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物】绝境长城和中国的渊源?看了《权游》你也未必知道
8000多年前,史塔克家族创始人布兰登·史塔克(Bran the Builder)在这里修建起绝境长城。这座由冰雪、巨石堆砌的城墙也是生与死的交界线。

《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第八季告终,公众评分屡创新低。突如其来的烂尾让人遗憾——剧组已经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第八季播出到第五集口碑崩盘

第四集出现星巴克咖啡杯;

第五集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右手失而复得;

第六集惊现矿泉水瓶……

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落幕,两位编剧(继后期团队之后)也收到了观众寄来的“刀片”。《权游》的故事结束得潦草而匆忙,观众表示——I'm fine,I'm JUST fine.

◆没看过《权游》也能一秒了解七大家族 查看详细关系图

◆没看过《权游》也能一秒了解七大家族

秉着不剧透不暴躁不批判的严谨态度,甲撕文不对剧情一吐为快,今天给大家聊点轻松的,说说绝境长城背后的历史故事。

看过《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的人应该记得,最后一集死而复生的冰龙摧毁了绝境长城。(已经上线两年了,这应该不算剧透……)冰龙在200多米高的城墙上开了个大窟窿,夜王(Night King)带领尸鬼军团来势汹汹。

这座巨型冰墙,保护了七大王国七季,一夜之间倾然崩塌。

◆长城老老实实待了几千年,冰龙一个淘气就把古迹折腾坏了,守夜人累觉不爱

1

位于边界线上的迷你原型

绝境长城(The Wall)是《权力的游戏》里最重要的边防工事,它位于维斯特落大陆(Westeros)的最北边。城墙外是异鬼横行的森林(The Haunted Forest),城墙内是人类居住的文明世界(The Known World)。

◆绝境长城位于七大王国极北之地

从最西边的霜雪之牙山脉(Frostfangs),延伸至最东端的海豹湾(Bay of Seal),东西横贯300英里(480公里),高达700英尺(约215米),8000多年前,史塔克家族创始人布兰登·史塔克(Bran the Builder)在这里修建起绝境长城。这座由冰雪、巨石堆砌的城墙也是生与死的交界线。

◆剧里的绝境长城

电视剧里,绝境长城外形壮观气势恢弘,是守护大陆几千年的“金钟罩”,是七大王国的保护伞,电视剧外它却出乎意料地——袖珍迷你且乖萌。

早前剧迷和读者理所当然地以为,绝境长城原型应该是我们的万里长城,但小说作者乔治·R·R·马丁(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表示:不是滴,你们误会啦,我们的原型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境内的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啊!

Seriously?看到图的一瞬间小编是懵逼的。哈德良长城既没有两百米的高墙,也没有长年不消融的冰雪,光秃秃的石块裸露在外,防御值基本为负,任谁看也很难把它和绝境联系到一起吧……

◆哈德良长城,图片来自countrylife

罗马人真就靠这座矮石墙,熬过了一段“天真烂漫”的侵略旧时光。

哈德良长城建造于罗马统治不列颠时期,和建造绝境长城的初衷相似,都是为了防御。不过200米高的绝境长城没能阻挡住数以十万计的异鬼野人,哈德良长城却防得了苏格兰早期的原始住户。

2

哈德良长城的历史起源

公元前55年(汉宣帝统治期间),时任罗马将军的霸总尤利乌斯·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看上了不列颠“得天独厚”的水土,按照欧洲人一贯“看上的就是我的”的心理,凯撒带领近万人的罗马军团,攻城掠地,誓要拿下这片领地。

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凯撒吞下不列颠的愿望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实现。后来罗马共和国不复存在,罗马帝国占领高地。时代的更替并没有改变罗马人不列颠一如既往的痴心,一个世纪以后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重开不列颠的“扫荡”之路,这一次他成功了。不列颠变成罗马行省罗马人叫它不列颠尼亚行省(Britannia)。

征服了不列颠低地,罗马人开始大肆修路,这些道路遍布全境,深入腹地,将不列颠岛占了大半。

中国一样,罗马修建长城是为了解决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罗马英格兰威尔士变成行省以后,当地的生活风俗也因之改变。巴斯有名的罗马浴场,就是罗马人留下的痕迹。而在未能深入扩张的苏格兰,一切都尚未开化,一如它最初的模样。

◆以奢靡著称的罗马人在浴场一呆就是一天,洗澡对于他们是家常便饭

公元80年罗马军队到达苏格兰中部,当地的皮克特人将反抗行动进行得尤为激烈,当时它还不叫苏格兰,被罗马人称为加勒多尼亚(Caledonia)。加勒多尼亚各部落的勇敢反抗,让罗马人一统不列颠岛的美梦碎了一地,直到最后他们也没能在这篇地图盖上完整的帝国荣誉徽章。

到了哈德良所属的王朝,罗马人觉得这群北方佬太能抗太能造,已经懒得考虑怎么去制服这群不听教化的“野蛮人”。因此他们开始采取防范措施,把不列颠北部隔绝开来。

公元122年(东汉延光元年),哈德良皇帝(Hadrianus)巡视不列颠尼亚行省时,想到了两个问题。他一方面考虑防范皮克特人,另一方面要树立罗马帝国的“威名”,于是在考察了一遭地理环境以后,哈德良决定在这修一条防御线。哈德良长城就这样诞生了。

