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解决布列塔尼问题之后受到安茹家族支系绝嗣及旁人的劝说影响之下,查理八世便逐渐产生了远征那不勒斯的意图,一方面可以扩大法国在意大利的统治区域,另一方面,可以以此为基地,方便组织十字军攻打奥斯曼帝国。
15世纪末期,随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亚平宁半岛成为了西欧其他列强眼里的肥肉、各国觊觎的目标,之后各国为了各自在亚平宁半岛的利益而不惜大打出手,使得意大利亚平宁半岛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分裂之中。
战争起源于米兰公国与那不勒斯王国间的纠纷,随后迅速转变为各参与国间争夺权力与版图的军事冲突,伴随着联盟、反联盟,及频繁的断交与背叛。
这场战争原本是意大利的强邻为宰割和瓜分意大利而发动的,后来演变成了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意大利战争结束后,意大利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并且亚平宁半岛的很多地区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及四国同盟战争之后被其他大国所占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14年维也纳会议过后,意大利人开始思考凭借一己之力来统一意大利。

1494年战争开始前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情况
图中包括:萨伏伊公国、米兰公国、热那亚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教皇国、摩德纳公国、费拉拉公国、威尼斯共和国、曼图亚公国、西西里王国、那不勒斯王国、拉古萨共和国
···
引狼入室——法国的入侵
公元1494年,正值中国的明朝弘治年间,在遥远的亚平宁半岛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那不勒斯王国的国王费迪南一世因为直肠癌(2006年通过检查他的干尸才得以确定这一点,而当时,普遍认为他是死于焦虑)去世了。
说不大,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国王去世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说不小,是因为他的去世,间接引发了之后意大利持续几百年的混乱和战争。

那不勒斯王国的国王费迪南一世(1423.6.2—1494.1.25)
当时的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十二岁继位,当时他拥有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宣称权,而后米兰大公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因为米兰公国和威尼斯共和国有矛盾,迫切需要找一个同盟,也就是帮手,来教训一下威尼斯,于是便去劝说查理八世向意大利派兵,夺取那不勒斯王位,这种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知带路党”或者“意奸”。

法兰西王国的国王查理八世(1470.6.30—1498.4.7)
于是,在解决布列塔尼问题之后受到安茹家族支系绝嗣及旁人的劝说影响之下,查理八世便逐渐产生了远征那不勒斯的意图,一方面可以扩大法国在意大利的统治区域,另一方面,可以以此为基地,方便后面组织十字军攻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决定出征那不勒斯之后,法国仍不确定要派出多少军队,也不清楚通过哪条道路前往那不勒斯,需要征集多少资金,同时有多少意大利盟国乐意施以援手。
最初的方案在1494年三月到五月期间在里昂拟定,当时决定派出两支分遣部队,一支沿着陆路前往那不勒斯,另外一支部队协同国王从海上直接到达目的地。
最初他们设想应当配属一千五百名重装邑从骑士和一万两千名步兵,将他们分为两部分。之后法国人了解到那不勒斯军队已经开始动员,而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电脑的时代,法国不清楚自己的盟友——米兰的路德维克·斯福尔扎以及罗马的斯福尔扎枢机主教——能招募多少部队,于是法国的顾问建议组建一支更大规模的法军。
所以最终方案是决定派出共计一千九百名重装邑从骑士,一千两百名马弓手,一万九千名步兵,协同重装邑从骑士以及两千到三千名意大利步兵的盟军作战。共计接近两万五千人,其中包括八千名瑞士雇佣军。

