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世纪,斯拉夫人进入现代俄罗斯的领土内,开始繁衍生息。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当时的斯拉夫人主要分布在西起奥得河、东抵第聂伯河、南至喀尔巴阡山、北濒波罗的海的广大地区。
到了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逐渐分为三个分支: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其中东斯拉夫人就是现代俄罗斯民族的祖先(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

身着民族服装的东斯拉夫小女孩
···
农业,构建东斯拉夫人的社会基础
古东斯拉夫人的农业历史相当悠久。这个族群在很早以前便开始大范围应用铁器农具。公元8世纪至9世纪时,东斯拉夫人将这种农耕技术带到乌克兰境内的第聂伯河沿岸。这一时期,一种名为“休闲地”的耕种方式渐渐出现(主要做法就是轮换耕种两部分土地)。后来发展为“双圃制”,甚至在基辅末期成为“三圃制”,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东斯拉夫人农业的巨大进步。
与此同时,罗斯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让东斯拉夫人发现了新的可用物资。在这里,他们不但渐渐学会了利用丰富的木材制作工具,还掌握了养殖蜜蜂的技术。
在基辅罗斯时代,蜂蜜和蜂蜡成为出口到各国的重要产品,斯拉夫人不仅食用蜂蜜,还用蜂蜜做防腐剂、杀菌疗伤。那个时代蜂蜜饮料很流行,知名度也相当高,人们甚至把教会的假期称作“蜂蜜酒”,直到今天,蜂蜜酒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仍然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传统饮品。

蜂蜜,基辅罗斯社会的重要资源
随着农业的发展,东斯拉夫人的家庭或零散的村落会组合起来形成部落,再由相邻的部落组合成氏族公社。受到战争和贸易的影响,领导部落的酋长们逐渐富裕了起来,他们的亲兵变为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一步步把村舍公共的土地、牧场据为己有。
此时各部落的贫富差距变大,出现了奴役和压迫,部分居民被农奴化,最终划分为了奴隶和自由人,而新兴贵族则是成为了封建田庄的经营者,阶级社会由此产生了。
···
贡品,搭起东斯拉夫人的贸易之路
作为游牧民族,打仗成为了东斯拉夫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常常为了掠夺钱财而侵袭其他部族,同时,部落与部落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在公元8、9世纪,东斯拉夫人分裂成了许多公国,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公国是以基辅(Kiev)为中心的库雅巴和以诺夫哥罗德(Novgorod)为中心的斯拉维亚。
基辅大公伊戈尔(Igor)在初期实行“巡行索贡”的制度来维持王室的开销。这种征收政策主要是向反抗基辅罗斯统治的德列夫人、利安人征收贡品——毛皮、蜂蜜和蜡。
事实上,在执行这项制度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是相当暴力的,因此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巡行索贡往往会持续一整个冬季,伊戈尔大公带着他的亲兵卫队挨家挨户的搜刮劫掠,看着战车中满载的贵重财物,伊戈尔仍不满足,并放话说道:“你们等着吧,没多久我还要再来,就这些东西是不够的。”这下彻底激怒了当地居民,大家拿起刀枪,骑上战马,将卫兵们追得四处逃散,而伊戈尔最后则是死于愤怒民众的乱棍之下。

“巡行索贡”中的基辅大公伊戈尔
王公亲兵们征收了这些物品之后,往往随着夏季商船队运输到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olis)去换取纺织物、珠宝、酒类等奢侈物品。来自基辅罗斯不同地区的商人也趁机带着他们的货物跟随着贵族的商船出发,以便得到保护。同时,基辅时期的奴隶也会被像商品一样供应到国外,让那些奴隶主摇身一变成为了商业巨头。
这些商业活动为基辅罗斯的对外贸易往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正是这种贸易供养着当时的统治阶级。

基辅罗斯的街头场景
基辅罗斯和拜占庭之间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拜占庭的国际贸易在9至10世纪达到了繁荣顶峰,其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olis)在当时被称为最繁华的国际中心和最发达的工业中心。因此,与这样处于黄金时期的“有钱大哥”来往,基辅罗斯的经济自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出口的毛皮、蜂蜜还有奴隶在当时都成了抢手货。

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也是基辅罗斯的重要贸易伙伴
但是,有商业上的往来并不代表他们之间是和平的,相反,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在100年内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断,打仗的原因基本都与贸易有关。拜占庭在这段贸易关系中处于主要地位,所以时常会随意变卦。但对外贸易对基辅罗斯来说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因此,基辅罗斯只能采取武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
东正教,影响东斯拉夫人的语言与建筑
拜占庭对于基辅罗斯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经济贸易方面,在宗教思想上也给斯拉夫民族带来了诸多深远的影响。
在10世纪以前,东斯拉夫人信仰多神教(Polytheism),弗拉基米尔(Vladimir)带领罗斯受洗后改东正教为国教。东正教肯定君权神授,这符合其加强政权的需要;并且它允许罗斯人使用本族的语言做祈祷,这也有利于基辅罗斯发展自身的语言文化。
毫无疑问,皈依基督对罗斯人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相传,在863年,有两位教士——西里尔和美多德,为了传教的目的,他们在古希腊语的基础上制定了古斯拉夫语字母表。

现代俄语字母表,共33个字母
古教会斯拉夫语在斯拉夫语言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斯拉夫语族最早的书面语,直到现在仍是斯拉夫民族一些东正教与东方天主教会中的礼拜仪式语言。

西里尔字体的创造者——西里尔、美多德
俄罗斯文学的产生与基督教的输入几乎是同时的。欧洲大量的宗教著作和世俗性作品从拜占庭和保加利亚引进来。教会修道院还起到了普及文化的作用,教育、文学加速发展,宗教文学盛极一时。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基辅罗斯文学与东正教紧密相连,它以编年史、圣传、训诫等为代表体裁,并且在创作手法及立场方面与后者保持高度的一致。其中以宗教和爱国为主旨的信仰教育贯穿与整个基辅罗斯文学之中,这无疑对于当代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受到宗教影响的不仅是文学方面,还有这一时期的建筑。在接受基督教以前,基辅罗斯保有着独特的木建筑传统。而到11世纪时,仅是在基辅就有数百座东正教教堂。其中,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圣德米特里大教堂是其中最为著名的。

俄罗斯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德米特里大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建于1037年,是智者雅罗斯拉夫为庆祝古罗斯军队战胜突厥佩切涅格人和颂扬基督教而修建的,象征着"新君士坦丁堡"。该教堂建成后,很快成为基辅罗斯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圣德米特里教堂建于12世纪,是弗拉基米尔最美丽的教堂,以白色石灰岩建成,窗户小,属俄罗斯传统建筑类型,举世闻名。

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
由此看来,宗教对于基辅罗斯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并非硬生生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融合当地特有的思想文化,与各类意识形态相互包容,最终逐步形成这个民族独有的宗教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被人民选择的一方。
基辅罗斯时期无疑受到了许多外来文化的日濡月染,其中拜占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源头。但它并没有在这些影响中迷失自我,反而是结合了别国与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文化,逐渐从野蛮走向了文明,给未来的俄罗斯帝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