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版“这就是射门”:蹴鞠与硬汉的大狂欢
但愿,大汉刚毅尚武的蹴鞠精神,能够被中华足球从业者吸取几分……

欧冠如火如荼,这场足球的狂欢,以欧陆为中心向全球辐射男性荷尔蒙

突围、射门、逆转、绝杀,欧洲帅逼酣战绿茵,纵横驰奔肌肉碰撞......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雄性魅力,召唤直男们血液里流淌的战斗欲望。

反观我天朝上国的足球小将......罢了,前人之述备矣,就不多加赘述。

而遥想中国当年,现代足球在英伦三岛还没影儿,小贝C罗等足球型男还没出生,我国的大汉王朝就已经迎来了足球和男子汉的盛世

...

铁血男儿的硬核蹴鞠

强汉之时,蹴鞠这项运动其实不算新生儿了。

蹴鞠使我快落!

西汉刘向在《别录》中谈到过蹴鞠之起源:

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

黄帝之时史事渺茫不可追,而在《史记》里战国纵横家苏秦临淄百姓日常生活的描述中,已经出现了蹴鞠这项活动。

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a a 史记 作者:司马迁 此篇内容在七十列传.苏秦列传

可见,战国时期齐国的弄潮儿已经开始以蹴鞠为乐

到了汉代,蹴鞠这项运动受众面就更加广大,规则玩法也愈发成熟:

是时,球场名曰“鞠域”,为方形,四周筑有围墙,所谓“员鞠方墙,仿象阴阳”。

球场又称“鞠域”“鞠城”,情况大致如上

球场两边各有球门,遥遥相望。交手队伍“二六相当”,各有六位好汉登场对峙,跃跃欲试。

场上也有裁判,并对其职业操守有如下审视,“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比蜻蜓队长还要铁面无私。

规则已成,裁判就位,接下来以VIP贵宾席视角为您转播比赛现场:

“设御座于鞠城,观奇材之曜晖,二六对而讲功,体便捷而若飞。”

矫健如飞的汉子全场狂奔,进攻凶狠,对抗野蛮,为了破包夹不惜攻击对手的下三路,就像沙场上缠斗厮杀,无所不用其极。

汉代画像石上的蹴鞠

没错,蹴鞠正是汉代军事训练项目之一刘歆七略》中如是记载:

“蹋鞠,其法律多微意,皆因嬉戏以讲练士,今军士羽林无事,使得蹋鞠。”

汉书》中提到,霍去病征伐塞外时,形式不利,士气衰颓。于是举行蹴鞠比赛,使得将士血气沸腾,顿时一扫颓势。

这就是汉代足球风气,铁血男儿,甚至是球场恶汉才能成为全场最佳,梅西这种技术流大神恐怕都得不到御座之上那位的青睐。

...

全民皆爱蹴鞠

汉代时蹴鞠风行,与鞠城御座上的九五之尊、皇亲国戚也不无联系。

汉代王室与蹴鞠的不解之缘 查看详细关系图

汉代王室与蹴鞠的不解之缘

刘彻,也就是汉武帝,就爱好蹴鞠,《太平御览》里记载他平定西域后,看上了一个擅长蹴鞠的胡人,因其“炫其便捷跳跃”,便将其收编麾下。其本人也曾有过深入山泽,蹴鞠取乐的经历。

爱足球,爱征战,朕就是这样汉子!

可要数真正的蹴鞠死忠粉,还得是汉家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西京杂记》中记载,他老人家在长安深宫之内尽享尊荣,可这位太上皇却终日“凄怆不乐”,刘邦托人问他:您怎么就不快乐呢?

念旧的老爹刘太公在那一刻苏大强灵魂附体,说:“我不吃我不喝,我就要和老伙计们踢球球。”

“太上皇徙长安......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

a a 西京杂记 作者:刘歆 此篇内容在西京雜記卷二

原来如此,那就把当年的父老乡亲迁来,按照老家丰邑的模样建一座新城,刘太公和老街坊喝大酒看蹴鞠,终得开心颜。

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子,都纷纷紧跟潮流,玩起了蹴鞠

不同阶级之间,因为这项运动还可能产生交集,善于蹴鞠的平民,说不准就被贵族富婆看中,招入门下,少奋斗二十年。

就如《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中载,贵戚馆陶公主有位宠侍,名为董偃常从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上大欢乐之。”

东方朔曾经举戟栏董偃,向汉武帝列其三大死罪

不过,这种交集有些暧昧阴晦,与大汉蹴鞠风气实在相违背。军营中挥汗驰骋的铁血直男们,定然要瞧不上这些借蹴鞠攀附权贵的小儿。

但愿,大汉刚毅尚武的蹴鞠精神,能够被中华足球从业者吸取几分,也让我们这个有着悠久足球传统的古国,在当下这个时代,展现出属于我国大好男儿的雄性气魄。

阅读数 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