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子”到杨振宁,一个被八卦淹没的中国最强大脑
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要说中国有史以来知名度与争议并列最高的科学家杨振宁绝对榜上有名。以至于打开搜索引擎输入他的名字,铺天盖地的几乎都是82岁老头娶了28岁姑娘、两人婚变、遗产分配等知音体标题,或是杨振宁反对中国大型强子对撞机,杠上邱成桐等引战向网文……

不知从何时起,这个西方世界眼中“爱因斯坦费米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成了国内娱乐八卦版的常客?尤其是回国后,人们不去关注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反而把他当作一个娱乐明星,消遣他的感情生活,轻佻地谈论、无下限地调侃甚至谩骂!

从时间轴上的强子到杨振宁

...

数学家之子与《孟子》

和大部分西方的物理学家不同,生于中国的杨振宁,从小是在《孟子》的文化浸润下长大的。

1922年10月,杨振宁出生在合肥三河镇的杨家小院里。他的父亲杨武之是民国著名的数学家,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是中国第一个因数论研究获得博士的学者。归国后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教授,数学大师华罗庚就出自他的门下。

小杨振宁和父母的合影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耳濡目染,杨振宁从小便对数学很感兴趣,他常常翻看父亲书架上的英文和德文书籍,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他欣赏数学家的价值感、赞美数字的优美与力量,这为他以后钻研物理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正常剧情发展,杨武之应该发展孩子的爱好,把他往数学更深的领域里带啊。可他并没有按照套路出牌,而是请了历史系的一位高材生教儿子《孟子》。

正是由于老爸的这个举动,让少年杨振宁学到了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上古历史,到了中学时代就背完《孟子》全文了

浸润着儒家思想的《孟子》

到了十六岁,他又考上了西南联大的物理系。当时的西南联大荟聚了国内最优秀的学者、教授,这让杨振宁受到了那时国内最好的教育。

他本科师从“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硕士导师是中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开拓者王竹溪教授,还和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技术奠基人”黄昆成了同学。

自古名师出高徒!杨振宁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在西南联大读完本科又考上本校研究生。1944年杨振宁以优异的成绩完成硕士学业,第二年就得到了庚子赔款的奖学金去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在更广阔的物理海洋里航行。

...

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幸与不幸

赴美留学的杨振宁,先是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又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攻读博士后。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比他小两个年级的学弟李政道,两人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合作。

做研究时的杨振宁

天才+天才的组合,自然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1957年,两人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当时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那时,杨振宁才35岁。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沸腾,这不仅是对他们学术上的肯定,更极大鼓舞了华人的信心。在此之前,西方世界普遍认为华人在科学天赋上无异于低能儿。

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尔贝物理学奖

在接受诺贝尔奖时,即使公费留学时发给杨振宁的是中华民国的护照,国内媒体都称呼他为华人,他也坚定自己中国人的立场,饱含深情地致辞:

“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于现代科学。”

令人惋惜的是,获得诺贝尔奖让他一举成名,却也让很多国人一叶障目,看不到他实际拥有13项“诺奖级别”的成果,远远高于他当年获得诺贝尔奖宇称不守恒理论!

卓越的学术成就使杨振宁站在了物理学的金字塔尖 查看详细关系图

卓越的学术成就使杨振宁站在了物理学的金字塔尖

他最大的成就“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在他获取诺奖后的63年多来,有7个诺贝尔奖得主都是因为找到他“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其中就包括丁肇中希格斯这些大师。

连数学界的诺尔贝奖——菲尔兹奖也有6个人是因为研究杨振宁方程而获得。

杨振宁的朋友圈:大师的朋友还是大师 查看详细关系图

杨振宁的朋友圈:大师的朋友还是大师

除此之外,他还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物理学四个领域有着世界级贡献,完全可以媲美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朗道

他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也比大部分国人想象中高得多!1997年,日本科学杂志进行科学排名,将杨振宁列为第11位;在富兰克林学会排名,杨振宁更是被排在了前4名。

而2000年《自然》(Nature)评选过去一千年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唯一还活着的、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

...

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四宗罪?

