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的婚礼》:从学徒拉斐尔走向成熟的成名之作
这幅作品是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标志着拉斐尔青年时期作品的结束,同时拉开了成熟期的序幕。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

布面油画 170 × 117cm 1504年

米兰布雷拉宫美术馆

《圣母的婚礼》是一幕充满戏剧性的场面。画面前景仍以对称式设置人物,视觉中心是代表神的意志的主教主持,他站在中间正为二人主持婚礼,圣母玛利亚处于画面中心的左侧,她的丈夫约瑟位于右侧,他正将戒指戴在玛利亚手指上。

玛利亚的一侧是一群少女,在约瑟的一遍则是一群求婚者。根据此前的规定,手中树枝开花者便是玛利亚的丈夫,约瑟被选中,神的旨意让其他求婚者陷入痛苦和不安。

前景中的一位失败者甚至将树枝放在腿部折断。他的这一动作,也将可能会因对称显得生硬的画面变得更自然。

《圣母的婚礼》局部

中心人物的身后是一个教堂。底层为16个柱子构成的柱廊,中间为穹顶结构。有趣的是,拉斐尔的签名便写于门廊下。地面理石的透视故意提高了教堂的位置,使它可以完整而符合透视关系出现在我们面前。

为了追求精确的层次结构以及准确的比例,拉斐尔在绘制这幅画的过程中,甚至为教堂制作了木质模型。

作为背景的教堂

拉斐尔巧妙地运用透视使空间深远。画面取对称式布局,背景是直耸的多边形洗礼堂;拉斐尔大量使用水平线、垂直线和半圆形曲线,形成刚中有柔、简洁明快、整体变化和谐的美感。如广场石板的透视线,地面人物的阴影,使画面产生无限宽广的距离感和空间感。

拉斐尔对与光线与透视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向着一种诗意的几何美学发展。

佩鲁基诺《基督将天门的钥匙交给彼得》

木板油画 234 x 185cm1502-1504 年

卡昂美术博物馆

《圣母的婚礼》的构图样式、环境和人物配置皆模仿老师的佩鲁基诺画的《基督将天门的钥匙交给彼得》,人物造型除带有老师娴静优雅的风格特征外,开始显露自己独特的柔美风格

从此作中,也可以看到他从老师佩鲁吉诺那里学到的东西,以及拉斐尔与老师的区别。与老师相同题材的作品而言,两作构图几乎一样,虽然拉斐尔的画作仍受风格的影响和约束,但他追求将绘画的生气注入到传统画题中。

柔美的少女

《圣母的婚礼》题材取自圣经。但在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拉斐尔笔下,他赋予传统宗教题材全新的意义相比老师的作品而言,构图上并未摆脱窠臼,但画面均衡效果更明显,主题和人物表达得更为清晰,而圣母玛利亚和约瑟的形象则端庄文雅。

画中无论男女,形象都塑造得俊美,作者大量使用变化多样的曲线,人物的体态面貌、衣服的褶纹变化,都给人造成秀逸柔美之感。

拉斐尔对这幅画非常满意,第一次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Raphael Vrbinas”,以及日期标注:“MDIIII”。《圣母的婚礼》是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标志着拉斐尔青年时期作品的结束,同时拉开了成熟期的序幕。

“Raphael Vrbinas”

关于《圣母的婚礼》

拉斐尔成名之作;

拉斐尔赋予传统宗教题材全新的意义;

他在画中充分利用光线与透视;

画中显示拉斐尔的秀逸柔美之感。

阅读数 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