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节、洒红节、谢肉节,扒一扒古今中外的劳动节
在古代劳动节的节庆活动上,中国皇帝下田犁地,日本舞者彻夜跳舞,俄罗斯人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细数古今中外大不同的劳动节!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每到这个节日中国人都会用一个小长假来放松自己。现在的“五一”节是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共有的节日,它起源于19世纪欧美国家的工人罢工运动

但实际上,在古代劳动节这一概念就已经流行于世界各国了,而且其含义也与现今的劳动节有很多不同,它们普遍含有庆祝丰收和祈祷好收成之意。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世界各国古时候的劳动节

中国:农历二月初二,皇帝变农夫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春耕节由于这一天处于“惊蛰”前后,气温回暖,万物复苏,春耕由此开始。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皇帝要带领百官,亲自扶犁躬耕,以示对天下农事的重视。

古代春耕节

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上古伏羲氏因重视农桑,每到农历二月初二便带领各部落首领亲自躬耕。 后来的黄帝以及也都纷纷仿效伏羲。到周武王时期,不仅效法先王,更是将这一活动当做国策来执行。每逢农历二月初二,都会举行重大仪式,并要求百官亲自耕田。

古代农耕场景

而在民间,人们则是通过祭祀灶神龙王、耕具上绑红绸等活动,表示对农耕的正视和祈求上天赐福,以获得一个好收成的。这样看来,农历二月初二还真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劳动节”

日本:三大活动祈求五谷丰登

1.汲水节

“汲水节”的时间在每年的3月1日至14日。

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奈良“东大寺”的僧侣向二月堂的主佛——十一面观音忏悔罪过。二是,祈祷太平和丰收。祭典称为“修二会”,自公元752年起传承至今。活动中,僧侣手持巨大的火把,来回奔跑与二月堂的回廊。据说只要沾到火星,便能躲过坏事。

奈良东大寺的汲水节

整个活动的高潮是“汲水”,举行于3月13日。侣们将只有这天才会在寺庙建筑前涌出的水取出,供献给神佛,据说这水具有医治百病的神力。

2.高千穗夜神乐

每年11月下旬到第二年的2月中旬,在宫崎县高千穗町举办的庆祝秋天大丰收的祭祀活动,同时也是为即将步入寒冬大自然举办的安魂仪式。

神灵之舞:高千穂的夜神乐

活动中,头戴各式各样的面具的舞者将在供有神龛的“正面之座”的舞台上,彻夜表演33班神乐

3.插秧节

日本,很多地方都有插秧节,一般是在6月份,相传这一节日是在12世纪初从京都传到千代田町的。为祈祷丰收而举行的载歌载舞的祭神仪式。

日本插秧节

现在的插秧节,最具特色的就是,戴着花和斗笠的女人们一边唱歌一遍在即将插秧的水田四周表演节目除此之外,还有满身披甲的武士队列。而最热闹的,则是百余名少女共跳住吉舞。

印度:源于《摩诃婆罗多

1.洒红节

洒红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庆祝春天到来,预示五谷丰收的节日它不仅在印度是极为重要的节日,在尼泊尔苏里南圭亚那毛里求斯斐济等地也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相传从前有个国王名叫希兰卡亚西普,他生性残暴,不敬毗湿奴。但他的王子普拉拉德因对国王表示不满,而深受百姓爱戴。于是国王大怒,指示不怕火烧的公主霍利嘉在一个月圆之夜抱着王子跳入火海,企图烧死王子。然而霍利嘉最终被烧成灰烬,普拉拉德则因为有毗湿奴的暗中保护而安然无恙。

印度洒红节

百姓们奔走相告、普天同庆,它们向王子身上泼洒红颜色的水以表示庆贺,洒红节因此得名。

这一节日大致在每年2、3月份,期间人们无论相识与否,都可以向对方泼洒红水,入夜后还要点上一堆篝火,象征烧死霍利嘉和消灭邪恶洒红的红色代表着色彩单调的冬天终于结束,并预示着春天土地的丰饶。

