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鲁吉诺:他与波提切利、达·芬奇同门,最终成就了拉斐尔
在一个仍是哥特式的年代,绘画从他的复苏者奇马布埃的手中获得了这些生硬和枯燥的特征,直至最后出自佩鲁吉诺画派,研究了希腊人的作品,从不忽略自然的拉斐尔在某种程度上使艺术臻于最高程度的完美。

拉斐尔《佩鲁吉诺肖像》

板上油画 51 × 37cm 约1504-1506年

乌菲齐美术馆

在一个仍是哥特式的年代,绘画从他的复苏者奇马布埃的手中获得了这些生硬和枯燥的特征,直至最后出自佩鲁吉诺画派,研究了希腊人的作品,从不忽略自然的拉斐尔在某种程度上使艺术臻于最高程度的完美。

——弗朗切斯科·阿尔加罗蒂《绘画评论》

佩鲁吉诺是以真诚可爱的手法画祭坛画赢得普遍尊敬的大师之一。

——贡布里希

佩鲁吉诺《圣母的婚礼》

Marriage of the Virgin

木板油画 234 x 185cm 1502-1504年

卡昂美术博物馆

皮耶罗·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1445-1523),原名彼得罗·迪克里斯托福里·万努奇,后因其故乡在佩鲁贾附近的翁布里亚,而改名为佩鲁吉诺。

佩鲁吉诺早年家境贫寒,被父亲送至佩鲁贾一个不甚知名的画家工作室当徒弟,他夜以继日地发奋学习绘画,钻研画技。后来,佩鲁吉诺怀抱雄心,投靠佛罗伦萨韦罗基奥门下学画,成为波提切利、达·芬奇的同门。22岁的佩鲁吉诺便小有名气,不久加入佛罗伦萨画家行会。

1480年,佩鲁吉诺已声名远扬,与波提切利、吉兰达约一起被邀往罗马参与绘制西斯廷礼拜堂壁画。为了在短时间里多赚钱,他加快了绘画速度而重复单一绘画模式,在艺术上丧失了创造性

佩鲁吉诺《哀悼基督》(Pieta

木板油画 168 x 176cm 1494-1495年

乌菲兹美术馆

佩鲁吉诺笔下的人物常有相似的面容,同样精致、优雅、完美无缺却趋于僵板,这种特点在他晚期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至于许多人指出佩鲁吉诺的艺术笨拙没有新意,甚至遭到所有的新的艺术家的痛骂,佩鲁吉诺在佛罗伦萨风光不再,只好回老家佩鲁贾去了。

1523年,佩鲁吉诺卒于佩鲁贾附近的丰蒂纳诺。

贡布里希表示,佩鲁吉诺最成功的作品至少有一些表明他知道怎样获得某种程度的景深感却不破坏画面的平衡,同时,他也学会了达芬奇的“渐隐法”,以避免人物出现僵直、生硬的外表。佩鲁吉诺在画中牺牲了15世纪大师们热烈追求的忠实为自然写照,从而获得画面的美丽和谐。

佩鲁吉诺《弗朗西斯科·德尔·欧佩雷肖像》

Portrait of Francesco delle Opere

木板油画 51 x 43cm 1494年

乌菲齐美术馆

佩鲁吉诺的作品构图稳定,色彩明丽,人物造型典雅秀美,代表了翁布里亚画派风格。作品传世较多,在意大利中部影响较大。

佩鲁吉诺笔下的人物往往遵循同一原则,所以常出现相似的面容,同样精致、优雅、完美无缺却趋于僵板,这种特点在他晚期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由于佩鲁吉诺还是拉斐尔的老师,因而历史评价他对盛期文艺复兴美术有相当的贡献。

佩鲁吉诺《爱与纯洁的战斗》

Combat of Love and Chastity

蛋彩画 191 x 160cm 1503-1505年

卢浮宫

关于佩鲁吉诺

翁布里亚画派中仅次于拉斐尔的重要画家;

他是最早使用油彩的意大利画家之一;

他擅长画柔软的彩色风景、人物和面部;

晚年画风趋向于精致优雅、完美无缺却趋于僵板。

佩鲁吉诺《圣母子与圣凯瑟琳与圣罗莎》

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Catherine and St. Rosa

木板油画 86.5 x 63cm 1493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佩鲁吉诺《圣母子与天使》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an Angel

木板油画 64 x 127cm 1499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