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吕内瓦尔德:哥特式绘画的最后一位大师
在伟大和才能方面,唯一一位可与丢勒媲美的德国画家,竟然被我们遗忘到连他的名字都不敢肯定的地步……他就是被誉为“德国哥特式绘画的最后一位大师”的格吕内瓦尔德。

在伟大和才能方面,唯一一位可与丢勒媲美的德国画家,竟然被我们遗忘到连他的名字都不敢肯定的地步……

——贡布里希

格吕内瓦尔德雕像

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unewald,1470-1528年),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生于维尔茨堡,1528年8月31日卒于哈雷。虽然处于变革激烈的文艺复兴时期,他仍坚持中世纪哥特式传统,是德国哥特式绘画的最后一位伟大代表艺术家。

格吕內瓦尔德的艺术师承不详,可能从莱茵河中游一带的地方画师习艺,但他也学习了文艺复兴的新技怯,并精通建筑与水利工程。

1509年起,格吕内瓦尔德开始担任美因茨大主教的宫廷画师与艺术监管人。1510年,因受委托为丢勒的祭坛画《圣母升天》的侧翼描绘四个使徒,使他在当时画坛声名鹊起。

然而,在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期间,人民由于生活贫困,对宗教的箝制也深表不满,他因同情改革,捍卫新思潮,于1526年被大主教解职,后迁居法兰克福、哈雷等地。1528年8月31日于哈雷去世。

《伊森海姆祭坛画》全景

格吕内瓦尔德擅长擅长于祭坛画,最杰出的代表作为15l0-1515年期间创作的《伊森海姆祭坛画》,此作包含多幅的宏伟巨构,包括基督诞生、受刑、复活以及圣安东尼故事等6幅画作,件件都属精品。《伊森海姆祭坛画》也带给“晚期哥特艺术表现悲痛与神秘感的大师”这一称号。

格吕內瓦尔德其他重要作品有《圣埃拉斯穆斯和圣莫里斯》、《林丁加尔特祭坛画》《匍匐在地的圣彼得》以及3幅比伊森海姆祭坛画中基督受刑图较小的同名图画(分藏于巴塞尔、华盛顿、卡尔斯鲁厄三地)。

《基督受刑》(华盛顿美术馆版)

格吕內瓦尔德这些宗教题材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德国民间宗教思想的活跃,并接近于平民群众对基督教义的新理解,它们不仅以其艺术特色引人注目,而且忠实反映了促成宗教改革的那个动荡的时代环境。

在美术史,丢勒为世人所知,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格吕内瓦尔德都被人们所遗忘,甚至在其生涯最低潮,被视为“丢勒成功的模仿者”。尽管只有10多幅油画,30多幅素描留存于世,但格吕内瓦尔德对光和色的处理对17世纪欧洲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德国文艺复兴画家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位。

格吕内瓦尔德的宗教画以其富有想象力的强烈色彩和激荡的线条表现而著称,他追求比较强烈的明暗对比和色彩对比,增强激越情绪表达和渲染的效果,其擅长在绘画中赋予色彩以悲剧性的笔触,具有震撼的表现主义因素,他常用扭曲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死亡与痛苦、幻想与病态是他的绘画形象的基调,其风格甚至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

《伊森海姆祭坛画》局部

关于格吕内瓦尔德

德国哥特式绘画的最后一位画家;

他曾担任美因茨大主教的宫廷画师的职位;

《伊森海姆祭坛画》是其最具代表性作品;

他被誉为表现悲痛与神秘的大师;

其风格甚至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

《伊森海姆祭坛画》卡尔斯鲁厄版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