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耳朵原型!比他更天才,但没他毒舌
每个科学大佬都会有那么一点不完美,但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才让他们更像一个真实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执著而可爱的怪人。

If I have seen further than others, it is because I am surrounded by dwarfs.

——Murray Gell-Mann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实在太圈粉了!他智商187,是个超级天才物理学家,却有一大堆小怪癖:不擅社交、有强迫症洁癖还毒舌,让朋友们头疼不已但又不失可爱。

谁说这样的科学怪人只存在于电视剧里,现实中还真有这么一个”谢耳朵”—— 夸克之父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

左为谢耳朵,右为默里·盖尔曼

他俩不仅经历相似,连长相都有几分孪生兄弟的意思。

...

别人家的孩子,14岁读完高中的神童

近几年,坑爹成了人人挂在嘴边的网红词汇,然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盖尔曼却差点成为了被爹坑的人。

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的1929年,盖尔曼出生在了纽约一户犹太人家庭。他的老爸阿瑟·伊斯多勒·盖尔曼曾就读于维也纳大学海德堡大学,一战后移民美国,管理一所语言学校并担任对外英语教师。

原本还算小康的家庭,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日子变得捉襟见肘。盖尔曼的童年几乎没什么像样的玩具,只有一个比他大9岁的暖男哥哥经常带着他玩:一起观察各种小动物、读历史、参观博物馆……

1929年纽约股市暴跌

但童年仅有的温暖,也无法抵过一个“虎爸”给他带来的阴影。老盖尔曼虽然是犹太人,却俨然一副中国式家长的做派。

他是解体前的奥匈帝国人,操着一口当时世界上最标准的英语,加上担任英语教师,于是对小盖尔曼在英语发音上要求非常严苛。有多痛苦呢?即使盖尔曼到了老年回忆起童年,也对这段经历无法释怀。

更过分的是,到了盖尔曼选大学专业时,也完全没有自主权。盖尔曼在读书时就已经显示出了神童的潜力,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惊人,人送外号“两条腿的图书馆”。学习成绩更是优秀到令人仰视的级别,一学年的课程,他3个月就能学完。

整天听老师叨逼叨地讲早已经学会的知识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他选择不断跳级,到了14岁,他就已经完成了所有高中学业,准备申请耶鲁大学了。

耶鲁大学

但问题来了,大学是确定了,读啥专业却难倒了盖尔曼一家。别看盖尔曼是后来的物理学大佬,年轻时他可是个文艺青年,不仅对文学、艺术非常着迷,还相当厌烦物理

按照他的心愿,他准备选考古语言学方向,实在不行就读自然史或勘探专业。但他老爸大手一挥,坚决反对,声称读这些专业会饿死,必须听他的话读工程学。然而搞笑的是,盖尔曼能力测试的结论却表明:他适合除了工程学外的一切学科!

年轻时的盖尔曼是个文艺青年

从懵逼中反应过来的老盖尔曼觉得,反正物理学工程学也差不多,就直接拍板为他定了物理专业。

没想到,盖尔曼心中这个坑娃的老爸却意外做了个正确的决定,造就了未来的夸克理论提出者、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统治基本粒子领域20年的皇帝”。

...

想活成爽文男主?靠本事

很多人都羡慕网络爽文中的男主,明明是废柴一根,却能轻松习得绝世武功,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但盖尔曼就不同了,在现实牛人如云的物理界,靠一己之力,就能开启人生的“爽文模式”。

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后,不到22岁的盖尔曼又在麻省理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随后因为出色的个人能力,被“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带到了爱因斯坦时代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

期间又在“原子能之父”费米领导的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授课,并被提升为副教授;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结束后,又去了世界诺贝尔奖密度之冠的加州理工大学任教,不到26岁就成为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里也是《生活大爆炸》的背景地,盖尔曼和谢尔顿一样,曾长期待在加州理工大学。

授课的盖尔曼

不仅事业上顺风顺水,在学术研究上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969年12月12日,盖尔曼在斯德哥尔摩的授奖仪式

他旺盛的创造力让同时代的很多物理学家黯然失色,更为神奇的是,这些重大理论突破中的每一项曾经别人也独立提过,但只有盖尔曼一个人对所有发现都有原创性的贡献!他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研究也极大地加深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了解。

但当你以为他做起学术来十分古板,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夸克”的命名上,他就皮了一下:

因为对文学和鸟类十分感兴趣,他直接用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中的一句“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中,形容海鸟叫声的夸克来命名,顺便反抗下以往物理界那些太过正儿八经的科学命名……

...

“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文人相轻可不只是文学圈才有的事,盖尔曼就加州理工大学任教期间,就遇到了死对头——费曼

盖尔曼与费曼撕逼图鉴 查看详细关系图

盖尔曼与费曼撕逼图鉴

费曼是美国的物理学家,也是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比盖尔曼还早一届。这个物理大佬很聪明,也很喜欢向人夸耀自己的聪明,刚好盖尔曼也有同样的癖好,比如他就喜欢用外国当地的标准发音来读一个外国人名或地名,从而显示自己的博学。

于是,这两个自认都比对方聪明的人,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总在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上掐架。

理查德·费曼教学中

举个例子:盖尔曼非常在乎世人眼中自己物理学家的形象,一贯讲究西装革履,而且还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打造关于自己的趣闻轶事。每当他看到费曼一副不修边幅的科研人员打扮时,总是不屑一顾。

而崇尚简单随意的费曼更是看不上盖尔曼的做派,觉得一个搞研究的整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和作秀有啥区别?

而在对物理的看法上,两个人也是天差地别。盖尔曼很喜欢给物理划分阶级,在他看来,纯粹的理论物理是最高级的科学,而其他学科只不过是应用这些定律而已,是没有格调的渣渣。

恰恰相反是的,费曼对所有物理领域都感兴趣,他从来不认为量子光学是比量子色动力学低一等的科学。但他也有很多偏见,比如超级鄙视哲学超弦理论心理学,他觉得心理学完全是瞎扯淡。

这两个科学怪人不仅在思想上针尖对麦芒,在公共场合也毫不避讳地互掐:

两位物理大佬成功诠释了:脸上笑嘻嘻,心中MMP

无论是他们俩谁开研讨会,作为听众的一方都会给对方出尽难题。盖尔曼从不放过费曼演讲过程中的一丁点错误,喋喋不休地向他发问,直到得出结论或让他讲不下去。如果会议话题太过无聊,他就干脆旁若无人地看他的报纸

费曼更直接!要是让他听到了盖尔曼说了错误或草率的想法,就会马上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不给面子地离去,让盖尔曼尴尬不已。

为了展示自己才是加州理工大学最聪明的人,这两个人更是如同戏精附体。盖尔曼的车牌上直接写着“夸克”,而费曼更夸张,不仅在车牌上写上“量子”的单词,还在爱车上画满了研究图,生怕别人认不出这是费曼的车,简直丧心病狂!

两个人为了比谁更聪明一直明争暗斗到费曼去世,这才终止了这场在外人看来好气又好笑的“战争”。

牛顿、爱因斯坦疑有自闭症状

印象中的科学家,身上似乎总是有着一些异于常人的特质,比如社交恐惧强迫症拖延症洁癖……

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点不完美,但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才让这些科学领域的大佬们不用被供奉神坛或定格在教科书上,而更像一个真实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执著而可爱的怪人。

  • 资料参考
  1. Allhistory官网
  2. Wikipedia
  3. New Scientist
阅读数 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