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玫瑰所象征的可不止爱情,还有荣誉、权力与鲜血……
玫瑰,蔷薇科蔷薇属灌木,枝茎多刺,扎手。花瓣倒卵形,瓣厚,花朵单生于叶茎,或多朵簇生,味芳香馥郁,情人节、生日、求婚现场消耗甚多。
身为“日不落”之一的大英帝国就用玫瑰做国花。但孤傲如英国人,怎么允许和保加利亚、美国撞“国花”,他们在品种上给本地化了一下——叫做“都铎玫瑰”(Tudor rose)。

英国都铎玫瑰徽章
...
玫瑰战争是历史遗留问题
关键词:玫瑰战争 约克 兰开斯特
同时期:中国明朝
英国用都铎玫瑰做徽章的历史要追溯到十五世纪著名的“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亦称蔷薇战争,发生在1455-1485年,时值明朝景泰、天顺、成化交替)。
白玫瑰为代表的约克家族(House of York)与红玫瑰代表的兰开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为了王位问题争得头破血流。
但从血脉根源上看两家人吃的还是一家饭,约克和兰开斯特家族同属于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的分支,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两支后裔。
百年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成为玫瑰战争爆发的起点
由于14世纪百年战争期间,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的对法征战未能取得圆满成功,后世的英国贵族对于他们在欧洲大陆曾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丧失极为不满,百年战争结束2年后爆发了玫瑰战争。
为了让大家从战事源头理清楚,我们不妨回溯到故事的最初,先从两个家族的前朝“同志”老祖说起,他就是性格懦弱、活到中年一事无成的爱德华二世(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
...
只爱美男不爱江山,下场凄惨
关键词:爱德华二世 伊莎贝拉 王位废黜
同时期:中国元朝
爱德华二世是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亦称安茹王朝,12世纪起法国贵族统治的英格兰王朝)的成员,身为国王(在位期1307-1327年),二十年来没干成什么正经事,原因之一是贵族一心想操控王权,其二在于他本人昏庸无能,心系男宠,压根无心理政。


爱德华二世和情人加韦斯顿
而加韦斯顿本人,也不是什么善茬。他恃宠而骄,在爱德华二世迎娶法兰西的伊莎贝拉(Isabella of France)时,霸占主位,俨然一副“我才是正宫,你算哪根葱”的嚣张模样。
加冕完成后,无耻的爱德华二世还从女方嫁妆中拨出一部分赏给同性情人。这笔情账被伊莎贝拉暗暗记了下来。
遇到这么个奇葩丈夫,王后后来移情别恋实属人之常情。在改编的影视作品里,伊莎贝拉也和别的勇士滚了床单,而里面的爱德华二世仍旧是个怂货。

电影《勇敢的心》里伊莎贝拉和华莱士相爱,历史上两人并不认识,伊莎贝拉的真正情夫是流亡在法国的英格兰贵族莫蒂默
委员会成立后贵族快马加鞭,解决了最要命的国王“情人”。他们提交了一份草案,以此为由流放了加韦斯顿,后来又很快被爱德华二世召唤回来。1302年,贵族还是想办法处死了他。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爱德华马上找到接替他的“继承者”——小休·德斯潘塞(Hugh Despenser the younger),相比较只会吹枕边风的前任,后来居上的德斯潘塞才是王权的真正威胁。
在爱德华二世失势的时候,新宠德斯潘塞成了实权拥有者,国王昏庸之至,让贵族和王后看不过去了。
班诺克本战役(Battle of Bannockburn)发生在1314年6月24日,苏格兰以少胜多,以不到一万人的长矛兵击败爱德华带领的25000人的军队。
这场对战可以称得上爱德华二世一生中最“光彩”的经历,他在战后落荒而逃,奔逃的愚蠢身影牢牢刻在了贵族大臣的心里,和伊莎贝拉的眼里。
班诺克本战役是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中的重要一仗
伊莎贝拉在情人罗杰·莫蒂默(Roger Mortimer)的支援下,和贵族联手废黜了爱德华二世的王位,将他残忍杀害(据说爱德华二世肛门被插入烙铁而死,死状极其惨烈),之后把15岁的儿子爱德华三世扶上了王位,由她和情人主握王权。
不过她大概没想到,这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才是颗真正的定时炸弹。
...
战争之源:真男人就爱打群架
关键词:爱德华三世 英法 百年战争 腓力六世
同时期:中国元朝 明朝
爱德华三世和他爹一点都不像(性格上),他热爱战争,最喜欢骑着马打斗、手拿长矛比武,年纪轻轻就展现了一个男人的血性,不仅如此,他还听贵族的话,贵族们一个个喜出望外——这才是我们翘首以盼的君主啊!
1330年,刚上任三年的爱德华三世下令处死莫蒂默,又把太后囚禁起来。控制住实权以后,他用对外武力斗争笼络贵族,由此开启了断断续续、长达百年的“英法战争”(1337-1453年,时值中国元明两朝交替)。
爱德华三世虽为英格兰国王,却是个英法混血,怎么忽然想起来发动战争,自己人打“自己人”?
历史上,英格兰从金雀花王朝开始,就由法国贵族统治了,这个尴尬身份在法兰西眼里没啥分量:在外你耀武扬威,回到我这里还不是得对着我法兰西国王俯首称臣?
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腓力四世(Philippe IV)的女儿,法国国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的姐姐,爱德华本人是查理四世的外甥。
由于查理四世去世后,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法国人选择由查理四世的堂兄——非嫡系的旁支瓦卢瓦家族(House of Valois)的腓力六世(Philippe VI)继承。
腓力六世的族谱
爱德华三世和母亲伊莎贝拉对这个决策十分不爽,好歹是上任皇帝的外甥,爱德华认为自己完全有资格胜任法兰西国王。但法国那边以“王位传男不传女”,“你妈都够不上王位的边角料,你就更别想了”的说法终止爱德华进一步的想象。
鉴于此,爱德华也只能承认腓力六世的国王身份。
后来英法在经济、战事、臣属关系上的不和谐终于让爱德华三世坐不住了:
第一,法国人占领佛兰德地区,爱德华只好以禁止本国向其出口羊毛为由,强令佛兰德人支持反法,效果奇差;
第二,在苏格兰问题上,腓力六世“胳膊肘往外拐”,支援了爱德华三世屡攻不下的苏格兰;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腓力六世令爱德华三世的阿基坦公爵领地归属到自己管制范围内,这触犯了爱德华的底线,也让他再度申索自己身为法王腓力四世外孙的合法继承人身份。
...
百年恩怨纠葛,几代爱恨情仇
关键词:克雷西战役 黑太子布勒丁尼合约
同时期:中国元朝
1337年5月24日,腓力六世派军占领基恩,爱德华三世予以回击,当年11月“英法战争”终于打响。
百年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条约(部分)
自从撕破了脸,爱德华有事没事就爱搞搞进攻。1339年,他率军向法兰西北部发起奇袭,但效果不佳。在后来的斯鲁伊斯海战(Battle of Sluys),英法鏖战9小时,法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好不容易赢了一场,但英军自身同样伤亡惨重。
这之后的战争就没有这么容易了,1337-1341年间,英法进行了几次规模不一的战役。除了斯鲁伊斯大获全胜,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爱德华三世都没有拿出令贵族们满意的战绩。
与之相比,用在战事上的花销像无底洞一样,吸光了筹集的资金,求胜心切的爱德华选取了一条捷径——他带领军队突袭法国领地,大肆抢劫,希望能借此适当填补资金漏洞。
一次在对法国克雷西的突袭中,兴高采烈赶来抢占资源的爱德华遇上了带着大队人马守株待兔的法国军队。时下不足万人的兵力,面对着对方三倍多的人手,爱德华心里不得不说也有点慌。
幸运的是,英军凭借训练有素的长弓手大破法国骑兵,法军溃散,法王腓力六世也狼狈逃跑。

