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说12月7日是美国“活在耻辱中的一日”。一天后在东南亚,英国将遭遇丘吉尔所说“史上最大的灾难”。
文/全历史 Spencerrr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二天,日军向英属殖民地马来亚(现马来半岛及周边区域)发起海战。
从这一天起的短短5个月内,日军势如破竹:将东南亚地区的美、英、荷、澳所有的海、空基地都归己有,并重创了各国的海军和空军。(想了解珍珠港事变?请穿越到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日本国运之赌》)
日军进攻马来半岛路线
日军为何急于攻占东南亚地区?主要有经济和军事战略方面的考虑。
从经济方面看,日军想以东南亚为跳板,进而攻占南亚的荷属东印度群岛(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获取丰富的战略资源。
荷属东印度群岛主要以盛产石油著称,橡胶、生铁、锡等物产也极丰富,这些都是制造轮胎、枪炮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马尼拉和新加坡则分别是美国和英国的主要军事基地。
因此,如不先肃清美英势力、攻占两地,日本就无法进兵荷属东印度群岛。
前一天,日本人冒险偷袭美国珍珠港,就是想先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让他们无法对东南亚地区进行救援。
从军事战略方面看,日本只有成功占据了新加坡、马尼拉、中国香港等重要港口及军事基地,再加上自己手上已有的马绍尔群岛诸岛屿,才可以形成犄角之势,将东南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过,与日本疯狂进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英国政府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防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为什么英国政府如此消极呢?
主要是英国在“先欧后亚”思想的引导下,对东南亚的防御准备不足。
1921年,英帝国的防务委员会决定将新加坡变成“东方的直布罗陀”,开始建设海军基地。到了1940年,马来亚陆军司令邦德(Lionel Bond)中将认为要成功地保卫新加坡,就必须保卫整个半岛,仅靠海军基地不足以阻止日本的入侵。
然而这一建议一再被滞后处理,因为在人员和物资的分配上,欧洲战场显然占据着更高的优先级。
英国的防御主要基于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有袭击,将有足够的预警时间以便增援英国军队;第二、一旦发生攻击,在菲律宾建设军事基地美国会提供帮助。
事实证明,当时的英国军队正在欧洲与德国作战,美国珍珠港遭受重创,也没有精力前来支援。因此,这两个假设都没有成立。
可以说,英国基本没有把远东军事基地的防御放在心上。
1941年10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个多月,英政府还武断地说,在希特勒德国打败苏联之前,日本不会在太平洋发动战争。
自1939年起,日军在近远东区域增加了大量的军事部署。而英国当局知道在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部署又许多日军飞机,只是未曾把它放在眼里。
1941年12月8日,英国皇家海军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开始她的最后一次航行。
1941年,作为威慑,丘吉尔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巡洋舰——这艘大型巡洋舰曾在8月送他去和罗斯福会面并促成《大西洋宪章》的诞生,以及“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派往新加坡,组成了后来参加马来亚海战的Z舰队。
反观日本,则为了占领东南亚和太平洋广大地区做了充足的准备和周全的计划。
第一、开战前,日军极重视侦察敌情。
1940年夏,日本陆军参谋指派国武辉人少佐以外交官身份到马来亚进行情报活动。
考察中,他发现泰国边界至柔佛海峡的实际地形要比地图显示的复杂得多,半岛南北仅一条公路,两侧延伸着热带雨林,进攻路线需要提前精细地谋划。
诸如此类情况被上报到日本大本营,第25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则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最终的马来亚攻占行动比原定计划提前30天就结束了。
第二、日军率先夺取制空权、制海权,积极登陆配合作战。
8日进攻当天,日军航空兵对马来半岛和新加坡航空基地进行了多次空袭,将英国作战飞机大部分歼灭。上岸后登陆兵迅速抢占附近的机场,基本掌握了战场上的制空权。
9日下午,马来半岛的英军机场多已落入日军手中,英国皇家空军无法为海上行动提供空中掩护。在柔佛海峡外,毫无空中掩护的Z舰队在天气晴朗的下午被日军侦察机发现并追击。
10日,日军航空部队出动,两小时内将英国派来威慑日本的两艘大型军舰全部炸沉,死伤舰上军官及士兵超过800人。丘吉尔收到这一消息称,这场战争中他“从未收到比这个更直接的冲击”。
日本当然也没料到。传统战略思想下,英日当权者都未能预料日军的飞机能够将大型战列舰击沉。日军发现了Z舰队后,首先想到的,也是命令日本舰队对其进行阻击,并未仰赖附近的岸基航空部队。只是日本舰队远在南中国海,“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才让航空部队去应急。
这一战役证明了航空兵在海战中的威力,也说明集群飞机在与战列舰较量中占有的巨大优势。
马来海战其中一大重要意义就在于,这是首次航空兵以航行中的战列舰为交战对手,并将其击沉的战例。
第三、日本巧妙地利用了被殖民地的对抗情绪,曾打出“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旗号,正面迎合东南亚被殖民地人民的期待,运用媒体公关策略鼓动广大群众参与战争。受到蛊惑后,英军中曾发生过印度雇佣兵倒戈的事件多起,帮了日军的大忙。
然而,日本法西斯侵占各地之后便露出了凶暴的脸孔:大肆烧杀抢掠,实行残暴统治。比如,日本人在新加坡制造了和南京同样惨烈的大屠杀,按照新加坡官方的说法,有10万人惨遭杀害。
无论在战役上还是在战略上,马来海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次海战后,丘吉尔意识到:英美都大大低估了日军的空战效率。从而在对付德国的同时,也时时关注日本的动向。德国投降之后,英国、美国和前苏联就立即开始制定对日本的战略部署,加速了日军的投降。
历代评价
1. 我认为日本对付不了美英俄三国现在联合起来反对它。……只要我提到的舰队一到,尤其是开到一艘“英王乔治五世号”级战列舰,日本更会迟疑。这可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三卷
2. 新加坡过去是个象征——西方在远东权力的突出象征,因为这一权力所以能树立,所以能长久保持,就是靠的英国制海权。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新加坡建立一大海军基地总是百般强调,所以新加坡作为一个象征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战略价值。1942年2月,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新加坡,这件事正损害着英国和欧洲在亚洲的威信。
——利德尔·哈特,英国军事理论家、战略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