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各地诸侯蜂起。为鼓舞士气,尽快打入秦朝心脏关中地区,起义军的头领楚怀王给各路诸侯立下军令状:“先入关中者为王!”
蛋糕很诱人,但起义的各路诸侯心里跟明镜似的。关中地区有函谷关天险,有秦朝精锐正规部队重重驻守,起义队伍手里拿的是镰刀、锄头,谁也不会轻易前去进攻,那无疑是拿鸡蛋去碰石头啊。再看当时的刘邦,不过是各地诸侯中非常弱小的一支,手下只有残兵败将不足万人。可是竟然奇迹般地率先攻占了关中,灭掉了秦王朝。此中必然大有文章!
看当时各路诸候实力分布:张耳、陈馀早已经占领了河北大部分地区,割据称王;田氏占领山东地区自称齐王;魏豹占领中原魏国故地称魏王;项梁、项羽家族是老牌楚国军事贵族,军事实力最强,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一度将秦军主力部队章邯都打败了。而楚怀王当时分给刘邦的队伍,是陈胜死后临时凑合的残兵败将,只有区区几千人,连一小块地盘也没占领。
但刘邦不慌不忙,自有打算。既然手下无强兵,就想法先求强将,找到能破敌致胜的关键人物。在攻打的第一站陈留,他发现了一个人才:著名的谋士郦食其,这个自称“高阳酒徒”的狂人老头,给刘邦出谋划策,制订战略规划,让刘邦大开眼界。郦食其能说会道,利用和陈留郡守的友好关系,做通了工作,不动一刀一枪,就占领了陈留,还拥了大量的粮食储备。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又带来了四五千人的队伍。至此,才凑合了一支基本象样的队伍。
下一步基本方略,自然是一路向西。西进的大方向,先要避开函谷关,正面战场肯定要避开的。实行迂回战术,向秦军容易忽视的西南方向,秦岭武关一带,寻找安突破机会。这样首要的目标就是:南阳郡。
很顺利地占领南阳几个小县城后,刘邦有些得意,打算直插武关。张良说,那可不行,南阳郡秦军实力在首府宛城,我们抛开宛城往前,宛城秦军将会尾随我们,不到武关,我们就腹背受敌,夹在中间了。要把宛城先拿下才行。
于是将宛城围成了铁桶阵。谁知道宛城的南阳郡守不怎么会打仗,一看这阵势,吓得要上吊自杀。手下一个随从悄悄地拉住了他的衣襟说,您先别急,小人听说这刘邦是个讲仁义的人,看我能不能前去说说,留我们一条活命。真说不下来,您再死也不迟。于是,这个随从冒死见到了刘邦,对他说,我们知道,你们起义队伍中,有一个叫项羽的,号称“万人敌”,很会打仗,每打下一座城池,都会烧杀抢掠,惹急了就大开杀戒,将全城人都杀光。我们宛城人可不是好对付的。大家都商量好了,反正胜败都是一死,我们将决一死战。如果你们一心要攻城,凭我们的实力,一会儿、半会儿肯定攻不下来,消耗时间长了,恐怕项羽他们早打进关中了。如果你们打不下来就往西走,那我们就会跟着你们,前后夹击,让你们前进不了。我倒是有个想法,您看行不行:只要您答应不伤害城内兵民,答应保留我们郡守等人的官职,我们就想办法动员大家投降您。这样,您轻松拿下了宛城,再往西去,南阳郡还有几十座城池,一旦听说您不伤害百姓,都会欢迎您的!刘邦一听,这样当然好了!放心,我给老百姓承诺,绝不伤害无辜,原有官职,一律保留!
就这样,刘邦收了宛城军队,安抚了百姓,如法炮制,一路占领了沿线城池,打到了武关。张良、陆贾等人建议,武关秦军都是精锐,硬打是打不下来的。不如派人给秦军将领多送些财物,派那些能说会道的人做做工作,看能不策反一些人。于是,刘邦做了精心安排,送出去了大量财物,并安排郦食其、陆贾这些舌灿兰花的辨士,分头出击,给秦军将领们分析形势,循循善诱,慢慢开导:说你们看,现在形势已经大变了,秦军中最厉害的章邯都投降项羽了,马上东方各路诸侯都打过来了,秦朝大势已去,再坚守下去,必然是死路一条!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主子刘邦可是个开明、贤良之人,只要你们投诚,一定能给你们高官厚䘵。这可是最后的机会了。果然,郦食其、陆贾说到了武关守将心里,他们主动投降了。
就这样,刘邦部队一路打到蓝田,攻下了最后一个堡垒,到了咸阳附近,已经没有像样的抵抗了。在灞上,刘邦漂漂亮亮地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仪式,正式宣布秦朝灭亡。此时,离刘邦率领几千人西进,只有短短的一年零一个月。
不难看出,刘邦一路向西,率先占领关中,并没有打什么硬仗,都是凭着巧劲儿拿下来的。这里面固然需要正确的军事战略,有谋士们的谋略起着作用,但最为重要的,是刘邦行的是仁义之师,军人主动投降有奖,不掠夺百姓财物,不伤害百姓,受到了百姓拥护,战争才打得顺利。而反观项羽,军事能力虽强,每攻占一城,纵兵杀戮,血流成河,把军队、百姓都推到了对立面,就连秦军投降的士兵都不放过,坑杀了二十万,这样,每到一处,必然遭遇顽固的抵抗,打成了持久战,他怎么能率先入关呢?
《资治通鉴》中形容刘邦的进军形势时,用了八个字:“亡得卤掠,秦民皆喜”:不烧杀抢掠,而是安抚好百姓,约法三章,所以“秦民皆喜”,老百姓才真正欢迎刘邦的到来。
这,才是刘邦率先入关的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