虽然杨振宁已经是物理界大佬,连一代奇才盖尔曼,在杨老面前都非常谦虚,多次千里迢迢飞到中国给杨老过生日。但在国人眼中,你成就再大,没有他们眼中所谓的“德”,照样被钉死在耻辱柱上。但前提是,杨振宁的“德”到底有啥问题?

传说中的一宗罪:娶28岁少妻?

杨振宁与夫人翁帆

杨振宁翁帆时,原配妻子已因病去世,翁帆本人也是单身!人家一没偷、二没抢,不是近亲,没有出轨撕逼,也没影响到其他人。现代社会讲究婚姻自由,两人你情我愿,他凭啥不能合法娶一个愿意嫁给他的少妻?

传说中的二宗罪:与李政道个人恩怨?

左为李政道,右为杨振宁

杨振宁李政道学术合作十六年之久,后面却因为一些私人恩怨分道扬镳。传说因为诺贝尔奖的名字排序问题,但孰是孰非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不是随便看长相、用一些网上杜撰的所谓证据,就能真正去判定的。

何况,比起诺奖的成就,“杨-米尔斯”理论才是杨振宁成为物理学宗师的基石,这个研究结果和李老没有任何关系。

传说中的三宗罪:没回国就不伟大?

很多人对杨振宁意见很大,主要把他与邓稼先作比较。邓稼先冒着重重困难,回国做贡献;杨振宁却留在美国,继续搞研究。

但这有个很大的前提:首先,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已经下令不许华人科学家回国,包括李政道也没能回去;其次,杨振宁原配是国民党中将杜聿明的女儿,担心受到迫害这是人之常情;

再者,杨振宁学的是理论物理,那时国内更需要的是建设人才,他即使回国也无法在物理领域深入研究,更别提获得今天的成就,那才真是全世界的损失。

杨振宁的原配夫人是国民党军官杜聿明的女儿

他们都很伟大:邓稼先为国家人民做贡献而伟大,作为英雄被写进历史书;杨振宁为全人类物理学做出成就而伟大,被记载在学术史。本就是不同的方面,有何可比之处?

传说中的四宗罪:老年回国为养老?

杨振宁这样杰出的物理学家,即使到了八十多岁,也是全球争抢的对象,他需要回国骗吃骗喝?

之前有人在网络上造谣杨老现在住的清华的房子是用的纳税人的钱?可没有产权啊,房子价值多少与他又有什么关系!作为一个顶级教授在美国,年薪都有几十万美金,而清华给他开的工资还没有他在美国的三分之一。

就算这样,他还是把这笔工资全部捐献给学校,又卖掉了美国的房产,加上部分诺贝尔奖金以及平时的科研奖金,前前后后给清华捐了600万美金

...

他为中国做过什么?

很多人喜欢拿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就是不爱国说事,谁定义了加入外国国籍=不爱国?其实,杨振宁无论在美国时,还是回国后,都为中国做了不少事:

1970年,日本首次侵占我国的钓鱼岛,杨振宁冲到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抗议!因此,他和陈省身被称为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这份勇气和爱国精神不比那些键盘侠高?

1971年杨振宁率先回国探亲,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访问中,他提出要见的一个人就是邓稼先,而正是因为这个请求,让当时被批斗的邓稼先得以回京,从而获救。

邓稼先与杨振宁

1977年,中美关系恶化。他出资8000美元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通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并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发展中美关系。

1978年,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立了首期少年班,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大创新。

1980年杨振宁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专门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这些深造的中国学者中就包括后来的北大校长陈佳洱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中科院院士孙昌璞等人。

石溪分校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相继成立。

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而他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此外,在他的帮助下,中国建立了第一批现代物理实验室,并在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捐资建立“杨振宁奖学金”,帮助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杨振宁与获得奖学金的学子留影

2003年杨振宁以物理学界第一人的身份,为中国请回了国际最顶尖的计算机科学人才姚期智教授,还有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林家翘而他为中国科学家打开了怎样的视野、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科技前沿之间多少距离,这些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现在由于杨老的存在,清华大学的物理是中国离世界顶尖大学水平最近的学科之一。而他本人,90多岁高龄,仍然坚持在给本科生上课……

给大学生授课的杨振宁

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谣言诽谤是比吃饭喝水还容易的事情,人云亦云容易,理性思考太难。殊不知华人世界只有一个杨振宁,未来还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出这样一个人物……

阅读数 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