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十哲指的是唐朝开元十九年玄宗皇帝为表彰、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以周朝开国太师、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武庙增加祭祀古今名将六十四人。
宋朝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左拾遗知制诰高锡因上疏论王僧辩不克善终,不宜在配享之列。乃诏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与锡别加裁定,取功业始终无瑕者。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分为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虽无十哲之名,仍有其实。名单如下: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无考)。
配享:留侯张良(河南),陪伴在姜太公旁边。
配享于殿上:共十人。
东侧西向: 管仲(安徽)、孙武(山东)、乐毅(河北)、诸葛亮(山东)、李绩(山东)。
西侧东向: 田穰苴(山东)、范蠡(河南)、韩信(江苏)、李靖(陕西)、郭子仪(陕西)。
从祀于殿外庑间:共六十一人。按省份划分如下:
西向:
白起 (陕西) 、孙膑 (山东) 、廉颇 (无考) 、李牧 (河北) 、曹参(江苏)、周勃(江苏)、李广(甘肃)、霍去病(山西)、邓禹(河南) 、冯异(河南)、吴汉(河南)、马援(陕西)、皇甫嵩(甘肃)、邓艾(河南)、张飞(河北)、吕蒙(安徽)、陆抗(上海)、杜预(陕西)、陶侃(江西)、慕容恪 (辽宁)、宇文宪 (内蒙古) 、韦孝宽 (陕西)、 杨素 (陕西)、 贺若弼 (河南)、李孝恭 (甘肃) 、苏定方 (河北)、 王孝杰 (陕西)、王晙 (河北) 、李光弼 (辽宁)。
东向:
吴起(山东)、田单(山东)、赵奢(河北)、王翦(陕西)、彭越(山东)、周亚夫(江苏)、卫青(山西)、赵充国(甘肃)、寇恂(北京)、贾复(河南)、耿弇(陕西)、段颎(甘肃)、张辽(山西)、关羽(山西)、周瑜(安徽)、陆逊(上海)、羊祜(山东)、王浚(河南)、谢玄(河南)、王猛(山东)、王镇恶(山东)、斛律光(山西)、王僧辩(山西)、于谨(河南)、吴明彻(江苏)、韩擒虎(河南)、史万岁(陕西)、尉迟敬德(山西)、裴行俭(山西)、张仁亶(陕西)、郭元振(河北)、李晟(甘肃)。
元代,武庙从祀规模大为减少,很多人都被剔除了。《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武庙十哲、七十二将只是唐宋时期的看法,按现在的看法还有很多出名的将领都没有在里面,比如项羽、曹操、刘秀这样的帝王就没有在里面。自古以来出现了太多的名将、名相,唐宋时期的排名比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