴,面前是听法圣众——也就是佛教里的天龙八部。二会为弥勒侧坐说法,胁侍菩萨分坐两侧,案上香炉、宝盒各类器物分列在侧。三会天王、力士侍奉身后,面前众人等候剃度、由此度入佛门。
这幅经典壁画绘制于中唐,沿袭了盛唐的奢华风气,所绘弥勒和菩萨众神从服饰细节,乃至身后的宝座、身前的供桌,华丽繁复,世间美好应有尽有。作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重要代表作,经变画的细腻画风、丰富色彩展露无余。其间凡尘俗世、神灵之界交错,让观者精神恍惚,分不清天上人间。
知识充电
榆林窟和莫高窟分属两地,位于瓜州县西南75公里的山谷里。其中第25窟坐落在东崖中部唐窟群中,大致建造于吐蕃占领瓜州初期的中唐时期。
2.供养人画是为名门望族而作,即为其出资开凿洞窟的功德主及其家族、亲属承等人。一般来说,这些人多来自大户人家,或位居地方长官,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当然他们还有钱。
这些相信佛像的神秘力量,认为给自己造像有助于积功德,来世进入极乐世界,所以都舍得花一大笔钱买断神像肖像。这种行为就好比今天人们砸钱买墓地,以图自己死后在异世安心舒坦、过得富裕。

注释:第一位故母北方大回鹘国圣天的子勑受秦國天公主隴西李氏一心供养(曹议金甘州回鹘夫人);第二位甘州圣天可汗天公主一心供养(曹议金女儿,嫁甘州回鹘);第三位大朝大于闐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一心供养(曹议金女兒,嫁于闐国王);末位故慈母勑受广平郡太夫人宋氏一心供养(曹议金原配夫人,曹元忠生母)。
《回鹘公主陇西李氏等供养像》位于莫高窟第61窟,它的投资方就是敦煌五代十国的首任节度使曹议金——的儿子曹元忠。
10世纪时,曹氏归义军在河西走廊一带属于新建政权,曹议金为了与邻居回鹘交好,迎娶甘州回鹘可汗之女。壁画上回鹘夫人的站位仅次于窟主,(曹议金原配夫人在最后)可见当时回鹘当时的影响力非同寻常。
3.尊像画是指包括各种佛像、菩萨像、弟子像、天龙八部像、僧人像等的画像。常见的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多宝佛、贤劫千佛、三世佛、七世佛、十方诸佛像等等。


注释:莫高窟第14窟千手千眼观音。敦煌莫高窟第14窟千手千眼观音,一面三眼,头戴化佛髻冠,垂绀发,男相女身。内轮四十手,执持杵剑弓钩、莲花宝夹、螺铎环瓶等。外五轮层层仰掌手。内外各手皆各一眼,意为“千臂庄严普护持,千眼光明遍观照”,表救度一切众生之无碍大用。
4.故事画里包含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因缘故事画、感应故事画、佛教圣迹画、高僧事迹画、瑞像图、戒律画等。它们通常宣扬佛教大义,讲述舍己救人然后得道的故事,比如“九色鹿王本生”、“萨埵那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等。佛传故事画则以描绘佛的信徒们和佛度化众生为内容,记录信徒的前生今世。

···
丝绸之路的敦煌故事
从前秦建元二年建起第一个洞窟,直至明清了无生息的陨落,敦煌这个边塞要地见证了中国一千六百多年的风云变幻。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

···
如何抵抗天灾人祸
前几日巴黎圣母院的火灾让人心有余悸。八百多年的恢弘教堂险些凋敝(详情请看上期【防火防盗防口号巴黎圣母院的玫瑰在哭泣】),作为一千六百多岁的长寿老人,敦煌何曾不是遍体鳞伤?
19世纪末海外探险队来到敦煌盗取文物,将壁画肆意切割后运送出海。今天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还在展出被盗走的壁画。

另外由于早先居民毫无文物保护意识,在一些洞窟里居住、生火,雕像和壁画多有损伤,还曾发现烟熏痕迹。敦煌虽不是木质内核,但经岁月雕琢洗礼的墙皮本就十分脆弱,表面彩色层在烟熏火燎下脱落,掉色严重。
酥碱化壁画是当时研究院遭遇的最严重的问题,被称为壁画的“癌症”,常书鸿任所长时,对壁画进行了系统修复,研究人员通过针管往壁画裂隙注入粘合剂,一点点粘合翘起的墙皮。
为了解决莫高窟病害,2000年研究院集聚了海内外三十多名研究人员,针对洞窟内的环境进行分析,发现病害主要原因是内部的相对湿度过高。相对湿度一旦超过76%,就会导致崖体及壁画地仗中的盐分聚积,长期循环往复的溶解和结晶,最终产生严重的返碱。
对此敦煌研究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和日本科研机构一道调查研究敦煌的地质环境。通过采集多个洞窟的温湿度和气象记录,用红外热映像扫描技术分析壁画表层,了解透不同层次的沙砾特性以后,壁画的酥碱病害才终于有了解决的转机。
之后几年壁画修复的科研技术更新迅速,研究院已经生成一套成熟的救援工程,对于根治窟内的湿度问题、表层的创新修复技术有极大提升。
要想治标又治本,敦煌的外部维护也需到位。每年在客流高峰前期举行的消防演练,让当地居民及工作人员预先规避灾难,提高应对意外的应急处置能力。
除了原址的修复和维护,研究院还着手创建了数字敦煌,以VR呈现敦煌数百个洞窟实景,雕像、壁画万千细节你戳戳鼠标就能查看,视觉上比亲往敦煌效果更佳。

目前国内除了故宫,可能没有第二个历史遗址能有如此详尽、全面的学术文献资料库了。敦煌有关的文献网站数量繁多,足以包揽百分之八九十的图像和文字史料。
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汇的产物,敦煌展现了它的厚重和敦实,这座全面详细的艺术宝库向世界展示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包容力。
我们更希望人们不是把它作为区区一个景区,而是作为一座意蕴丰富的历史宝藏,一部史料放映机,给众人重现千百年来中西文化演变融合的伟大进程。
- 参考资料:
- 全历史官网
- 敦煌莫高窟
-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 数字敦煌
- 丝绸之路
- 《大美敦煌 敦煌石窟艺术聚珍集2 早期壁画编》
- 《敦煌壁画分类作品选 人物卷下》
- 《魅力敦煌 尊贵壁画》
-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
- 《敦煌石窟艺术丛书系列》
- 《敦煌壁画与中国色彩》
- 《敦煌壁画保护:六十年 漫漫征途》——中国美术报
- 《敦煌初唐弥勒经变的发展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