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8年,阿斯伯格的雷波尔多·洛林二世颁布政令,宣布帕拉迪那画廊正式向公众开放。画廊选址在皮蒂宫西侧(原美第奇家族住所),里面藏有来自美第奇家族各个分支收藏的500幅绘画艺术杰作。

20世纪初拍摄的皮蒂宫外景
皮蒂宫是佛罗伦萨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位于阿尔诺河左岸,远离市中心。正面长205米,高36米,砌以巨大的粗制石块,其广阔的花园沿着城墙的南部边缘延伸。

卢卡·皮蒂像
皮蒂宫早在1461年就已存在于世,根据关于这座宫殿的最早档案记录显示,当时佛罗伦萨的富商也是美第奇家族最有力的竞争者——卢卡·皮蒂(Luka Pitti)命人在波波利山上富饶的家族产业中建造了这座宫殿。
虽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年)断言这座宫殿的设计者是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但并没有任何契约文件可以证明。
在十五世纪时,这栋建筑比如今的规模要小,没有正面延伸的两翼,也没有朝向花园的深径。直至1473年卢卡·皮蒂逝世时,皮蒂宫仍未竣工。

埃利诺拉·托雷多肖像
1550年,埃利诺拉·托雷多(Eleanora Toledo)——科西莫·美第奇一世(Cosimo I de' Medici,1519-1574年)的妻子,以9000盾币(意大利古货币)的价格买下了皮蒂宫主体建筑和其他产业(花园、附属建筑和前面的广场)。但是,美第奇家族居住在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旧宫中,他们仅考虑将皮蒂宫改造为君主居所的新宫殿。
为完成皮蒂宫的修建及扩建工程,巴托洛梅奥·阿曼纳蒂(Bartolomeo Ammannati)保持了建筑正面规模的原貌,并将其进深扩大了两倍,同时增建了两翼。
16世纪末期,费迪南德一世(Ferdinando I de' Medici,1549-1609年)成婚后,皮蒂宫才正式成为宫廷官方住所,朱利奥·帕里奇——阿曼纳蒂的学徒将宫殿的正面加长变成如今我们见到的样子。

皮蒂宫设计图
费迪南德一世时期,由亚历山大·阿洛里和其工作室以日常生活为主题创作壁画的大敞廊完成装饰,帕西尼阿诺、雅各布·利果兹、贝尔南迪诺·波切蒂、克里斯托法诺·亚洛里(Cristofano Allori,1577-1621年)和卢多维科·奇科利负责的“红衣主教和外国贵胄区”也完成了装饰。

装饰华丽的皮蒂宫内部
1634年,费迪南德二世(Ferdinando II de' Medici,1610-1670年)成婚,推动了皮蒂宫最著名也是最令人欣赏的一轮装饰,即大公夏季寓所的装潢。乔瓦尼为其进行了湿壁画创作(即现在的银器博物馆所在地),“伟大的洛伦佐”在画中被反复颂扬;彼得·科尔多纳、萨尔瓦托·洛萨(Salvator Rosa)以及奇罗·腓力将宫殿的二、三层西翼代表处寓所的拱顶绘满了与寓言和占星学有关的壁画(即现在的帕拉迪那画廊所在地)。同时,在宫殿外部还设计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巴洛克风格花园。
18世纪初期,美第奇家族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由洛林家族取而代之,皮蒂宫成了该家族的居所。整个18世纪,宫殿内部进行了多次重新架构。比如斯图奇厅,又称白色大厅),而在结束了拿破仑的统治后,皮蒂宫的命运迎来决定性转机。
1828年,阿斯伯格的雷波尔多·洛林二世颁布政令,宣布帕拉迪那画廊正式向公众开放。画廊选址在皮蒂宫西侧(原美第奇家族住所),里面藏有来自美第奇家族各个分支收藏的500幅绘画艺术杰作。1834年,帕拉迪那画廊正式落成。
1923年起,与大公夏季寓所毗邻的数个房间被辟为银器博物馆,展览着餐具、家具、地毯、珠宝首饰、中国风格的工艺品等珍贵的收藏,展品时间跨度大,涵盖属于洛伦佐的花岗岩花瓶到维多利亚时代的金银细工首饰等藏品。房间内装饰着安杰洛·米盖莱·科洛那和阿格斯蒂诺·米代利所绘的迷人画作,他们利用巨大的具有欺骗性的视觉陷阱,让空间看上去更奢华宽广、富丽堂皇。
皮蒂宫部分珍藏作品

拉斐尔《多尼肖像》

拉斐尔《女子肖像》

提香《忏悔的抹大拿》

鲁本斯《战争胜利者》

拉斐尔《以西结的异象》

拉斐尔《托马索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