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托继奇马布埃《王座上的圣母子》诞生20年之后,也创作了一幅同样题材的作品。在现实主义表现方面他继续沿着老师开启的方向,又向前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并开辟了西方新绘画的道路。
一个解开拜占庭保守主义符咒束缚的天才奋勇前进,到一个新世界去探险,把哥特式雕刻家富有生命的形象转化到绘画中去。意大利艺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天才,那就是佛罗伦萨画家乔托·迪·邦多纳。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宝座上的圣母子》(局部)
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农夫的孩子都要去山上牧羊,其中有个小男孩非常喜欢画画,他常常一边放羊,一边用石头或小木棍,在泥地上、沙地上画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物。
有一天,佛罗伦萨著名的画家奇马布埃路过此地,看到他正蹲在地上画画,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说服了他的父母,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
从此这个小牧羊人走上艺术道路,并很快超越他的师傅以及同时代的其他画家,成为艺术史上最具开创性的画家——“欧洲绘画之父”乔托。
故事是这么流传下来的,孰真孰假,众说纷纭。无疑,故事为这位“欧洲绘画之父”,平添了不少戏剧性。

乔托(Giotto di Bondone,约1267-1337)
或许是受启蒙老师的影响,乔托继奇马布埃《王座上的圣母子》诞生20年之后,也创作了一幅同样题材的作品,此时,他的启蒙老师奇马布埃早已辞世。但他继续沿着老师开启的方向,又向前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乔托与奇马布埃《王座上的圣母子》对比图
1310年,乔托完成了这幅《王座上的圣母子》,画中的圣母端庄而慈祥,让人感觉她是生活中的一名普通母亲,人物充满了慈爱与亲和力。

王座上的圣母子
画中的圣母笼罩在充足的光线下,阴影凸显出了她秀美慈祥的脸部,面带浅浅的微笑。
圣母胸部微微凸起,撑起了几道浅浅的衣褶。膝盖处弯曲成自然的角度,使她稳稳地坐在彩色大理石装饰的宝座上。
圣母子两侧的圣徒和天使们摆脱了中世纪僵直的造型,他们侧身仰望着圣母。自然地围绕着圣母子,形成了一个有深度的空间。

乔托《王座上的圣母子》局部
《王座中的圣母子》虽保留着宗教画的神圣,但画面布局和人物的造型却尽可能地接近于真实。
人们似乎可以从画作的笔墨和色彩中,感到画家当时那种几乎从零开始的迈向真实的勇气和努力。
例如,宝座的框架不再是某种想当然的图形,而是有了接近于正确的远近纵深关系。

圣母子与王座纵深关系对比图
奇马布埃画中由于设想为石砌的宏伟宝座,从质地来看它比乔托画中的镂空宝座重得多,也显得端庄厚重,但整个宝座的“形象”却是很不真实的,人们不能从它各部分的对应关系看出它脚踏实地的真实感。
在乔托的画中,每个人物的前后左右关系,以及他们与宝座这个实体的结构性联系,都交代得很清楚,绝无模棱两可之处。

圣母子局部对比
最重要的还是人物形象,尤其是圣母形象的塑造,最能显出乔托作为西方近代艺术鼻祖的功力。我们可以看到旧艺术金线细描的拜占庭风格,现在已被大刀阔斧般的粗壮线条所取代。
圣母马利亚的形象具有刚刚做母亲的少妇的健美,她的衣衫虽然严实,却明显显现了丰满的体态和隆起的胸部,以至于评论家认为这是西方艺术从中世纪以来第一次在圣母像中表现真实的女性形象。

乔托《圣母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乔托由于注重写实而别开生面,他不仅表现了真实的女性形象,而且同时是在塑造一位坚强、朴实和庄重的女性。
这位几乎带有农家妇女气质的女性,身正胸挺,脸庞方正肃穆,鼻梁呈一条非常显著、竖直之线,与拜占庭风格侧头斜视、瘦弱苍白的圣母判然不同。
甚至婴儿耶稣不再是一个小大人而有了婴儿的稚气,众天使也不是与圣母相似的千篇一律姿态。

圣母形象
乔托所画的正侧面天使形象,他们专注的神情和姿态各有不同,令人难忘。最后一排圣徒刻画也颇具个性。
由此可见,正是在人物形象刻画的真实生动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现实主义表现方面,乔托开辟了西方新绘画的道路。

环绕圣母子的天使

圣母子座位下方的两位天使
关于《王座中的圣母子》
作品被视为“一幅开辟了西方新绘画的道路的画作”;
画面布局和人物的造型尽可能地接近于真实;
西方艺术从中世纪以来第一次在圣母像中表现真实的女性形象;
作品的现实主义表现,开辟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