2. 南印度庞格尔节

印度的丰收节,节日期间人们穿戴一新,家户清扫干净,用甜牛奶敬奉太阳神。出嫁的女儿也要回娘家。同时,人们还要举办各种活动,以表示对的敬意,如给牛洗澡、牵牛游行等。

希腊:庆祝阿波罗与丰收

塔尔格里亚节,也叫做擎举桂枝节,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主要节日之一,它的目的是纪念阿波罗阿耳忒弥斯。于是,雅典在他们的生日时会举行一系列庆典来为它们庆祝。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一名父母健在的貌美男童来擎举桂枝,高举桂枝前往阿波罗阿耳忒弥斯神殿

阿波罗与阿尔忒弥斯

但研究者表示,这个节日本质上是一个农业节,人们向阿波罗阿耳忒弥斯献上第一批地上的果实来表示谢意,祈求它不要让天气过热而破坏收成。

古罗马:祭祀农神的大型节日

古罗马农神节一般在每年的年底召开,目的在于祭祀古罗马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并祈祷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萨图尔努斯古罗马最古老的神祗之一,他在被朱庇特推翻后逃到了拉丁姆,并教会了那里的人民耕种土地,这便是罗马农业的由来,萨图尔努斯也因此成为罗马的农业神。

农神节期间,除了罗马皇帝会在农神庙内有主持的隆重的祭祀活动外。 罗马的一切工作与商业交易都被暂停了,奴隶也给予部分自有并参与庆祝。人们也可以自由交换节日礼物。另外,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圣诞树最早也是出现在农神节庆祝活动中的。

古埃及:劳动节集中在阿赫特和舍茅

古埃及,人们根据尼罗河水位上涨和植物的生长情况,将一年分作3季,每季又分为4个月。其中,第1季尼罗河泛滥,称作“阿赫特”;第2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季节,称为“佩瑞特”;第3季是收获的季节,称作“舍茅”。
1.哈皮节
哈皮节是尼罗河之神哈皮的节日,时间大约在在阿赫特季之初。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向哈皮供奉祭品,并将礼品单等投入河中,以此向哈皮神祈祷将水和富饶赐予他们。
2.奥帕特节
奥帕特节是在阿赫特季的第2、3月间举行,正好处于尼罗河水泛滥达到最高峰时,地点是在底比斯。农夫赋闲在家,而船只也可以在尼罗河中畅通无阻。同时,上一个舍茅季获得的大量物质资料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休闲、娱乐资本因此,奥帕特节可以说的上是古埃及现代意义上的劳动节了。

卢克索神庙内的浮雕为我们详尽描述了奥帕特节庆典的活动场面。浮雕的中心内容是底比斯神圣家庭(阿蒙、阿蒙的妻子穆特及儿子洪苏)神像乘船由卡尔纳克神庙前往卢克索神庙,参加完活动后,再返回卡尔纳克神庙

卢克索神庙内的浮雕

活动中,卡尔纳克神庙的全体祭司将组成长达3公里的游行队伍。他们将装有三神圣像及祭品圣船组成一支庞大的船队,拖拽到尼罗河边。整个过程中,女人摇叉铃,男人打手鼓,黑人跳着舞。等圣船进入尼罗河主航道后,船队逆流而上。船队所到之处,沿岸的人们纷纷向圣船伏拜祷告

卢卡索神庙

待圣像到达卢克索神庙后,会停留大致一个月的时间。之后,同样在规模十分壮观的游行队伍簇拥下返回卡尔纳克神庙在整个奥帕特节的过程中,人们都会尽情享受美食、歌舞以及各种狂欢活动。
3.索卡尔神节
索卡尔神节正好是在埃及播种时节的前夕。大致在阿赫特季的第4个月,人们届时会在索卡尔神祀奉中心—孟斐斯以盛大的锄地和驱赶牲畜活动,表示对的敬畏,并以此表示对农耕的开始和植物的生长的重视。
4.敏神节
敏神节的大致时间是在在舍茅季之初,节日法老会举行收割仪式,以此纪念田中的敏,以期庄稼的丰产。

