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提切利《诽谤》:不安、迷茫、反思,不祥征兆扑面而来
晚年的波提切利面对社会的动荡,画风一改从前妩媚、忧郁、诗意的气息,画面的戏剧性透露着波提切利的不安,体现着他对于现实的迷茫,对于真理的渴望与探求。

波提切利《诽谤》(Calumny of Apelles

布上蛋彩画 62 ×91cm 1494-1495年

乌菲兹美术馆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擅于从文学作品中吸取题材。《诽谤》就是按照希腊作家卢西安对画家阿佩莱斯的一幅失传作品的描述而绘制的。

画面人物众多,表面看上去人物动态摇摆、散乱,但实际上波提切利在构思的过程中依然十分重视画面的连续性通过人物的手势、眼神、倚态、衣纹飘动的方向,形成画面的连贯

人物之间有疏有密,从整个动势上就布置出了整幅绘画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不同于以往诗意化的韵律,而是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戏剧性,仿佛有一种不祥的征兆扑面而来。

国王、“无知”和“猜疑”

画面中最右边坐在宝座上的是国王迈阿斯,因为得罪了酒神阿波罗所以长出了一对驴耳朵,驴耳朵象征着缺少思考的愚蠢“无知”“猜疑”正趴在国王的驴耳朵旁向他灌输诽谤之词。

丑陋的男人,“诽谤”和她的女仆“嫉妒”与“欺骗”,青年人

穿着深色袍子的丑陋男子向国王伸出手,企图控制国王的心灵。男子另一只手紧紧握着“诽谤”拿着火炬的手,火炬象征着“诽谤”所宣扬的谎言。“诽谤”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仆人 “嫉妒”(左)和 “欺骗”在编制长长的辫子,企图努力装饰她的外表。

“诽谤”另一只手拽着一位青年人的头发,青年双手合十,向上天祈祷,呼唤众神见证他的纯真。

“悔恨”和“真理”

戴着头巾穿着丧父的老妇人是“悔恨”,她被描绘为饱受摧残的样子。“悔恨”怜悯的扭过头去看着赤裸的一手指天的女性——“真理”,她是画面中唯一注意到“真理”的人。

宏伟的拱门和古希腊雕塑

画面的戏剧性透露着波提切利的不安,体现着他对于现实的迷茫,对于真理的渴望与探求。人物的背后是宏伟的拱门和各种古希腊雕像,不仅显现的是波提切利高超的技法,更是波提切利在努力的将古典的观念与基督教思想调和起来的体现。

古希腊雕塑

随着佛罗伦萨社会的动荡,美第奇家族被驱逐出了佛罗伦萨,法国人入侵,佛罗伦萨由圣马可修道院的修士萨布纳罗拉进行掌管。

萨布纳罗拉一改佛罗伦萨以前的奢华之分,提倡人们简朴生活,使得佛罗伦萨的人们又逐步回到了严格的基督教生活。

此时晚年的波提切利受其影响很大,以至于在其自身的艺术上又开始重新的思考,开始向宗教情绪回归,在佛罗伦萨的公共广场上烧毁了许多画作,绘画风格一改从前妩媚、忧郁、诗意的气息。

《诽谤》整体线条的使用相比之前更加的具有力度,柔和的气息转向了硬朗和朴拙,时代影响艺术家,艺术家反映时代,波提切利的绘画作品风格的边线不仅是他个人的探索,也是社会思潮变迁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线条的变化

上图:《春》约1482年

下图:《诽谤》 1494—1495年

关于《诽谤》

波提切利​​​​​​​晚年代表作之一;

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极具戏剧性的人物关系;

不同以往诗意化的画面,线条转向了硬朗和朴拙;

反映了波提切利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

阅读数 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