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文化早已不被人们铭记,但却能在考古发掘中探求到一丝回响,从不经意被发掘的青铜神树中解密三星堆文化。

说来也巧,甲撕文在构思青铜器选题的时候刚好遇到企鹅台在播《刨土笔记之某岭神树》,而且拖了八九集也没整明白青铜树的用途,老甲我一拍脑门,立刻决定这一期就来给大家唠一唠这神神叨叨的青铜神树。
…
请回答1986

1986年7月至9月,四川省考古所对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的发掘,出土了一系列令世人震惊的青铜文物:巨大的纵目面具、夸张的立人像,还有碎成千片的神树。
文物出土仅仅是一个开始,清点和修复才是重中之重。
因为青铜神树在埋入祭祀坑时,已经被人为地打碎且焚烧过,修复的工作异常艰巨。专家们忙碌了将近十年,才将将把最大的一棵修复出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在三星堆博物馆见到的那棵。

众所周知的三星堆Ⅰ号青铜神树,是文物修复所的专家们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修复而来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棵“独苗”。根据专家们的推断,祭祀坑里共出土了6棵青铜神树。
为什么是推断呢?
因为除了Ⅰ号大神树以外,只有两棵小神树残存了一段较为完整的部分,其余几棵我们恐怕无缘得见其真容了。

这是神树出土时的照片,能够从其中修复出一棵基本完整的神树已经实属不易
过去了数千年时间,有些文化早已不被人们铭记,但却能在考古发掘中探求到一丝回响,三星堆文化即是如此。
精美绝伦的青铜神树,让人不禁去猜想:古蜀先民们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创造了青铜树这样的器物呢?
…
猜想一:树崇拜

根据民族学的材料,树的崇拜在世界范围内许多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广泛存在,但花了如此精力将信仰创造为青铜“艺术品”的,目前只见于三星堆。
鉴于三星堆的文化没有留下丝毫记载,现代学者只能通过将传世古籍和出土实物进行对比来推测,最终将猜想锁定在建木通天、日落若木和日出扶桑三种之中。

游戏和影视剧中也经常借用通天神树的神话设定
除了在古籍中寻找线索,现代学者们还猜测青铜树本身很可能就是一个祭台,是向神灵供奉和祭拜的场所。
正如被誉为“人类学之父”的爱德华·泰勒曾经说的:“树木就是祭坛,而丛林就是庙宇……在这种树上,用线悬挂着无数贡品。”
在已经复原的青铜树上,不仅有龙有鸟,还有悬挂其他零件的痕迹,这些物件很有可能就是奉献给神灵的祭品。

Ⅰ号神树九条“树枝”顶端都各有一青铜立鸟
在Ⅱ号神树已经复原的底座上,甚至能够看到手部残缺的三个青铜人像。按照出土的其他青铜人像推测,这三位“祭司”很可能双臂前伸,手持璋、琮之类的礼器。
这明白地向我们展示了青铜神树作为祭坛的宗教意义,“社树”的含义不言而喻。

Ⅱ号神树残存的底座上有三位跪坐人像,很有可能是祭司的形象
…
猜想二:太阳崇拜
崇拜的是鸟,还是太阳?

人类最初的宗教是自然发生的自然崇拜,主要是针对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因此世界各地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太阳崇拜。
母系氏族出现之后,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又抽象为“图腾崇拜”。图腾被视为氏族的族徽、标志、祖先和保护神。
因此,我们可以说,古蜀先民对鸟的崇拜,其实是建立在太阳崇拜的基础之上。

同样位于四川的金沙遗址中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该图案现已由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
猜想三:天神崇拜
崇拜的是龙,还是天神?

事实上,除了神树和神鸟,三星堆同时也出土了虎、蛇、鱼等造型的考古材料,这说明古蜀先民和许多早期的原始文明一样,有着广泛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
但最终,他们创造出来的“龙”的形象,像虎一样威猛,无坚不摧,像鸟一样飞翔,翻山越岭,像鱼一样凫水,深潜入渊,像蛇一样自由,无孔不入。
顺理成章地,此物只应天上有,龙成为了上天的神秘使者。“天”是如此神秘莫测,那龙也一定拥有任意变幻的能力。

Ⅰ号神树的主干旁侧有一条“神龙”蜿蜒而下,似乎是在树枝间飞翔
…
猜想之外的思考
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自古至今,中原的汉族对于历史的认知是以自我、以“中原”为中心的,即除我之外,四面皆为蛮夷。
在中国,现代的考古学近百年来才逐步建立起体系,但在这百年中,考古发现一次次地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
中国不仅有夏商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阶级政权和功能分区明显的大型城市;
不仅中原有青铜文化和玉文化,在东南沿海和蜀地所谓的“蛮夷之地”也有着独特的风格流派,他们的工艺水平甚至还超越了中原地区……

同样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的青铜纵目面具,其独特的眼、耳造型似乎预示着“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神力
目前可以考证,人类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原始宗教、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这反映在中国,是人们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形成的非常完备的祭祀制度和体系。
不过说起祭祀,除了中原地区,值得一说的可能不止是古蜀地,还有更多的地方。
这颠覆了我们固有的思维,五千年华夏文明其实是多重起源,多区域文化的发展和扩张促成了华夏文明的最终形成。

位于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比三星堆文化还早一千年左右,现代考古学已经证实当时良渚已经是存在阶级统治的文明社会,并且建有功能完备的古城
如果没有突破性的发现,我们其实很难完整破解三星堆文化的历史之谜,但也正因如此,这段灿烂的青铜文明给现在的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难保未来的考古发掘中不会出土更多突破我们想象的文物,谁说“秦岭神树”只存在于小说、电视剧和我们的想象中呢?
「参考资料」
1.《淮南子》
2.《山海经》
3.良渚博物院官网
4.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5.金沙遗址博物馆官网
6.CCTV《再探三星堆》
7.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8.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
9.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三》
10.CCTV《如果国宝会说话》
11.电视剧《怒海潜沙&秦岭神树》
12.刘芊《中国神树图像设计研究》
13.林屋公子 等编《山海经全画集》
14.黄剑华《古代蜀人的通天神树》
15.【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16.陈淳 等《三星堆青铜树象征性研究》
17.张肖马《三星堆二号坑青铜神树研究》
18.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祭祀坑》
19.李社教《论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中的人鸟组合图式》
20.肖先进《论古蜀人的环境观、宗教信仰与祭祀礼仪》
21.梁庆《灵魂的天梯——试论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内涵》
22.刘道军《三星堆青铜神树与金沙太阳神鸟之比较研究》
23.俞伟超《先秦两汉美术考古材料中所见世界观的变化》
24.赵殿增《三星堆青铜神树——早期文明的“自然崇拜”》
25.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等《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26.赵殿增 等《从“神树”到“钱树”——兼谈“树崇拜”观念的发展与演变》
27.萧冰《人面烛龙、神树烛龙即蜀龙、蚕龙——三星堆“蟹睛人面”的新研究》
特别感谢:林屋公子
(作者:怪力乱神奔尔德 编辑:高原红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