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降临其身,他一定是上帝的朋友——米开朗基罗《摩西》
《摩西》是现代雕像界无法企及的杰作,古老雕像中最多能有与其齐名的…… 雕像面部除了具有完美感,还透露着一种神圣凛然的王家气质,当你直视其面孔时,甚至有想要用面纱将其遮住的冲动……

《摩西》(头部)

摩西塑像艺术效果的巨大秘密就在于人物内心的烈火和外在姿态的冷静两者之间的艺术对比。

——康德

在这样的艺术珍品面前,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震撼。

——弗洛伊德

米开朗基罗《摩西》(Moses

大理石 235 × 210cm约1513-1515

罗马圣彼得锁链堂(San Pietro in Vincoli, Rome)

这座雕像是现代雕像界无法企及的杰作,古老雕像中最多能有与其齐名的…… 雕像面部除了具有完美感,还透露着一种神圣凛然的王家气质,当你直视其面孔时,甚至有想要用面纱将其遮住的冲动,因为那摄人心魄的美丽和光芒好似神灵转世……光滑的大理石表面喻示着上帝将神圣降临其身……今天的摩西一定是上帝的朋友……

——乔治·瓦萨里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寝设计图

1516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寝的中心装饰部分——《摩西》,现展示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镣铐教堂。

在最初的设计中,米开朗基罗计划将摩西和保罗雕塑成占有支配地位的两尊坐像,柏拉图主义认为:两位圣人通过完美的综合智慧行为,在现实获得不朽精神的人的最高境界。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寝图

然而,和尤里乌斯二世陵寝庞大计划一样,米开朗基罗的设计落空。

1505年,尤里乌斯二世要求米开朗基罗为其设计陵寝,米开朗基罗的设计原有47尊雕像,但不久他又被要求参与改建圣彼得大教堂工程,绘制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创世纪》,陵寝工程被迫搁置,直到1516年米开朗基罗才完成墓地中的《摩西》雕像。

《摩西》头部

根据《圣经·出埃及记》所载,摩西作为古代以色列人的领袖,也是最受神恩宠的先知。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摩西本是一名弃婴,被法老女儿收留,在宫中长大。他曾亲自和上帝交谈,受他的启示,带领几十万男女老幼走出埃及,寻找自由,并在红海彼岸的西奈半岛过上安定的生活。在这里,摩西为希伯来人订立了十项律法,名为《摩西十诫》。

据说,在逃亡埃及途中,上帝在荆棘丛中呼唤他,他的兄弟见摩西迟迟未归,便号召以色列妇女捐出自己的金饰,铸成一头金牛,让人膜拜。归来的摩西得知此事,愤怒不已,将兄弟和崇拜金牛者悉数杀死。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表现的就是摩西震怒的这一刻。

臂靠在《十诫》板上的《摩西》

在作品《摩西》中,米开朗基罗不仅表现出作为立法者和政治家的气度,还突出摩西作为思想家和史学家的神学气质。

摩西正襟危坐,庄严肃穆,一手臂靠在《十诫》板上,一手紧握石板,左手还捋着长长的胡须,长须卷曲,在大理石上的头发被米开朗基罗雕刻地精致、柔软、轻飘,一丝不乱。

米开朗基罗有意夸大摩西的胡须,一方面让其成为君王的象征,另一方面,摩西手捋的胡须,转折和动态传达出他内心的激愤之情。

《摩西》面部

至于雕塑的面部,瓦萨里则如此赞美:更不必提摩西的面部多么精美,那具有一个真正的圣徒和令人敬畏的君主所具备的一切气质。康帝维将《摩西》描述为表现沉思者的态度,“他的面部充满圣灵的荣光”。

《摩西》头部

据《圣经》所载,摩西立法时已年逾80,而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中,摩西是以一个壮年男子的形象出现。他双目炯炯有神,与其它画像或雕塑有所不同,摩西头上有两只角。据说,在拉丁文中,角是“力”的象征,摩西的两只角象征权力、威严与刚毅。

在雕塑群中,摩西左右两侧分别为《圣经·旧约》中雅各的两位妻子:拉结和利亚,两尊雕像也是米开朗基罗所刻。

摩西与两侧的拉结和利亚

关于《摩西》

米开朗基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以一个壮年男子的形象表现老年的摩西;

作品抓住先知摩西震怒的那一刻;

摩西内心的烈火与外在姿态的冷静形成对比;

米开朗基罗通过摩西胡须的转折和动态,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激愤之情;

摩西的面部充满圣灵的荣光。

尤里乌斯二世陵寝全景

不同角度的《摩西》

《摩西》面部

《摩西》手部

《摩西》腿部

阅读数 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