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看不够的大唐第一红灯区,平康坊

如果可以得到《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某物,你最想得到什么?是一碗热腾腾的水盆羊肉,还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上元花灯,还是一到关键时候,就会被靖安司司丞拿出来盘一盘的长安沙盘?

《长安十二时辰》中长安各坊皆有沙盘,该图为某坊沙盘中望楼的特写

...

坊,长安秩序的灵魂

唐时的长安是座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向往的庞大城市。在没有监控的年代,将这样大的一座城市管理得井井有条,并不是件容易事,于是统治者索性以大化小,将长安城(从前的大兴城)建成棋盘样式。庞大的城市,被分为108个方格状的坊。坊如同一个个独立的小城由土墙围起,围墙四面有坊门,通常日出时开启,日落时关门。

唐时长安城平面图

由于皇宫位于城北,所以王公贵族也大致住在宫城皇城周边的坊,南部的坊则多为百姓居住的地方。城北东市西市为主要贸易场所,商人们多聚集于此地;靠近选院的崇仁坊为求官者的聚集地;道政坊的虾蟆酒名动长安,成为爱酒者的必去之处......长安各坊各有特色,共同组成了盛世长安的宏大景象。

《长安十二时辰》中坊间大道上的情景

...

唐朝最著名的“红灯区”,平康坊

位于长安东区第三街第五坊的平康坊,是长安最知名的坊之一。东邻两市之一的东市,北与文人雅士聚集地崇仁坊隔道相邻,南邻高官显贵居住的宣阳坊。利用这样天然的地理优势,平康坊成了长安的“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

由于在平康坊内消费的人群中,不乏有钱有权的富商、官宦,在他们的豪掷下,平康坊内的狎妓场所也变得豪华起来。陈凯歌的《妖猫传》里,金吾卫陈云樵带着手下去逛的平康坊青楼,不仅灯火通明,青楼内还设有水上小舟、空中飞鱼,何其华丽。据史料记载,平康坊中的优质歌妓住所,几乎都是前后带着大花园的“独栋别墅”。所以,平康坊这个“红灯区”,可不是一般的商务洗脚城,而是极其奢华的娱乐场所。

《妖猫传》中,平康坊青楼中的景象

不过平康坊内也并不是只有歌妓,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中,平康坊妓女李香香告诉主角张小敬,自己的住所南面,是右相府,这可是真的。

虽然没有靖安司的沙盘,但我们且用史料来还原一下平康坊当年的模样。首先,根据考古实测,平康坊东西1022米,南北500米,总占地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也就是,将近大半个故宫(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那么大。如同其他各坊一样,平康坊内一大十字街区分四区,四区内在以小十字街再区分四区,就这样全坊共被分为16个小区

平康坊内部平面图

在上图的16个小区之中,其实妓女聚集之地只有“北门之东”这一个区,又被称为“三曲之地”。那么剩下的15个区又分别是什么呢?事实上由于平康坊处于长安城北的黄金地带,所以这个坊内居住的主要还是高官显贵,比如申国公李穆宅、兰陵公主宅、太平公主宅等都设在该坊内,到《长安十二时辰》所描述的天宝年间,居住在这里的依旧是显贵。

710-740年平康坊内用地格局平面推测图

...

平康坊的妓女等级

了解了平康坊内部的基本结构,就能清晰地看出,真正的红灯区其实只是16区之一的“三曲之地”。为什么要叫三曲?说到这个,这就要联系到当时的妓女等级制度了。

这里且继续来解读一下《长安十二时辰》中李香香的话。当想要追查线索的人问李香香:“(我们找到的)牌上有一曲字样,刻有莲花标志。左上的第二个花瓣,有指甲掐的两个月牙印。 当时一曲内以莲花标志的妓家某一位姑娘所留。”

李香香的回答是,“这位大郎一看就是公卿豪门,不懂得一曲是个什么地方。平康坊内南曲、中曲皆是优妓,来往的都是官宦士人、王公贵族,姑娘皆有名有姓、有头有脸,一曲可就不一样了,来往的都是寻常百姓,穷举子、选人之类,姑娘净是逃田的无籍户,常换常新,连名字都混着用。”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官员姚汝能与优妓李香香

