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娇的达·芬奇,任性的伊莎贝拉:留下一幅未完成的“蒙娜丽莎”
未完成的《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是达·芬奇的一幅传世佳作,如果达·芬奇不是如此任性,拒绝傲慢的夫人,完成后的作品,或许会成为另一幅《蒙娜丽莎》。
伊莎贝拉·德·埃斯特(Isabelle d'Este)不同时期的肖像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上,伊莎贝拉·德·埃斯特声名显赫,她是仅次于美第奇家族、米兰斯福尔扎家族的艺术资助者。

伊莎贝拉是少数同代学者首肯的女性之一,诗人尼科洛赞誉其为“世界第一夫人”,小说家班戴洛誉她“女中豪杰”,她更带着“文艺复兴第一女性”的光环。

伊莎贝拉出生于费拉拉城邦的贵族家庭,从小就接受严格的人文主义教育,孩提时代就能流利地使用拉丁语,还擅长歌唱、演奏鲁特琴。

年轻时的伊莎贝拉肖像

伊莎贝拉在年幼时,就许配给了曼图亚大公弗朗切斯科二世·贡扎加,1490年,两人成亲,婚后夫妻相亲相爱,正值青春的伊莎贝拉如“花朵般一样绽放”。

然而,好景不长,贡扎加与伊莎贝拉的弟媳发生婚外情,1506年后两人分开。据传,贡扎加最终于因寻花问柳染上梅毒而逝。

曼图亚大公贡扎加像

双面伊莎贝拉

感情受挫的伊莎贝拉将生活的重心放在文艺生活中。

雅各·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竭尽溢美之词:

……我们对夫人的判断,几乎全部依赖于在这位美丽的夫人庇护下数量众多的艺术家与著述者。另外,夫人自己的书信中则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为任何事情所动摇,沉着冷静,总是以观看恶作剧的态度应对事务的和蔼可亲的女性形象……

布克哈特盛赞:伊莎贝拉​​​​​​​夫人对艺术可以说独具慧眼。她虽然力量微薄,但看过她的集萃目录的艺术爱好者,无一不深受感动。

洛伦佐·科斯塔《女诗人加冕》,借此歌颂伊莎贝拉

作为艺术赞助人的伊莎贝拉,时常为艺术家们提供优越的创作条件,但她对艺术作品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她喜欢说服艺术家为她创作,并沉醉于讨价还价,对绘画主题的安排的干涉,对艺术家的工作时而鼓励、时而挑剔,极其有自己的主见。

在伊莎贝拉​​​​​​​约60岁时,她委托当时已名声赫赫的提香为自己作一幅肖像,然而,当她看到提香完成的画作后,颇为不悦——提香如实地展现了一个迈入老年,体态臃肿的埃斯特​​​​​​​。

提香《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1532年

在伊莎贝拉严苛的要求下,提香不得不为她画重画。

在新的肖像画中,伊莎贝拉​​​​​​​气质端庄、眼神明亮、皮肤细嫩,仿佛回到了20岁。

提香《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1534-1536年

或许会是另一幅《蒙娜丽莎》

1499年,达·芬奇离开米兰,开始长达几年的旅行。在曼托瓦,他受到最热情的接待,伊莎贝拉很早就请他为其创作一幅肖像。

在当时,拥有至高权势的伊莎贝拉​​​​​​​特因其勇气、智慧、博学和不俗的艺术品位深得众多艺术家追捧。达·芬奇无法推脱埃斯特​​​​​​​的请求,他打算先用黑石、彩色粉笔为她创作了一幅侧面像的初稿。

尽管伊莎贝拉​​​​​​​一直催促尽快完成初稿,开始创作油画作品,达·芬奇也只是含糊地应承着。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纸本 63×46cm1499-1500年

达·芬奇很快发现,那位被当时诗人赞誉为“事迹卓著,学识渊博的朋友,宽宏大量”的伊莎贝拉​​​​​​​夫人,只是一个刁钻、蛮横的女人,她只想让画家们为其创作歌功颂德的作品。

达·芬奇最终却离开曼托瓦,前往威尼斯,留下这幅未完成的画作。

即便《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是一幅未竞之作,但画作已经呈现出完美的头部和胸部比例,人物姿势娴静优美,完美的线性轮廓,眼睛凝视前方,与身体的转向形成对比。

该件作品也体现了达·芬奇推崇的“渐进式、理想化的肖像”——他试图创造出与普遍美相关,栩栩如生的完美肖像。

《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与《蒙娜丽莎》面部对比

洛伦佐于1500年3月13日写信给侯爵夫人的信中提及:“达·芬奇在威尼斯向我展示了你的女士肖像。栩栩如生,画得很好,不可能更好。”

即便今天再看这幅未完成之作,《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也是达·芬奇的一幅传世佳作,如果达·芬奇不是如此任性,拒绝傲慢的夫人,完成后的这幅作品,或许会成为另一幅《蒙娜丽莎》。

两作面部比例对比
《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虚拟图与《蒙娜丽莎》对比

阅读数 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