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哥白尼”轰动欧洲,竟因为用易经研究太阳系?
医学生转行干起了天文学家的活儿,而且还干出了新名堂!半路入行的刘子华用易学推测出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真真是个牛人!

要论搞事情,天文界才是最牛的。

2005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教授迈克·布朗突然宣布:他们借助巨型天文望远镜发现了第十颗行星,命名为2003UB313(后正式命名为阋神星)。

没想到消息一出,中国李力知研究员就声称:早在65年前,第十大行星就被天文学家刘子华运用《易经》八卦推测出来了!当时还得到了爱因斯坦的评审,轰动欧洲……

八卦推测太阳系行星真的靠谱吗?得到爱因斯坦的评审又是怎么回事?带着所有的疑惑,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一件事——刘子华究竟是谁?

秒懂太阳系——刘子华得名于阋神星 查看详细关系图

秒懂太阳系——刘子华得名于阋神星

最早一批法国海归,留学26年

虽然用易学推测太阳系行星的做法听上去十分匪夷所思,但不得不说,能提出这套理论的人绝不简单。

1899年,四川不仅诞生了张大千,还出了个刘子华。他出生在简州甄子场(今洛带镇)一个普通家庭。20岁时,与陈毅、邓小平等30多位热血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就读于巴黎大学医学院预科,法语名字叫做Liou Tse Houa。

年轻时的刘子华,摄于赴法留学期间

为了挣到学费,课余的刘子华就到梭海尔汽车厂当钳工,后来又转到了雷洛汽车厂当磨工,但工作条件非常恶劣。5年后,他开始到私人医院给人当护士,最后又转行给一家漆器厂做漆工

白天打工,晚上也没闲着。初到法国语言不通,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他只好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去夜校补习法语

刻苦学习+辛苦打工,努力很快就有了回报。1926年6月,刘子华巴黎大学医学院预科转为正科学习,并陆续取得了8门课程结业证书。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刘子华说不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有一天,他去旁听一个学术讲座,正好讲的就是“天体宇宙”。讲座上,教授提到了一本《宇宙科学》的书,说此书虽然是法国人编的,但资料来自于中国。这大大激发了刘子华的兴趣,讲座一结束他便立即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反复钻研琢磨。

经过数月的研究,他灵光一闪:既然法国人都在参考中国的天文资料,那代表中国古人朴素宇宙观的《周易》,岂不是蕴藏着更多宇宙的奥秘?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关于《易经》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商朝末年

于是,本来志向学医的他,开始深入钻研起了《易经》,并将八卦卦爻的组合和演变规律,带入生理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哲学等各个领域进行考查。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对八卦的认识也由浅入深。他认为:八卦是有结构、有系统、有规律又有变异的一种宇宙原理的象征表述,即是有关万事万物的起源和发展的总法则或总模式,可称之为“八卦宇宙论”。这种认识方法,可解释小至原子、大到天体宇宙,上至人类、下至动植物的起源及演变。

那时,谁也不知道,刘子华的这套理论竟能真正派上用场……

预测太阳系第十颗行星,获得博士学位

空有假设,没有实践,再完美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刘子华也明白这个道理。为了证明自己辛辛苦苦得出的理论,他将自己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天体上。

你没有看错,医学生转行干起了天文学家的活儿,而且还干出了新名堂!

他把西方天文学家百年观测到的各行星平均轨道数据代入到“八卦原理”中,并进行计算,最终得出了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的恒数。然后,他又用八卦和各星球的天文参数,推算太阳系的演化过程,谁知结果竟与天文学家琴斯的太阳系演化论不谋而合,这极大激励了他对“八卦宇宙论”的信心。

正在研究八卦原理的刘子华

谁知天文界的一个突然发现打乱了他的节奏。1930年,有天文学家数学方法计算出太阳系第九颗行星冥王星,并迅速被观测到,这打破了他原先计算出来的恒数。

然而,这突如起来的打击却反而启发了他的思路:卦象中讲究一种平衡,冥王星的发现打破了这个平衡,那说明还有未被发现的其他行星。他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太阳系内还存在第十颗行星

说干就干,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证明他的推测,他索性申请进入了巴黎大学博士班。1939年,他终于将自己的那套理论形成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日月之胎时地位》。

论文中,他运用易经的原理结合西方现代科学,对太阳系的金、木、水、火、土等各行星八卦中的各卦爻的性质描述进行比较,发现各行星与各卦爻的排列组合吻合,继而运用这种平衡比例关系进行运算,从而推测太阳系边缘轨道上尚有一颗未知的行星

