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勃鲁盖尔以人物的表现阐释了主题,注定失败的举动将带来不可预见的影响全人类的后果,语言混乱,种族互斗。

勃鲁盖尔《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
木板油画 114 × 155cm 1563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在《创世纪》中,记载了建造巴别塔的故事:那时的人们都是讲同一种语言和口音,他们想建造一座城池和一座高到可以通天的塔,让世人有一个共同的归属。

未完成的巴别塔
上帝耶和华看到人们正在建造的塔,认为如果他们完成了高塔,那么这世上就没有什么是他们完不成的了,于是他施展法术,让建筑工人们拥有了不同的语言,互相无法沟通,并把人们散落到世上各个角落,让他们无法聚集。

挤压在画面左侧的城市
《巴别塔》整个画面宏大而饱满,为了突出巴别塔的庞大和高耸,勃鲁盖尔让塔身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通天塔坐落于海边,庞大的身躯将一旁的城市挤压到画面的左侧,繁荣的城市显得极其渺小而又不起眼。

云霄之上的塔身
为了突出塔身高度,在塔身周围漂浮着几朵白云,而塔顶则紧紧的贴着画面顶部,给人一种突破云霄之感,建筑的体量以一种绝对的力量感给观者视觉冲击,强调画作的主题。

宁录王和石匠
在画面左下角描绘的情节中,拥有着东方至尊王权的宁录王前来查看建造情况,争吵的工匠们已经散去,剩下几个石匠拜倒在他的面前叙述着正在发生的事情。

正在建造的工人

正在建造的工人
画家以人物的表现阐释了主题,注定失败的举动将带来不可预见的影响全人类的后果,语言混乱,种族互斗。

建造中的巴别塔

各种建筑工具
在宏大的构图下,勃鲁盖尔同样注重细节的描绘,如各种工程和建造技术以及在塔底的吊车、绞车等等工具的精微细节。
《巴别塔》除了维也纳版本外,在鹿特丹另有一个小版本,它仅有维也纳版本的一半大小,画面去掉了宁录王和城镇的场景,仅以一座在荒凉贫瘠的土地上拔然而起的庞大的巴别塔示人,更加强调了一种压抑的宿命感——这个蛮干的工程注定会失败。

勃鲁盖尔《小巴别塔》(TheTower of Babel)
木板油画 60 ×74.5cm 1563年
鹿特丹博伊曼斯·范博宁恩美术馆
关于《巴别塔》
画作主题来源于《创世纪》;
建筑体量以一种绝对的力量感给观者以视觉冲击;
在宏大的构图下,勃鲁盖尔同样注重细节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