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族英雄:从大唐小将到新罗海王,曾控制唐朝核心水域

在韩国,有一位著名的历史英雄人物——张保皋。在唐朝年间,张保皋荡除海盗,掌握了东亚海上贸易,是韩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开展海外经营的人。因此,在韩国,张保皋被视为民族英雄。

张保皋大约出生在公元787年,他的家族属于地方小贵族。因此,张保皋在少年时期可以得到最基本的文化和武力教育。当时的朝鲜半岛已基本上为新罗王国所控制,世家子弟需要通过军事或商业才能赚取功绩。鉴于本国的人才市场过于拥挤,临近的唐朝便成为张保皋的绝佳去处。

公元807年,张保皋与好友郑年走海路一同抵达了唐朝。巧合的是,在他们抵达前的2年,唐朝刚刚重建了位于江淮西南角的武宁藩镇,并需要为此招兵买马。张保皋与郑年都出生于军事化小贵族,非常适合担任此类角色。约过了10年后,两人便晋升为当地的军队小头目。

当时,唐朝像武宁镇这些陆续建立的藩镇,都不能控制日益松散的地区治安。许多海盗、水贼或走私团伙兴起,并经常大肆劫掠。广泛分布在黄海西岸的新罗人,就是主要的受害者群体。他们的钱财与货物总能吸引来强盗,自己却没法依靠唐朝驻军来保护自身安危。唐朝本身也没有类似海军的常设部队,自然对海岸线稍远的事情都懒得搭理。张保皋却认视其为重大机遇,决心利用自己的能力和阅历来执掌局面。

公元825年,张保皋离开武宁镇,返回本土向新罗的哀庄王请愿。根据他的要求,国王派其前往西南的贸易重镇清海,在当地的万多岛上建立海军基地。张保皋也就以类似领主的身份,成为当地的“小王国君主”。他利用宫廷的背书和自己的个人履历为号召,很快聚集起一支舰队,进行商业运输服务。由于自身具备很强武装,所以张保皋的舰队安全系数远比普通商船要高。这让张保皋只用3年就将队伍扩大到10000人。他还下令船队经常转向东方,同平安时代的日本港口进行货运贸易。一时间,整个黄海沿岸的主要港口都成为这支新罗海军的势力范围。

由于江淮流域是当时唐朝主要财赋产区,因此,慢慢掌控黄海的张保皋,实际上就有了威胁唐朝经济命脉的能力。而唐朝一贯在水军建设上没有建树,所以只能对张保皋舰队听之任之。以至于连长江下游的一些港口,也需要由新罗战船来进行保护。在公元840年时,张保皋还航行到山东沿海,建立起新罗风格的赤山法华院。类似的寺庙在当时的江淮沿海也非常普遍,成为新罗商人在唐朝境内完成买卖、物流、借贷或向导等工作的贸易站。

不过,就在张保皋的势力继续扩大前,新罗本国的内部矛盾却将其吞噬了。

公元839年,张保皋派出5000部下北上,参与替换国王的叛乱。但他的成功,反而更加引起本国大贵族势力的猜忌。在他们看来,张保皋的权势不断加强,一旦其不受控制,后患无穷。

张保皋自己也非常清楚问题所在,希望将女儿嫁给新罗文圣王,以跻身皇亲国戚行列。但在上层大贵族的联手阻击下,这个计划没有成功。北方的国王自己也开始觉得张保皋是个威胁,就在公元841年派人将其刺杀。由于忌惮万多岛的舰队残部,又在10年后将其全部裁撤。至此,张保皋的黄海霸业才算彻底结束。

不过,半岛先民在黄海地区的优势,依然维持了较长时间。随着江淮流域的经济衰退和唐朝的内敛政策影响,才终于在短时间内化为虚无。因此,张保皋的事迹就成为韩国历史上一个很难被超越的存在。其象征意义,等同于中国历史上的郑和、郑芝龙与郑成功。

2004年后,当代韩国也逐步将视野移向海洋。张保皋的大名就被用来命名许多重要事项。如海军引进德国技术建造的209型潜艇,就被命名为张保皋级。而在遥远的南极大陆,韩国人的第二座科考站也被命名为张保皋基地。可见这个名字本身,对于半岛居民来说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阅读数 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