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天下四方的白丁、钱虏、商贩、技艺、革职人等,还有士大夫的子弟,全都攀附皇帝的近侍和内臣,向他们进献珍玩,如此,这些人动辄便可以得御赐为太常少卿、通政寺丞、郎,署中书、司务、序班等职位。
原本,以上这些职位,都是必须经过吏部、内阁选拔任命,但是,这个时候,这些职位都由皇帝随意赏赐、特旨迁除的。这就是所谓的传奉官。 传奉官出现之后,当时内阁三位阁老的子侄辈、孙子辈,甚至还是幼童,就已经被授职为中书了。他们有冠带、有牙牌,被支付薪俸、还给配隶役,但是,他们又不用实际处理朝廷事务。

吏科给事中王瑞在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曾上疏云:
“祖宗设官有定员,初无幸进之路,近始有纳粟冠带之制,然止荣其身,不任以职。今幸门大开,鬻贩如市。恩典内降,遍及吏胥。武阶荫袭,下逮白丁。或选期未至,超越官资;或外任杂流,骤迁京职。以至厮养贱夫、市井童稚,皆得攀援。妄窃名器,逾滥至此,有识寒心。”
御史宝应张稷等也上言:
“比来末流贱伎,妄厕公卿;屠狗贩缯,滥居清要。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白徒骤贵,间岁频迁,或父子并坐一堂,或兄弟分踞各署。甚有军匠逃匿,易姓进身;官吏犯赃,隐罪希宠。一日而数十人得官,一署而数百人寄俸。自古以来,有如是之政令否也?”
当时授职的泛滥,其严重程度,即所谓“一日而数十人得官,一署而数百人寄俸。”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农历八月,朱见深病逝,终年41岁。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继位,是为明孝宗。朱祐樘即位之后,全部裁汰传奉官千百人。
但是,到了明孝宗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清宁宫发生火灾,给事中涂旦等上奏,烟火传升者程通等十三人;建毓秀亭传升者康表等三十余人;其他宦官李广等传升者匠官六十六人、冠带人匠百三十八人。这里的传升者,就是传奉官。这种情况,几乎与成化时期不相上下了。这个时候,也正是宦官李广主事的时候。
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吏部、兵部上奏,近年的传奉官,文职已至八百九十余人;武职有二百八十余人;这时的状况,和李广乱政时相比,又是那时的数倍。大概,这其中,宦官的亲戚居其大半,这又是明宪宗一朝所没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