哈德良长城位于苏格兰英格兰边境附近,是一道高约4.5米、宽约3米的石头城墙。

◆哈德良长城风景线

长城路线合理借助了地形,起伏的城墙绵延其间。东西贯穿约117公里(长度约是绝境长城的1/4),哈德良长城连接了从东海岸泰恩河口到西海岸索尔威湾的海岸线,横穿在不列颠岛的北部的颈部。

中国修建长城相似,罗马人哈德良长城也讲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就解释了城墙所用材料为什么从最东端起30英里用的是草泥(亦说草皮),而其他地方常用的是石材,还不是石头不够、泥巴来凑?

据说哈德良的建造工程耗费了大约130万立方石材,这些石材由近地采石场经过加工,再移送到打好地基的长城附近。

长城北面有一条27英尺(约8.2米)宽、15英尺(约4.6米)深的V型壕沟。壕沟宽度和深度不均匀(宽度在8-12米,深度在2.7-3米左右),底部是一条方形排水管道。城墙南侧也有这样的防线,防线和壕沟一高一低,成为了长城的第一道防线。

◆壕沟

在这绵亘百余公里的城墙中间,有许多城堡、里堡和角楼。每隔一段距离设一个里堡,里堡与里堡之间等距分布着两座角楼。这些地方都有各自的驻兵,是最重要的军事防备。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时的建筑工因为无法按期交工,只好偷工减料,硬是把墙越修越窄。堡垒的工作量加上来以后,士兵们一个个手忙脚乱,工程质量下滑,城墙只剩2.4米宽。老人说“慢工出细活”,果然是通用的行业规律。

◆哈德良长城最著名的Housesteads堡垒鸟瞰图

◆后人复原的Housestead堡垒3D模型

镇守城堡的驻兵、和里堡、角楼的驻兵配合有序,能够及时对军情反应,他们构成了哈德良长城完备的机动防线。

◆城墙沿路的39号里堡遗址

城墙后面又筑有17座要塞军营道路居民区,为驻守卫兵提供生活支持。

除了这些,长城上还有泥石堡垒(Vallum),它是由一条约3米深、6米宽的壕沟、两列6米宽、3米高的土堤及两者间的宽阔地带组成的。整个工事宽度约为36米,长度与哈德良城墙相近,这是长城的固定隔离防线。

长城上的岗哨可以用于预警和防守,连接城堡间的军事大道则充当兵力运输线。

修建好长城以后,哈德良又在这里布置好了守卫兵。这些守卫兵有的来自北欧,有的出身不列颠当地,每座要塞里派有300-600不等士兵看守。

罗马人异想天开地用这墙这人抵挡狂躁凶猛的“苏格兰老住户”,他们的说法是:

“……put many things right and the first to build a wall 80 miles long from sea to sea to separate the barbarians from the Romans.”

古罗马人把当时居住在苏格兰的皮克特人称为“Barbarian”——蛮族,皮克特人心里也一定很纳闷:就是活得糙了点,至于叫成野蛮人吗?

◆生活在苏格兰(加勒多尼亚)部落的皮克特人,从造型上看风格相当原始"野生"

公元138年,哈德良忽然去世,他的后继者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一路向北,在距离哈德良大约160公里的位置——福斯-克莱德地峡(苏格兰境内)划了一条名为“安东尼长城”(Antonine Wall)的“三八线”。

以自己名义建下了长城,安东尼·庇护火速抛弃了哈德良长城,导致后者被严重破坏——最终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城墙。

◆哈德良和安东尼长城地图

安东尼死后,他的继任者马可·奥里略(Marcus Aurelius)没有把前辈功绩太当回事,再次兴师动众地将驻守士兵全部撤回了哈德良长城。虽然出生时间晚了20年,实话实说安东尼长城真不如哈德良的耐用。

修筑哈德良长城的工程贯穿了哈德良整个统治时期(公元117-138年),期间经历过几次大变动,初始修建时三个军团参与建设,此外还有若干辅助军团,耗时约6年才完成了长城主体,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见一斑。

>>>知识充电

被帝王基业耽误的建筑师

哈德良是罗马历史上有名的“五贤帝”,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庇护马可·奥里略五位皇帝统治罗马帝国的时代是罗马史上的黄金时代、好评如潮的安敦尼王朝

哈德良是其中的第三位皇帝,号称“智帝”。

◆安敦尼王朝五贤帝 查看详细关系图

◆安敦尼王朝五贤帝

注释:五贤帝之间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多是亲属关系。他们一般先收为养子,然后立为后任储君。

哈德良罗马历代皇帝中的奇才。他才智兼备,是个懂哲学又通建筑学的学术人士,另一方面他爱好旅游,在帝国各行省巡游的时间远胜过在家躺尸。平生最爱大张旗鼓“微服私访”的他,来到不列颠以后,在这里建起防御工事,通过采取加强边疆防守、建设要秀主城墙等防御措施,哈德良稳固了帝国在异国的领土扩张。

