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种族歧视运动:改写美国历史
她因为拒绝在公交车上让座,点燃了美国黑人反歧视运动的熊熊大火。

文/全历史 满川花

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一位名黑人妇女拒绝为白人让座,被驱逐下公交车,后来又被逮捕入狱。这一事件如同一个导火索,开启了一场长达十年、席卷全美的抗议活动。

最终,美国废除了1964年《民权法》和1965年《选举权法》中规定的种族隔离制度,在政治方面,黑人拥有了选举权,有些人甚至开始跻身于政府高层,如上一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方面,黑人小孩可以获得平等受教育权利;在经济方面,黑人可以和白人一样,获得同等的工作机会。现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一样,都成为了美国法律不能触碰的底线。

其实,早在“让座”事件之前,黑人争取权利运动已经坚持了一百多年。只不过和一战之后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一样,黑人的努力并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只有到了“让座”事件之后,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才最终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走向成功。

罗莎·帕克斯被捕

为何美国黑人争取合法权益那么艰难?

我们知道,美国人中有一大部分是信仰清教的英国移民。清教,其实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当时的人们对《圣经》的教义有一种曲解,从而把黑人当成低等民族。

在《圣经》中就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诺亚有三个儿子,他们乘坐诺亚方舟躲避了大洪水之后,分别向三个方向走去。老大和老二都具备高尚的品德,分别去了亚洲和欧洲,三儿子是其中“最笨的一个”,他来到了非洲,成为非洲人的祖先。

所以,在基督教徒眼里,黑人往往与邪恶、劣等、笨拙挂钩。

不过,与同是信仰基督教的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相比,美国的种族歧视更加严重,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原因:美国早期普遍存在的黑人奴隶制度,让他们瞧不起黑人。

我们知道,在美国建国早期,南方的经济支柱主要是农业种植园,因此他们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黑人因此从非洲被贩运到了美洲。他们举目无亲,再加上肤色容易辨认,所以更容易被控制。

当时的黑人,从出生到去世都属于奴隶主。奴隶主对他们有转卖、生杀予夺等大权,黑人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可以采取鞭打、火刑,甚至阉割等行为来惩罚奴隶。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就反映了黑人奴隶如何被奴隶主折磨致死的故事。(了解更多有关这部小说背后的历史,请穿越到1862年12月2日的美国华盛顿

在1863年南北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让黑人奴隶的自由平等在政治上得到了认可。后来黑人们能够乘坐公交车,就是南北战争之后政府在《民权法》中的规定——黑人享有与白人平等的权利,但必须彼此隔离。

亚伯拉罕·林肯

不过,这一举措在当时遭到了白人的一致反对。比如,当时《观察家》就说:“他们确实不是奴隶了,但他们是贱民,除了和被人鄙视的种族交往外,不能和任何其他人交往。”

后来,美国还进行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当测试者给被测试者一些白人和黑人照片的时候,人们对于白人的评价往往都是积极的,但对于黑人则多是负面评价。可见,当时美国白人对黑人的偏见,是流淌到了血液里。

其实,在美国的历史上,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事情屡见不鲜。早在20世纪初期,“泛非运动创始人”杜波依斯等人就在纽约召开了大会,要求美国政府给予黑人平等权利,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那么,为什么是在1965年的时候,黑人的民权运动才最终获得胜利呢?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白人对黑人刮目相看。

第一次世界大战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一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黑人士兵永远都是冲在最前面的。根据统计,在二战中有5万黑人获得了金十字勋章,88名黑人飞行员获得了飞行十字勋章。就连美国陆军部都不得不承认,黑人所获勋章与荣誉按比例来说是与白人一样的。

第二,歧视黑人与美国宣扬的民主精神背道而驰。

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警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和影响。美国的种族歧视,就成为被很多国家指责的理由。

于是,美国政府和一些进步人士,就开始推动黑人获得平等权利。比如,当时美国的媒体就有报道,“我们在国外战胜了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法西斯,而在我们家里就要战胜种族隔离。”

那么,“让座”事件之后,美国黑人是如何争取到了合法权利呢?

马丁·路德·金

这就不得不说到马丁·路德·金了。

第一,在他的领导下,黑人们开始拒绝乘坐公交车,黑人们或者“拼车”上班,有的甚至走路上班。这使得蒙哥马利汽车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第二马丁·路德·金制定了非暴力不抵抗原则。“非暴力不抵抗”的思想主要来自于印度的甘地,黑人们默默忍受着白人的殴打、枪击,最终获得了媒体和大众的同情。

第三,采取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1963年8月,马丁·路德·金提出口号,向“华盛顿进军”。他组织了20万黑人和白人来到华盛顿抗议,并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最终,美国颁布了《1964年民权法案》,规定在美国企业、学校等不得基于种族、宗教、性别等进行歧视,成功书写了美国民权历史上的重要一页。

和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一样,有些我们现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事情,在历史上可能都引起轩然大波,甚至需要用生命去推动它的改变。这在中外历史上都屡见不鲜。

历史评价

人们总是说我不让座是因为我累了,但这不是真相。我不是身体上疲劳,也不是工作一天后比以往更累。我也不老,虽然人们有我老年时的照片。我才42岁。不是,我累了,仅仅是因为我对屈服感到厌倦。

——罗莎•帕克斯《我的自传》

阅读数 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