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从来没有去立什么人设,却用行为诠释了一个中国女性特有的风采……
似乎一提及吴健雄,总绕不过杨振宁、李政道,但实际上,无论在何时,一个身着旗袍的东方女子全神贯注地做着物理学研究,都是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作为一名女性物理学家,在长久以来被视作男性天下的物理领域,包揽了除诺贝尔奖外,所有物理学领域大奖,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然而,在用实验证明“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之外,人们对她其实并不了解……
...
童年的两位引路人
“不让须眉,积健为雄”,能在民国时期给女儿这么起名字的父亲绝不简单!事实上,吴健雄能拥有同时代大部分女孩无法拥有的童年,全因为她这个思想开明的父亲——吴仲裔。
1912年,吴健雄出身于苏州太仓浏河镇一户书香门第。因属“健”字辈,在家中排行老二,族人便以“英雄豪杰”为意,取名健雄。就这样,乳名“薇薇”的吴健雄,就这么得了个颇为阳刚的名字。而和她名字相应的,是她那充满了豪侠气概的父亲。

母亲樊复华 、兄吴健英、 吴健雄和父亲吴仲裔
吴仲裔参加过上海商团,学过军事理论,练过武功,上过沙场,历过生死。性格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回到家乡太仓后,见土匪祸害当地百姓,他就自己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上山直捣土匪巢穴,亲自处决了土匪首领。
吴健雄性格开朗活泼、气魄特大,完全没有扭捏作态,这点父亲对她的影响最大。
此外,吴仲裔还曾就读于南洋公学,受过西方思想熏陶,坚持认为不读书的人是没出路的。他不仅让健雄自小跟着其他兄弟读书认字,还创办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带着全家女眷劝村民送女孩来读书。
父亲勇于任事、开风气之先的作为,让健雄引以为傲。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她,自然拥有比同龄女孩不一样的眼界和气魄。

40年代的吴健雄
除了父亲之外,另一个对吴健雄影响最大的当属胡适。
1929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保送中央大学。她念的是师范,按规定要先教书服务一年,才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当时规定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健雄并没有去教书,而是进了中国公学读书,成了胡适的得意门生。

胡适和吴健雄
当时胡适教授中国思想史,在一次阅卷时,发现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思想史竟然懂得那么透彻,于是给了她100分。这个学生,就是吴健雄。因为这次事件,胡适对这个学生留意起来。后来经常去信给健雄,传授她治学心得:
“凡治学问,功力之外,还需要天才。龟兔之喻,是勉励中人以下之语,也是警惕天才之语。有兔子的天才,加上乌龟的功力,定可无敌于一世。仅有功力,可无大过,而未必有大成功。你是很聪明的人,千万珍重自爱,将来成就未可限量。希望你能利用海外住留期间,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阔大,使见解高明……做一个博学的人。”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胡适对健雄的期许甚高。更有趣的是,信发出十多天后,胡适忽然想到信中有一个字母错误,便又去函更正。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使健雄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即使后来她已成为国际物理界成就斐然的人物,也不忘感激师恩,说她的研究成果“不过是根据胡先生平日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罢了。
...
穿着旗袍做实验的cool girl
有人赞林青霞美不自知,而吴健雄则可以说是酷不自知了。她从来没有去立什么人设,却用行为诠释了一个中国女性特有的风采。
1936年,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物理,24岁的吴健雄远赴美国,进入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攻读博士,师从物理学界巨擘欧内斯特·劳伦斯、塞格瑞、奥本海默等物理学“巨头”。当时,很多留学生来到美国后,都会很快拥抱新事物,变成所谓的“假洋鬼子”,她却将两件事一直坚持了下来:吃中国菜、穿旗袍。

刚到美国伯克利大学的吴健雄
无论在家还是出外,吴健雄的着装永远只有一种,那就是旗袍。
在伯克莱的草地上,人们几乎天天看到这样一个景象:吴健雄穿着开边叉的素色旗袍,缓缓走进实验大楼和教学楼。做实验,她也穿旗袍;上课,她还是穿着旗袍。
吴健雄是典型的东方女性长相,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穿着旗袍的中国美人,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讲述最艰深的物理知识,一定倾倒了无数美国大学生们。
而她唯一没穿旗袍的一次,是结婚时。她穿着一袭白纱,嫁给了同在美国留学的物理学家——袁家骝。