李香香的话中所提到的“南曲”“中曲”“一曲”合在一起,便是“三曲”。《太平广记》有相关记载,长安城平康坊里的妓女,“妓中有铮铮者,多在南曲,中曲其循墙,一曲卑屑妓所居,颇为二曲轻斥之”。

平康坊三曲中的宅院推测示意图

长安头牌妓女并不一定要长相出众,而更重才艺,因为客人多为文人雅客,所以她们做的并不仅仅只是皮肉生意,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才能,在游戏之间让客人感到真正的身心愉悦。因此平康坊中才艺出众的妓女们多住在“南曲”“中曲”,而才艺平平的普通妓女则只能住在靠近坊墙边的“一曲”之地。所住之处,便成为了平康坊妓女等级划分的标准。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一曲之地

...

妓女也是政治核心圈

极盛时候的唐朝,贵族官僚生活豪奢,狎妓之风盛行。靠近官员住宅集中区的平康坊三曲,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官员们很快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关系,妓女们经常出席官员贵族的宴会、郊游活动等。当然与官员们接触的妓女,都是上文中李香香提到的优妓。

《妖猫传》剧照,官员们相聚于平康坊青楼的场景

由于优妓长期与长安的官宦士人、王公贵族交往,想要进入官场的选举人们便将优妓作为自己进入官场的跳板。借助平康妓之口,他们将自己的才干传播出去,在妓女的牵线搭桥之下,结识权贵与其他选举人。从这一层面看,平康坊为想做官的人与权贵、官宦子弟们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平台,可以说,这个红灯区,其实还是一个官员文人的小型“政治中心”。

...

平康妓的悲苦一面

虽说优妓们接触的是高官显贵,住的是豪华“独栋别墅”,但实际上,她们的生活远没有表面那边光鲜。

平康坊中的优质妓女以才华著称,但才华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妓女们通常年幼便进入平康坊,并开始接受技艺训练。学习歌令辞赋过程十分严格,她们稍有一丝懈怠、偷懒,往往就会遭到严厉的鞭笞。而教坊鞭笞使用的是一种用皮条编织而成的鞭子,比马鞭稍粗,内插百余枚钢针,针芒露约2分左右长。一鞭下去,小姑娘们身上立即皮开肉绽。

在严格的训练下,拥有过人才华的她们虽说是开始过上了奢华的生活,但其实也不过被豢养在笼中的金丝雀。平康妓多属于挂籍在教坊入乐籍的官妓,另一部分则是私妓。她们一般有专人,即假母或都知(曲内妓之头角者,分管诸妓)来管理,行动受到限制。除了受客人邀请出行外,这些歌妓,每月仅获准出坊三次,即月之初八、十八、二十八。每次出去,她们还要向假母交纳一缗钱(一千文钱,即银子一两)的保证金。

《长安十二时辰》中,优妓李香香房中摆设精致,但即便是她也只能是受到官员邀请才能离开平康坊

被豢养的压抑,让许多妓女产生了想要逃跑的想法,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突破重重阻碍成功逃走。没有冒险的歌妓们依旧可以通过嫁人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特殊的身份使得歌妓们难以在青春年华时找到真心想娶她们的人。等到年老色衰之后,歌妓们只能嫁一个地位低下的人,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虽然年轻时“名属教坊第一部”,但年纪大了以后只能嫁做商人妇。歌妓如果嫁人不得或所嫁非人,年老色衰后陷于冻馁困境,便只能出家为尼姑或女冠,一个人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妖猫传》剧照,平康坊中年轻貌美的胡姬

唐时的长安是梦幻般的城市,歌舞升平的平康坊更是梦中的盛典,连诗人们也曾将“一日看尽长安花”作为人生最快意的咏唱。但奢景华影的背后,那些属于长安的花开花败,却未必人人都可以看到。

阅读数 3.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