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洛德祭坛画》已经不再是那种书籍插图式的小品,取而代之的是纪念性,画面中的人物也有了世俗性。艺术家将发生的宗教场景放在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

话剧《哈姆雷特》剧照
戏中戏,暗示复仇的捕鼠器
在莎翁名剧《哈姆雷特》中,王子为了查出弑父真兄,自编自导了一出谋杀案的戏剧,以表演还原了哈姆雷特叔父弑兄娶嫂的过程。
哈姆雷特想要以这出戏作为试探叔父的“机关”。叔父看了戏后既惶恐又震怒,王子便认定了他即是弑父仇人。当被试探的叔父问哈姆雷特“这演的是哪一出?”看戏入迷的王子一语道破——这是“捕鼠器”,捕鼠器已经启动,哈姆雷特复仇的脚步随即开启……
学者约翰·多布勒(John Doebler)在《戏中戏:哈姆雷特中的魔鬼陷阱》中指出,捕鼠器在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符号,具有强烈的宗教伦理意义。恶人在自以为是时迎来毁灭,这是捕鼠器所具有的戏剧反讽。
哈姆雷特借“捕鼠器”,一语中的,既直指叔父令人唾弃之恶,也寓言自己殉道者的命运:像成为诱饵的耶稣一样,舍身除恶。
在《哈姆雷特》中,王子为什么会说这是“捕鼠器”?最早的源头,还得从画作《梅洛德祭坛画》中的“画中画”说起。

罗伯特·康平《梅洛德祭坛画》(The Mérode Altarpiece)
木板油画 148.5 x 119.8cm 1425-1428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画中画:具有寓意的捕鼠器
《梅洛德祭坛画》是出自弗里麦勒修道院,被认为是罗伯特·康平所作的。这是一幅三叠式的祭台画,两边的小画向内对折则可以保护中间的画,祭坛画这种形制可以给艺术家提供一个连续的空间,与手抄本的插画相类似,通过一系列图像,完成一个叙事性的表达。

罗伯特·康平《天使报喜》(The Annunciation)
(《梅洛德祭坛画》中屏)
木板油画 64 x 58cm 1430年
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
中间的画面为《天使报喜》,也叫《受胎告知》,天使长百加列向着正在看书的圣母玛利亚报喜,告诉她即将诞下上帝之子。画面的环境标明了艺术家将发生的宗教场景放在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

正在制作捕鼠器的约瑟
左边的小幅叫做《拜见圣母》,右边的小幅叫做《约瑟的作坊》,背景中的建筑标示出了事件发生的具体位置。
玛丽的丈夫圣约瑟夫在木工作坊内,他身旁的桌上放着未完成的捕鼠器。在他身后,一架已经完成的捕鼠器被放在朝外的窗台上。实际上,这一场景源自圣奥古斯丁的教义:上帝的十字架就是一个捕鼠器,他以自己为诱饵,牺牲自己抓住了魔鬼撒旦。( The cross of the Lord was the devil's mousetrap: the bait which caught him was the Lord's death. )
实际上,罗伯特·康平描绘的木匠商店中的斧子、锯子和前景中的水准尺都是具有宗教的象征意义。
从画面上来看,《梅洛德祭坛画》已经不再是那种书籍插图式的小品,取而代之的是纪念性,画面中的人物也有了世俗性。圣母玛利亚的脑袋上没有了圣光,所处的环境是很日常的家庭中,如果不是那位长着翅膀的天使,则丝毫看不到宗教的气息。

画中的圣母
但是从场景的布置来说,不仅仅是装饰功能,依然的具有宗教的象征功能,书、熄灭的蜡烛、铜盆、毛巾、挡火板,都在不同的角度上体现了圣母玛利亚的圣洁和使命。
桌上放着一个刚刚熄灭的蜡烛,蜡烛还飘着袅袅升起的烟,意喻圣子“像一阵风”降临到使徒身边。桌上陶瓷花瓶里的百合花、圣母背后的白毛巾都寓意着玛利亚的童真和纯洁。

画中的各种细节都具有宗教寓意
墙上挂着一个铜质水壶,阳光从墙侧的两扇窗照进来,给容器投下了虚幻的两处阴影。一个小天使手握十字架,从窗口中飞进屋内,直视着玛利亚的方向。

刻画仔细的铜质水壶和带着十字架的天使
祭坛画的捐赠者是皮特·安热尔布雷施特及其妻子,他们二人被安排在了左边那块嵌板上,面朝右向房中的圣母玛利亚进行跪拜,被允许见证着重要的一刻。
这对夫妇被罗伯特·康平安排在了一个封闭的花园内,花园里所描绘的草莓、紫罗兰、车前子,都是与圣母玛利亚的美德有关,尤其是圣母玛利亚的谦卑。
这幅画的独到之处则在于光和阴影的处理,罗伯特·康平注意到了多种光源和物体阴影之间的重叠的关系。画家甚至考究地描绘出门板上每一颗钉子的细节,使他们闪闪发光,门锁在阳光的投影下也在门板上留下了倒影。

皮特·安热尔布雷施特及其妻子
就如《天使报喜》,画面的光源并没有明确的来源于后方的大窗户和左边墙面上的两个圆窗户,而是因为不同方向的光源,使得物体形成了多重阴影,像挂在墙上的面巾、铜盆,打开的两扇窗户,桌子上的花瓶、烛台,都因为不同方向的阴影而形成了重影。这些重影与圣母玛利亚衣褶上形成的光亮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这是意大利绘画中所没有出现的情况。
但是《梅洛德祭坛画》仿佛没有使用正确的透视法,圣母玛利亚旁边的圆桌看起来很别扭,她倚靠的长椅被拉得过长了,墙上横挂的面巾没有与天花板的透视线达到平行,一切乍一看起来是正常的,但是仔细分析其中的许多物品却又是错乱的。

圣母玛利亚背后错乱的透视
画作的本身看起来是超自然的,康平有意模拟一个现实世界,将所有的物体都尽全力的描绘得精致准确,色彩和质感尽可能真实。油画颜料的发明让色彩的细节得以充分表达,亮色丰富而又有深度,由亮至暗过度的自然而又流畅,在一定的程度上超过了许多宫廷艺术家那些细碎少量的自然主义。

约瑟背后的窗外
康平是一位满足市民阶层绘画作品需要的画家,这些小市民没有达到富可敌国的地步,但还是能够承担得起为家中定制三联画的程度,尺寸比公共教堂要小一些,这也为康平这类的画家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将所有的细节构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系统。也因此这也折射出了宗教与世俗相结合的现象,而《梅德罗祭坛画》则是这种现象的最好例证。

赞助人画像背后的看门人
关于《梅洛德祭坛画》
艺术家将发生的宗教场景放在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
画作委托人也出现在了画作中;
建筑标示出了事件发生的具体位置;
画面人物也具有了世俗性;
场景的布置,依然的具有宗教的象征功能;
画作的独到之处则在于光和阴影的处理;
作品仿佛没有使用正确的透视法;
画家有意模拟一个现实世界。

约瑟芬正在制作扑鼠器的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