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艺术】 唐朝仕女“膨胀”的线索
《降魔变》里的女子只能说是该有的都有,总体看身材还是匀称的。由此看来,在初唐以前,女性形象整体仍属苗条清秀之类。

唐朝人的容颜贯穿千年,至今仍广见于字画之上。对于唐人之美,一般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认为唐朝女性“以胖为美”,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考古发掘出土实物、壁画以及传世绘画作品看来,较之其它朝代妇女形象,唐代妇女的形象大体属于体态丰腴一类,但也有苗条纤小的妇女形象。这些实物资料展现了唐代仕女形象由瘦小向丰腴转化的线索。

···

初唐时期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绢本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绢本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绢本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绢本

初唐画家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中,宫女娇巧玲珑,五官细小,身材修长,毫无圆润之姿。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绢本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绢本

历代帝王图》里的侍女形象依然保持清瘦的造型。

◆尉迟乙僧《降魔变》局部壁画

《降魔变》里的女子只能说是该有的都有,总体看身材还是匀称的。

由此看来,在初唐以前,女性形象整体仍属苗条清秀之类。

···

中唐时期

进入中唐时期,物质生活丰富,贵族阶层普遍奢靡,人们的审美也开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绢本
◆周昉《簪花仕女图卷》局部绢本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局部绢本

从《簪花仕女图卷》可以看出,贵妇们浓妆艳抹,云鬓蓬松,着轻薄的花纱外衣,另配轻纱彩绘的披帛,内衣半露,整体体型较之初唐稍显丰腴,曼妙身姿已经在悄然变化。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绢画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绢画
◆敦煌莫高窟第321窟西壁两身双飞天

两身双飞天眉目轮廓、肉体姿态、衣裙彩带的线条十分清晰,身材相对丰满,但还称不上肥胖。

◆敦煌莫高窟第45窟《彩绘迦叶、菩萨》

敦煌莫高窟图中的菩萨也只是比之前丰满健美一些,旁边的迦叶塑像依旧骨瘦如柴,胸骨清晰可见。

◆表2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绢本

虢国夫人游春图》里的女性人物整体看来,比初唐画作里的人物圆润不少。虽然图上的侍女还算清瘦,但抱孩子的奶妈和虢国夫人则显得越发“心宽体胖”。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绢本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绢本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绢本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绢本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绢本

《捣练图》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细看局部,发现妇女们虽然身材胖硕,但手脚灵活,形态生动,倒显得更加乖张可爱。

◆唐莫高窟第130窟局部《都督夫人礼佛图》

《都督夫人礼佛图》里的人物造型真实,富于生活气息,无论主人还是奴婢,都具有“曲眉丰颊”、“丰肌腻体”的“杨贵妃型”的特点。

···

晚唐时期

到了晚唐时期,社会开始发生动荡,贵族生活水平下降。由于战争的需要,审美又开始向清瘦矫健变化。

◆敦煌莫高窟第12窟《婚庆图》
◆莫高窟第156窟《宋国夫人出行图》局部

《宋国夫人出行图》描绘了唐朝末年河内郡的一位贵妇人出行游玩时盛大奢华的情景。无论是前面的歌舞伎、后面的侍从侍女,无不矫健轻捷,毫无肥胖概念。

唐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在初唐还是以壮美为主,中晚唐时期以优美为主。受此影响,唐代仕女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构图、傅彩等方面都展示出画家对于优美姿态及和谐理想的追求。

无论“以肥胖为美”也好,“以窈窕为美”也罢,都是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文化习俗社会意识审美观念上的一种表现。

( 本文作者:麗贵妃,编辑:越国公 )

阅读数 2.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