1494年11月17日,查理八世带着法军进入佛罗伦萨
···
两军交战,偏斩来使
1494年11月8号,意大利各城邦派出的军队无力阻挡查理八世的虎狼之师,法军在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后,攻占了比萨城,9天后占领佛罗伦萨,12月31号进入罗马。
特别是到达那不勒斯王国的蒙特·圣乔万尼地区(Monte Sante Giovanni)之后,查理八世也想搞点怀柔政策,便派出使者前去被围困的守军城堡劝降,大意无非就是说点什么“早点投降吧,只不过换个主子,老婆孩子还在热炕头呢,犯不着把命搭进去,只要投降了法军,银票大大的有啊!”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帮守军有着一副忠肝义胆,不仅没听进去,还把使者杀了大卸八块,就差裹上面粉,炸至两面金黄了,之后还把被分尸的使者又送回了法军前线。
这下彻底激怒了法国军队,这还得了?去的时候还是完完整整的一个活人,回来就成了小包装的散装肉块。
俗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不是往我查理八世的脸上啪啪地扇耳光么?1495年2月9日,法军向城堡进行猛烈炮击,随后对城堡发动猛烈进攻,法军攻进去后,杀了里面的所有人,包括看门的大爷,扫地的阿姨,做饭的厨子,一个活口没留。此事之后被称为“那不勒斯陷落”。
那不勒斯陷落的消息震惊了意大利北部的各个城邦和其他欧洲国家,这下他们才知道查理八世原来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玩真的了,特别是米兰公国,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这是引狼入室。
俗话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查理八世来了,绝不可能随随便便就离开,毕竟俗话又说,贼不走空。
同年3月31日,为了共同抵抗法军,威尼斯总督阿戈斯汀·巴巴利哥四处牵线,与米兰、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组建了一个同盟。紧接着没过多久,教皇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和曼图瓦公国也加入了同盟,基于能找法国的碴的缘故,英国亨利八世得知消息后也很快跳了进来。
他们组成联军切断了法军回国的道路及补给线。而查理八世在那不勒斯组建好了临时政府后开始了北伐,却不料想在一个叫福尔诺沃(Fornovo)的地方碰到了威尼斯同盟军。
1495年7月6日,双方在此地展开大战。由于缺乏食物,法军在该地发起进攻,但经过激烈战斗未能击溃联军,以1000多人的损失为代价,最后于当天夜晚撤离战场。联军同样遭受严重损失,死亡人数达到2000多人。法军的主力是装备精良的重装骑兵,以及训练有素的瑞士重装步兵,但是查理八世引以为豪的精良炮兵因为装备沉重,早已将装备抛弃了,但却不愿抛弃他们先前劫掠而来的金银财宝,而福尔诺沃周遭为河沼地形,再加上持续一连好几天的大雨,严重的湿气妨害了火器的使用与骑兵的发挥。

福尔诺沃战役(1495)该地图现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的地图画廊
同盟军的主力是约一万名的威尼斯步兵、民兵,四千名贵族和雇佣兵组成的步行重装铁甲战士,和米兰公国与曼多瓦公国派出的六千名轻骑兵。同盟军的兵力是法国人的两倍,地利和武器上也都占有优势。同盟军指挥官是曼多瓦侯爵冈查加(Gonzaga)和威尼斯指挥官尼可罗·皮蒂尼亚诺(Niccolo di Pitigliano),根据作战计划,当威尼斯步兵从正面强行渡河,逼迫法军与之进行会战时,帕尔马及米兰的骑兵就能从两翼迂回,一举冲向法国人的后方将之完全歼灭。

图中描绘的就是当时福尔诺沃战役的情况
虽然会战前半部分的发展大致上按照同盟军原订的计划进行,但在午后开始下起大雨,同盟军骑兵开始迂回行动时,整场会战却开始乱了套。暴雨使得同盟军本队和迂回作战队之间的联络断绝,威尼斯民兵在渡河后,与瑞士长矛兵进行惨烈而血腥的肉搏战,在坚持了大概一个多小时之后就松动溃败下来,但在皮蒂利诺亲自披甲执剑奔走于各部,激励士兵并警告他们背后就是河流,已经断无后路可退之后,才好不容易稳住了阵式。
盟军的骑兵却一直没有出现,原因是法王查理八世早就认为此战大概占不了便宜,于是把金银财宝等战利品洒落在他的两翼,这帮见钱眼开的同盟军骑兵全部中途下马沿路拣拾财物,之后查理八世则把瑞士雇佣兵留作殿后,率领着他的主力部队退走。
瑞士雇佣军毕竟不是亲娘养的,在持续战斗一段时间后,发觉法王已经抛弃他们逃走,担心自己遭到联军消灭,毕竟他们只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犯不上把命全搭进去,于是也快速收拢队伍撤出了战场。与之对阵的威尼斯步兵,则是已经在肉搏战中耗尽体力,无力继续追击。

奋战中的瑞士雇佣兵
···
查理八世的黄粱一梦
法军方面一千多名佣兵战死,因此自称是会战的胜利者。但法军却因为抛弃了最后的战利品,并在缺饷缺粮以及梅毒流行的影响下,于归国途中崩溃瓦解。
最后查理八世不但被逐出了意大利,而且几乎是孤身一人带着少数几名随从狼狈归国的。之后那不勒斯王国的国王费迪南二世在西班牙人的帮助下,肃清了法国在那不勒斯剩下的势力,至此,查理八世基本丢掉了所有侵占的那不勒斯领土。
1498年4月7日,查理八世带着遗憾撒手人寰,终归是黄粱一梦,然而意大利的混乱和战争却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