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用笔狠狠地抨击奴隶制,借读者的眼泪和同情奠定了一场大战的胜利。
全历史/ Spencerrr
1862年12月2日,美国总统林肯在华盛顿接见了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作者斯托夫人。林肯戏谑地称斯托夫人“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
林肯说的这场大战,就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南北战争。
1861年,美国南方州为阻止废奴,向北方州挑起战争,南北战争爆发。到了1865年,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险些分裂的美国重归统一,也为19世纪后期美国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带来了和平的环境。
林肯的那句话——“酿成了一场大战”,让很多人以为《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其实这夸张了文学作品的影响。但如果说这部小说为北方积聚了人心、增添了胜算,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我们看看这部小说写了什么,又是如何反对了奴隶制的。
小说的主人公汤姆叔叔是一位南方种植园中的黑人奴隶。种植园主为抵债,不得不将汤姆叔叔、一位女奴和她的孩子分别出卖。汤姆叔叔被卖,而女奴为防骨肉分离选择铤而走险,带着孩子出逃了。
后来,女奴与汤姆叔叔再次相遇。经历了一系列白人庄园主和奴隶贩子折磨后,汤姆叔叔为保护出逃的母子被打死,而女奴带着孩子逃到了北方,侥幸获得了自由。
小说情节简单而真实,在当时引起很大的震动。首先,它挑战了美国建国以来,南部各州的蓄奴传统。同时,也对美国新颁布的一部法律——《逃奴追缉法》进行了控诉。
美国南部各州的蓄奴传统和南部的经济形态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17世纪初,北美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在世界各地殖民,要把全世界变成它的原材料供应地:印度殖民地为它种植鸦片,北美殖民地种植棉花、烟草,生产蔗糖。
直到美国独立建国,南部严重依赖劳动力的农业种植形态也没有改变。
但当时的美国人口很少,直到南北战争时,南方也只有900万人。所以,美国必须通过购买奴隶,增加劳动力。
到了19世纪上半叶,美国出现了产业革命,大批工厂开始在北方建立。有工厂就要有工人,于是,美国北方希望废除奴隶制,让这些黑人来到北方工厂干活。
南方庄园主们把奴隶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不可能放他们走。这时,一些同情奴隶的北方人,开始跑到南方,秘密帮助奴隶逃往北方。这些奴隶北上的路线,后来被称作“地下铁路”。
正是“地下铁路”的出现,导致美国出现了《逃亡奴隶法》,也让斯托夫人决定写作《汤姆叔叔的小屋》。
1842年,一位马里兰州的奴隶主发现自己的奴隶逃走了。愤怒的他带着另外一个奴隶前往自由州宾夕法尼亚追捕。可茫茫大地,找一个人哪那么容易?
这位奴隶主就随便抓了几个黑人,声称他们就是逃走的奴隶,要求带他们返回马里兰州。
废奴主义者大怒并向马里兰州发起抗议,要求释放这些人。
本来,事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这次抗议成功,可以加速废奴的进程。但美国政府这一次软弱了,他们怕刺激南方各州引起混乱。
在1850年,美国颁布了《逃奴追缉法》。法律规定,南方奴隶主以后可以到北方各州追捕逃亡的奴隶。
这部法律让斯托夫人非常愤慨,并开始写作《汤姆叔叔的小屋》,对奴隶制度进行控诉。
1851年6月1日,《汤姆叔叔的小屋》开始在《民族时代》报纸上连载,1852年又以书的形式正式出版。小说出版后,受到了众多读者的热情追捧,一年内在美国销售了三十万册,仅次于《圣经》的销量。
法国作家乔治·桑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等都极力称赞这部小说。到了上世纪初,中国“翻译小说第一人”林纾和魏易将小说翻译成中文,起名《黑奴吁天录》。这是第一部被译为中文的美国小说,推进了中国现代翻译的发展。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引起南方的强烈不满。南方作家开始反击,甚至出现了“反汤姆”文学(Anti-Tom Literature)的流派。其中一本典型的“反汤姆”小说,叫作《罗宾叔叔在弗吉尼亚的小屋,而汤姆在波士顿没有小屋》。弗吉尼亚是蓄奴制大州,而波士顿是北部自由州。
如同历史上很多颠倒黑白的宣传一样,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罗宾和汤姆两位南方奴隶,罗宾忠诚地在南方种植园工作,生活非常快乐,而汤姆则跑到了波士顿,最终被反奴隶主义人士折磨致死。
“反汤姆”小说出版之后,斯托夫人立即给予回击,发表了《关于“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答辩》。其中,斯托夫人引用大量公、私文件和材料、法律条文、法庭记录和私人信件,揭露美国南方种植园惨无人道的实况。
一下子,奴隶的惨状被揭露出来,展示在大众面前。大批原本保持中立的美国人,积于愤慨,加入了废奴主义行列。
1861年3月,支持废奴的林肯上任为美国总统。南方各州预感不妙,立即先发制人,同年4月率领军队攻击萨姆特要塞,南北战争由此爆发。

可以说,蓄奴制才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但《汤姆叔叔的小屋》则壮大了废奴主义者的声势,为北方的胜利添加了胜算。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凡是能够结合时势顺势而为的事情,往往都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和影响。《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成功,恰好诠释了这个规律。
历史评价:
——美国诗人亨利·朗费罗(Henry Longfellow)
2. 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描写了黑奴受地主虐待之苦状,辛酸入骨,读者为之泪下,于是激起南北战争,而黑奴才获得自由了。
——著名作家苏雪林
3. 第一次听到了美国女作家斯陀(托)夫人的小说《黑奴吁天录》,美国南部黑奴们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勇敢抗争的故事。心里激动不已,紧握着眼泪湿透的手绢,在枕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寐。
——著名作家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