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蒙娜丽莎的好邻居,也是让教会颤栗的“欢乐颂”——委罗内塞《迦南的婚礼》
委罗内塞深信生活就是美和欢乐。他不遗余力地描绘着威尼斯上层社会挥金如土的享乐生活,借宗教题材表示世俗的场面,华冠丽服、美味佳肴、及时行乐,画家将人文主义的思想栩栩如生地搬到了画面之上。

委罗内塞《迦南的婚礼》

The Wedding at Cana

布面油画 990×666cm 1562年

卢浮宫

在卢浮宫,《蒙娜丽莎》有一个好邻居,那就是《迦南的婚礼》,作品是委罗内塞最著名的作品,画作高达7米,宽10米。

“迦南的婚礼”这一故事取材自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二章“耶稣在迦南变水为酒”基督参加迦南城一户贫穷人家的婚礼,婚礼中酒喝光了,基督暗中显现神迹,把六缸水变成了酒。

倒酒的杂役

《迦南的婚礼》创作于1562年,是委罗内塞为圣乔尔奇奥·马齐奥尔修道院饭厅创作的一幅宗教题材的画作,也是其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这幅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当时威尼斯现实社会的一个写照,它真实地反映了还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一个侧面。

气派的阳台

装饰典雅的柱廊和远方的建筑

《迦南的婚礼》虽然取自于《圣经》故事,但画中的场面和一切陈设并不像是新约中所述的贫困之家的婚礼小宴,而是威尼斯上层社会豪华、盛大的宴会的真是写照:光线明亮而又宽敞的阳台、装饰典雅的柱廊、高贵的器皿和美味的佳肴,人们身着华丽的服饰,珠光宝气,画面洋溢着奢华、欢乐的气氛。

三层人物

委罗内塞时代的威尼斯,国势旺盛、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富商权贵十分富有,因而委罗内塞笔下的婚礼也就变成了威尼斯上流富豪之家的婚礼场景。

准备佳肴的厨师

画家根据世俗的习惯,将参加婚礼的一百三十多位客人分为三层:基督和他的门徒以及其他贵宾位于宴席中心凹字形的餐桌,餐桌前是忙碌的仆役和演奏的乐队,桌后的露台是正在制作美食的厨师、杂役和其他宾客。

黑人、侏儒,手里拿着类似蛇的表演者

耶稣和圣母、圣徒们在宴会上也和常人一样举杯饮酒,谈笑风生。在为数众多的宾客中,有盛装的威尼斯商人,有身穿东方式奇装异服的仆人、乐师、小丑,有饱饫珍馐的年轻人,有身穿华丽服装的漂亮贵妇,还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中有的在纵情狂饮,有的已经酩酊大醉,有的还在那里奏乐歌唱。

当时的社会名流

在画面中,委罗内塞还描绘了许多世俗世界中的著名人物: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査理五世、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法国王妃爱伦娜、土耳其苏丹沙里蒙一世、英国女王玛丽亚、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的女友维多利亚·卡罗娜。

画家与音乐家

画家本人也在画面之中。前排的那支乐队就是由威尼斯画派三杰”提香、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组成的。弹奏大提琴的是提香,穿着白色衣服正演奏中提琴的是委罗内塞,穿着绿衣服演奏中提琴的是丁托列托。除了他们,还有威尼斯画派的雅各布•巴萨诺 ( Jacopo Bassano),他在演奏短号;提香左边正在演奏小提琴的是音乐家迭戈·奥尔蒂斯( Diego Ortiz),右边是诗人彼得罗·阿雷蒂诺( Pietro Aretino)。

宗教题材到了委罗内塞手中,已经世俗得有些庸俗了。

耶稣与热闹的氛围格格不入

委罗内塞并未将绘重点放在耶稣的神迹上。除耶稣正襟危坐之外,其余的人都不拘形迹,陶醉于享乐之中。被嘈杂人群所包围的耶稣坐在画面的中央,神情严峻却显得孤立。周围的人各自忙着交谈与欢乐,乐师尽情演奏,仆人穿梭其间,根本没有人理会耶稣。

神情严峻的耶稣

至高无上的神显得与这喜庆狂欢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如果去掉耶穌的形象或是换上随便一个王公贵族,似乎也不会破坏整个画面的完整性。

欢乐的威尼斯人

在画中,画家委罗内塞试图告诉我们:幸福、快乐不是基督、圣母带来的,而是威尼斯人自己创造的,不要把幸福寄托于基督、上帝,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委罗内塞深信生活就是美和欢乐。他不遗余力地描绘着威尼斯上层社会挥金如土的享乐生活,借宗教题材表现世俗的场面,华冠丽服、美味佳肴、及时行乐,画家将人文主义的思想栩栩如生地搬到了画面之上。

享乐的威尼斯人

在《迦南的婚礼》中,他对耶稣无足轻重的安排,透露出委罗内塞对神迹的轻蔑,让我们看到了威尼斯沉溺于奢华享乐的景况,但也某种程度地反映出当时教会中人虽披着宗教的外衣,行径却已偏离信仰纯净朴素的本质,与一般世俗无异的腐化乱象。

《迦南的婚礼》在完成之后,一直挂在修道院,直到1797年被拿破仑掠走,作品在运送至巴黎途中,被切割成两部分,之后又重新复原在一起。

二战期间,《迦南的婚礼》被运送到法国其他城市保存。1989年,卢浮宫会花费百万美金,对其修复,修复过程中,因巨大的画框未被放稳,画作倒地,致使画布裂开了4英寸的口子,破了五个窟窿。

阅读数 3.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