吴健雄(左二)与袁家骝(左一)的婚礼
袁家骝出身名门,是袁世凯的孙子。但他后来家道中落,到美国留学后全靠自己打拼,完全没有一般公子哥身上的坏习性,反而勤劳朴实,脚踏实地。他们都视科学为最高理想,很自然的,两人成了一对神仙眷侣。
婚后,袁家骝为了让妻子更多地享受科学的乐趣,竟主动揽下了包括带孩子在内的一切家务。
有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吴健雄在物理学领域中纵横驰骋。
1944年,她被吸纳进了“曼哈顿计划”,负责伽马射线探测器。因为对实验要求很高,她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实验从未出过差错,受到了项目总负责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高度赞赏。

吴健雄做物理实验向来以精确著称
1956年,她又接受了一个棘手的任务:验证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来的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
当时,杨李二人到处找人做实验证明宇称守恒定律根本不可靠,却没有任何物理学家应和。大家都觉得,谁会浪费精力去推翻一个宇宙铁律?但吴健雄出于物理学家的直觉,觉得这个实验会很重要,于是原本她和丈夫计划乘轮船出游欧洲,最后硬是退掉船票,奔回了实验室。

创造科学革命的宇称不守恒实验装置

工作中的吴健雄
其实,早在这之前,吴健雄就因在β衰变方面细致精密又多种多样的实验工作而为核物理学界所熟知。接到这个任务后,她立即组织小组进行实验,从1956年夏天开始,到1957年1月份完全结束,做了整整大半年。最后,完全验证了宇称不守恒的结论。
这一实验结果在物理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帮助杨振宁、李政道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现场
...
吴健雄没能获得诺奖的真相是什么?
如同一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被人们调侃的村上春树般,吴健雄几乎拿遍物理学家可以拿到的所有荣誉,却唯独错过了诺贝尔奖。
虽然她曾表示,“我爱的是我的事业,而不是诺奖。再说,诺贝尔先生又不是我老公,我爱他做什么?”但在给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史坦伯格的祝贺信上,还是间接透露了她的真实想法:“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依然深深地伤害了我。”
吴健雄的配偶和老师都是物理学家
当时,很多人都为她打抱不平,其中就包括1988年诺奖得主、吴健雄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史坦伯格。在他看来,没有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杨、李二人的理论只能是一种构想,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改变了这一切,吴健雄应该当之无愧地与他们共同分享诺贝尔奖。
有了大佬的不平,关于吴健雄错失诺奖的猜测也多了起来。有人认为她的实验没有独创性、效率不高,甚至性别歧视论也大行其道,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据杨振宁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吴健雄没有得到诺贝尔奖,这个有很多的讨论,主要围绕在两个方面:
一个说法是,不知道什么人提名时,只提了李政道跟他,这是一个可能;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诺奖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一个研究结果最多只能给三个人。
吴健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者,叫做安伯勒。当时这个实验必须要把两种技术合在一起,一个是她所专长的茁衰变,还有一个是低温物理,低温物理方面的合作人就是安伯勒。所以另外一种说法是,诺奖假如要给吴健雄的话,那就一定要给安伯勒,这样就变成了四个人不符合规定,结果就没给。

吴健雄和她的实验合作者在一起
然而无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无论吴健雄是否在乎,诺奖巨大的影响力,也反过来影响了公众评判她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水准。在很多人眼中,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就是一流的,而没有获得则是说明还没达到一流的水平,这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实际上,吴健雄获得的荣誉让很多物理学家都为之汗颜!

普林斯顿大学将名誉博士学位第一次授予一位女性:吴健雄
她不仅是普林斯顿大学创校百年来第一位女荣誉博士,还是第一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被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吴健雄由美国福特总统授予国家科学奖章
1975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的国家科学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科学荣誉;

吴健雄在以色列获得沃尔夫奖,当时的总理比金(右二)在场
1978年,获得以色列沃尔夫奖,她是该奖第一位得主,奖金甚至超过诺贝尔奖;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更是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正如美国传记作家评价的那样:吴健雄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为现代实验物理学奠定了很高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将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