除了著名的哈德良长城哈德良还是一位资深建筑爱好者。他领导新建了一批罗马神庙维纳斯女神庙,还重建了奥古斯都时期的万神庙

◆罗马万神庙

旧时罗马人有一个共同爱好——泡澡,这些共同澡堂里有图书馆、餐厅、健身房等场地,功能和今天的大型会所不相上下。哈德良当皇帝时,为了维系老百姓对帝王的支持,修建了大批浴场。这些浴场门票便宜,有的甚至免费,所以当时的罗马人几乎每天都去这些地方休息、欢宴。之后我们会专门出一期,给大家叨叨古罗马的澡堂文化。

哈德良的同性恋情

古希腊古罗马都是美少年辈出的年代,和今天看脸的社会一样,人们对性感的肉体和脸蛋极为痴迷。所以同性之间的爱慕很容易演变为主流取向。古罗马很多帝王都是同性恋或双性恋,哈德良就是其中之一(还是一位满脸络腮胡的肌肉型男)。

哈德良的爱人是安提诺乌斯(Antinous)——一位比他小二十多岁的希腊美少年。

自古红颜多薄命,没想到蓝颜也难逃脱厄运。安提诺乌斯意外溺死在埃及尼罗河里。哈德良悲痛欲绝,在尼罗河畔以恋人的名字建造了一座城市,还命雕刻家给恋人刻了许多雕像,两人的雕像常常摆放在一起,属性也很分明……

◆哈德良和爱人雕像紧挨在一起

为爱人做再多也不够,哈德良最后还效仿亚历山大大帝,将安提诺乌斯“晋升”为神,还为其广修庙宇。帝王家的示爱传统,好像都是些氪金的大工程……

3

中国长城和哈德良长城

看上去简陋的“光秃秃”哈德良长城,让罗马帝国在(霸占他国的)领土上获得短暂的安宁。比起20年后在更北部建起的安东尼长城,它的时效性要长久一些,但是随着罗马帝国力量的衰弱、和罗马驻守军团的撤退,哈德良长城渐渐失去了它的防御功能。

同为防御工程,中国长城的规模比哈德良长城大太多了。中国的长城纵横国土大半个北部地区,南部也有少数。经国家文物局调查,中国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能绕地球赤道半圈。

秦始皇修建长城,本着“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防御外敌,加强军事力量。外敌是谁?北方的游牧民族。这些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民族对于农耕为主的汉人是致命的威胁。所以修建长城,势在必行。

◆秦朝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北方游牧民族农业产出有限,生活流动性高,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水土丰润、擅长农耕中原地区,加上他们善骑射,打家劫舍算不得什么难事。

历史经验告诉他们,单个地点的防御基本等于不设防,游牧民族的天赐技能让他们能够轻易绕过设防点,要想让农耕民族安居乐业、不受威胁,就必须有一个能统一指挥、行动迅速的戍边军队。但中国地缘辽阔,如果要在边境建立这样一个可控军队,规模又何其壮观?

修筑长城解决了这个不好统筹的边防难题。关隘墩台、堡垒,城墙上的预警区、前沿哨所,城墙内的军营、哨营、仓库,还有用于传递信号的烽火台和驿传……长城及其配套设施让防御体系全面开挂,升级了边陲的军事战略系统。

◆烽火台,图片来自中国长城遗产网

汉代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完善了基础设施,新修了河西长城和东段长城,并选择在险要地形施工,充分发挥了“易守难攻”的优势。

秦汉长城哈德良长城对比来看,有几点相同之处:

1.建设期都处于战争背景

2.建造者都属于王者级别

3.都是为了隔离“异族”

不同点则在于:

1.规模差异巨大,秦汉长城甘肃出发,直至辽东,长度达一万余里

2.构造不同,哈德良长城挖有壕沟,秦汉长城本身有地理优势,没有这个必要

3.秦汉长城可以保护农田,保护商旅往来

一些国外的学者在研究哈德良长城时曾指出——“哈德良或许是受了到过中国的旅行家的影响,这些旅行家见过二百年前建成的中国长城”,这里的中国长城指的就是秦汉长城。

时至今日,这些远古城墙渐渐变成旅游照片的背景,短暂地缅怀帝国辉煌和开疆扩土的过往。时代更替,日新月异,唯有砖石眷顾故人的痕迹。

  • 参考资料
  1. 全历史官网
  2. Britannica.com
  3. Fandom.com
  4. 中国数字科技馆
  5. 《英国史》阎照祥 著
  6. 《万神殿堂》 王南 著
  7. 《大国宪制》苏力 著
  8. 《英国史》(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著
  9. 《西汉河西长城与罗马哈德良长城比较研究》
  10. English Heritage —— History of Hadrian's Wall
  11. 梁文道讲《哈德良回忆录》:罗马从来没有灭亡过
  12. 《罗马帝国哈德良长城——兼与中国秦汉长城比较》

( 本文作者:越国公,图谱:壹品夫人 )

关注“全历史”公众号,秒达甲撕文精品文库(微信ID:allhistory)

阅读数 3.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