两河流域:三个农业节就是三个生产月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往往以依据实时的观察来确定的一个月份的长度,在此基础上以月亮周期将全年分为十二个月,并给每个月都命有名字。而专家们指出,这些月名通常都是宗教以及农业活动庆典的反应。

两河流域

在前三千年中叶以前,两河流域主要见到的尼普尔历法,而前三千年中叶以后,两河流域使用的是早期的塞姆历法,它是尼普尔的完善。而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塞姆历法正式为新亚述帝国所采用后,它便成为两河流域的标准历法

因此,两河流域农业节的传统是从尼普尔传下来的。在尼普尔中,三个生产周期月份恰好对应的是三个农业节日,即备牛月、播种月和收割月。在着三个月份(或者说农业节)中,人们通过一系列的祭祀和活动,虔诚地祈祷丰收和表达对劳作的重视。

1.备牛月

时间在古代两河流域的二月,人们在着一个月中要祭祀的是宁乌尔塔,他多以的形象出现。最初,宁乌尔塔被认为是战神的化身。后来因为他“”的形象,而被赋予农神的含义。

备牛节要从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持续三天。在这三天内,要向神明供奉牛犊。而农夫则要进行清理田地、修复农具和检查灌溉系统等一些列活动,时间上则要持续一个月。

2.播种月

播种月在尼普尔指的是四月,但在稍晚的乌尔第三王朝则指的是六月。根据乌尔第三王朝的相关文献记载了播种节庆期间要供奉给舒辛之地5只育肥绵羊,给圣丘4只育肥绵羊。

尼普尔民俗建筑

专家们认为播种节可能起源于月神南那入主乌尔并后重新制定的历法,后来这个月名被许多城市所采用。而尼普尔则较早采用这一月名,并将之与农业节庆联系在一起。

3.收割月

尼普尔的收割月是在一年之中的秋季。虽然如今还未找到有关收割月的节庆活动资料,但从备牛月和播种月的节庆活动来看。收割月的节庆活动应该也包括对祭祀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仪式活动,以此来祈求来年的丰收。

俄罗斯:来自中世纪的谢肉节

谢肉节又称送冬节,中世纪时的斯拉夫民族认为,当太阳神雅利拉战胜寒冬的时候,便是春天到来的时候。尤其对于农民而言,这就意味着春耕的开始。因此,每至迎春送冬之时,古斯拉夫人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和活动加以庆祝。

古斯拉夫人庆祝谢肉节的场景

谢肉节为期七天,每天都有各不相同的庆祝方式。第一天为迎春日,这一天人们要烹制一种薄饼。这种薄饼色泽金黄,古斯拉夫人以此象征太阳,以示春天到来和白日越来越长。另外,人们用稻草、布条制作玩偶,他们以玩偶象征天,将之放在家里。晚上人们点起篝火,在篝火旁唱歌跳舞。

色泽金黄的薄饼

第二天为娱乐日,年轻未婚的男女会到亲友家做客、滑雪等方式彼此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以便在复活节后举行婚礼。第三天是宴请日,丈母娘会邀请女婿到家里吃薄饼,品尝各种小食。

第四日为醉酒日,这会是整个谢肉节的高潮,这天人们将走上街头开怀畅饮并举行活动。第五天是女婿回请岳母吃薄饼的日子,这天丈母娘要反拜女婿家。第六天是小姑子聚会日,这天嫂子要送给小姑子礼物,并邀请小姑子及其丈夫或其闺中密友来家中做客。

谢肉节庆典上,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第七天是宽恕日,人们在这一天会拜访亲友,并请求他们宽恕自己一年来所犯之错。同时,在这一天人们要烧掉第一天所做的玩偶,以此预示将冬天送走。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