克雷西战役(Battle of Crécy),1346年8月26日,英军以长弓击破法国骑兵和弩兵,英军伤亡仅百余人,法军伤亡6000到30000人
为了赎回国王,1360年两国代表人(担任摄政的王子查理五世和爱德华三世)签订了布勒丁尼和约(Treaty of Brétigny),法国人付了50万英镑给英国,这对爱德华来说是一笔巨款,等于他5年收入的总和。
得到这笔钱后,爱德华三世放弃继承权,相应地他也获得了法国卢瓦河(Loir)西南领地,并且从此不必再向法王行礼。

1360年签订的布勒丁尼合约,法国割让土地给英国
没几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爱德华死在他爸的前头,他的儿子理查二世(Richard II)意外登上宝座。
...
金雀花终结者,兰开斯特王朝上线了
关键词:理查二世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
同时期:中国明朝
10岁的理查二世刚刚上任(在位期1377-1399年,时值中国明太祖治世),就迎面遭遇农民起义,受了不少打击。
由于英国对农民实行《人头税法案》,把原本向资产阶级征收的赋税,平摊到每一个人头上。这样一来收税不论阶层,处于最底层的农民要和公爵交同等数额,这成了压倒贫苦老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两支由反叛农民组建的起义队伍,于1377年6月抵达伦敦,烧毁了理查二世叔父的宫殿,还一怒而起杀死了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年幼的理查二世被困在伦敦塔上,只能联合身边顾问,和起义者们谈判。谈判的结果是废除了英国的农奴主和领主特权,减免农民赋税。

1381年大起义时期,年仅14岁的理查二世会见起义军领导
于是到了1391年,理查二世正式宣布国王权力不受法律控制,这一招确立了他生为国家领导者的专制权力。贵族们的异议也没被他放进眼里。
紧接着理查二世开始清理支系和贵族,他于1397年放逐了一大批与他意见不和的贵族,这其中就包括博林布鲁克(Bolingbroke)——成功夺取政权的新任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Henry Ⅳ)。
理查二世在位也未能对法国造成任何打击,又一位没什么正经作为的英格兰国王
亨利四世的父亲是第一代兰开斯特公爵(Duke of Lancaster)冈特的约翰(John of Gaunt),也就是理查二世的叔叔。理查二世在正式接受统治权之前,这位叔父以国王未成年为由,“代理政事”多年。但理查二世清醒得快,及时守住王位,什么叔叔公爵只能靠边站。
1399年,亨利四世的父亲兰开斯特公爵去世,失去理智的理查二世没收了本应该由亨利四世继承的所属地。亨利四世很生气,面对这位神经质国王的无理操作,他准备杀回英格兰,夺回自己的合法遗产。
在亨利四世的有意联络下,大部分被理查二世得罪的公爵贵族都加入了对抗理查二世的阵营。趁着对方远行爱尔兰之时,亨利四世发动突袭,在珀西家族(the Percys)和内维尔家族(the Nevilles)的支援下,一路打到南方。
从爱尔兰返回英国的理查二世毫无反击之力,只有缴械投降,以求活命。他被亨利四世囚禁在伦敦塔里,据说遭到了轮番拷打和虐待。在长时间的折磨下理查二世最终提交了退位书。

被上议院议员拥立的亨利四世于1399年即位
- 资料参考
- Allhistory官网
- 《国别史系列·英国史》
- 《世界历史文库·英国史(上册)》
- shakespeareand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