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深堂藏瓷以稀、精、美为第一要旨。本文收录了部分米深堂的历朝御窑、供御、御贡官窑瓷器。
清代瓷器
清代瓷器素以清三代为巅峰,在国内外古玩收藏市场受到追捧。其制瓷工艺可谓瓷不厌精,且格物风格与当代中国人的审美颇为接近,近年来很多国际拍卖行上都以清代瓷器来吸引大批中国买家。



清·雍正·粉彩四面开光花卉纹碗
2019年3月,一年一度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世界著名的拍卖行苏富比推出的藏品中就有上面这件乾隆粉彩,笔者亲自上了下手,典型的雍正官窑瓷器,最后该碗以50万美金的价格卖出,加上25%的中介费,全价已然突破65万美金。如果没有从世界各地赶来的中国买家的猛烈捧场,这种清代的粉彩能买到10万美金已经是天价了。在大陆经济腾飞之前,美国拍卖行的“主流”拍品是以宋瓷为首的,概因宋瓷所展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已然登峰造极 -- 素雅、端庄,宁静以致远。而清代瓷器则有着草原民族的热烈、奔放,甚至是艳俗,不过这恰恰是和今天中国大众的审美相当匹配的。
下图所示为一只大清乾隆年制的花口折沿宝石蓝釉水洗(笔洗),蓝釉发色纯正,自然光照下可见釉面呈现蛤蜊光(老瓷器的证据之一)。器内底刻有花瓣纹和凸起的花蕊,器底为阳刻的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这种刻款的工艺在清代自雍正朝始有。在乾隆帝漫长的执政期内,因官窑瓷器不间断的烧造,存世瓷器可谓五花八门、蔚为大观。宝石蓝釉虽然不多见,但是也定非孤品(注:颇有一些专家在各种场合大肆宣传某件瓷器为孤品,笔者以为此种说法不可取,只看故宫也许只藏一件,但是熟悉紫禁城、故宫历史沿革的人就不会无知的断言如上)。



清·乾隆·宝石蓝釉折沿洗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雅沉静”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在经历了明末至清初大半个世纪的动荡,因景德镇高品质胎土、熟练手工匠人的缺失,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官窑瓷器的烧造几乎绝迹。康熙朝中后期,天下太平,景德镇恢复了釉里红瓷器烧造工艺。
下图中的【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纹笔筒】的釉下铜红料发色稳定,鲜艳明丽,人物纹饰细致、飘逸,青花发色分层呈“墨分五彩”。笔筒四面每面各绘有一位八仙人物(分别为:蓝采和、何仙姑、张果老、钟离权)皆脚踩祥云,四面首尾相望。足底为玉璧底,修足平整细腻,器物整体端庄手感厚重。该形制的笔筒当为一对,此为其中一只。笔筒是18-19世纪的代表性文房雅具,此件器物烧造于康熙朝中后期,反映了传统文人典雅的审美情趣。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纹笔筒一对



清·雍正·仙鹤纹长颈瓶一对·雍正御制款


清·乾隆·神仙人物纹长颈瓶·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雍正·珐琅彩碗(一对)·雍正御制款


左:清·乾隆·绿地青花绶带葫芦瓶
右:清·乾隆·青花绶带葫芦瓶



清·康熙·粉彩三英战吕布大瓶(一对)



清·咸丰·双鹿耳诗文尊(一对)



清·嘉庆·青花诗文镇纸、砚台


清·光绪·鎏银雕龙大碗
TBD
明代瓷器
元代瓷器
宋代瓷器
五代瓷器
唐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