1940年出版的法文版《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封面

并且,他还根据八卦命名规则,把这个未知行星命名为“木王星(Prosee)”。并在论文中,结合已知参数,推算出了它的密度约为0.424,平均轨迹速度约为每秒1.69公里,对太阳平均距离约为74亿公里(1977年,他又推算出该行星循环太阳一周时间约为800年)。

他把这个结论作为博士论文提交给巴黎大学,学校还专门为此组织了论文审查委员会,并在1940-1943年期间进行公示。没人对他的论文出提出否定性意见后,1943年,刘子华正式被巴黎大学授予了博士学位

科学VS伪科学,从争议到骂战

神秘的东方易学碰撞西方现代天文学,如同一个惊天炸雷,刘子华的这套研究成果很快就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

《巴黎晨报》用头版头条刊登了刘子华在巴黎天文台望远镜前观测的照片和消息,并配文说:这个中国年轻的天文家虽然才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但他是唯一用数论推出‘木王星’必然存在的人。据说那时,在欧洲,刘子华被誉为“东方哥白尼”。

然而西方的过度吹捧很快就受到了质疑。同在法国留学,后来回国担任复旦大学教授的梁宗岱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大公报》曾在1942年1月27日刊登一篇名为“沦陷后的巴黎”的稿件,里面就提到了刘子华的研究:

复旦大学教授梁宗岱先生,在书中提到了这段民国往事

“作为八卦者为“仰观天文”之伏羲,去今不知几万千年了。演绎易经者文王周公孔子诸大圣人,去今也远在三千年前。今在数万千年后,居然算出一个未之前闻的行星,而所根据者又是这一套老之又老的八卦,大哉中国人思想先进而神乎其神,妙哉八卦为理之莫测高深!”

“下士闻道而大笑之,我遇读者诸君,其慎之哉勿为下士也。”言语间充满了调侃与讽刺的味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45年刘子华回国后,重庆《中央日报》大幅报道他的“八卦宇宙论”,宣传部长张道藩也撰文支持,一时之间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同年十一月,朴英君在《新华日报》发文称:“任何一个在大学读物理或学数学的学生都明白,八卦那样的东西,连一个运动方程式都没有,是绝不可能用来发现什么新行星。”次月,天文学家张钰哲也在《大公报》上撰文反对刘子华的观点。

如果争议只是到这里结束了也就算了,谁知到了2005年,刘子华去世多年后,阋神星被发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李力知宣称,此星早在65年前就被刘子华预言,并认为他师从爱因斯坦等大师,这种言论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1989年中文版《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中,李约瑟写信给刘子华

但实际上,阋神星的出现虽然验证了刘子华的预测,但数据与木王星差异很大,科学史上也并未记载他与爱因斯坦有关。

对此,方舟子发文打假,指责刘子华欺世盗名、出生日期造假,掀起了一场网络骂战。同年,《北京科技报》还将“八卦宇宙论”列入《2005科技骗局之六:八卦专家预测第十大行星》。

面对铺天盖地的声讨,刘子华遗孀及其儿子以妨害名誉罪,一纸诉状将方舟子和一众媒体告上法庭。最终,方舟子败诉,被判和北京两家报纸、三家主要网站发布书面致歉声明,各自赔偿原告方精神抚慰金2万元。

的确,“八卦宇宙论”很有争议,但进行资料查阅和总结后,竟然发现大部分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于东方。而且,这些质疑的言论也并不能完全站得住脚:

民国时期的观点认为,《周易》是几千年前的经典,不适用于现代天文学,但他冷嘲热讽的论调和当时五四运动后一竿子打翻所有国学经典有关,并不能保证完全的客观;

而1945年的反对声音,又更多从西方那套科学运算角度出发去验证中国的经验主义理论,因为没有方程式,就不能推演天文学?这还是个待考证的问题;

2005年的方舟子论战,则上升到人品,指责刘子华欺世盗名,但他本人提出的证据并不能完全推翻刘子华的理论。何况,刘子华的确在65年前预测了还有一个未知的行星,只是他的演算数据有误差。

现在,各大百科网站已经在刘子华的个人主页上,加上了“伪科学家”的头衔。但他究竟是不是伪科学家,仍然需要等待更多研究去证明……

阅读数 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