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荣耀之美,锡耶纳骄傲之源:杜乔《王座上的圣母子》
在《王座上的圣母子》中,杜乔通过描绘富有生命的场景令神圣的人物形象变得鲜活,充分表现了天国的荣耀之美。作品在结构和设计上有突破性变化,对未来的国际哥特风格演变产生巨大影响。

杜乔的《庄严圣像》进入大教堂时举办了盛大庆典,关于庆典的记录见证着这幅画作对整个城市的重要性。它是锡耶纳市民骄傲的源泉,也是圣母庇佑该城的有力体现。

——H·W·詹森

《王座上的圣母子》(局部)

1311年6月9日中午,锡耶纳大教堂迎来一幅新的祭坛画。

那天,所有的商店都关门停业,孩子们在中心广场上欢乐地摇着铃铛,骄傲的锡耶纳人排起了长长的游行队伍,迎接这一伟大作品的诞生。

王座上的圣母子

杜乔·迪·博尼塞尼亚

负责这件作品创作的画家时杜乔·迪·波尼赛尼亚,生于13世纪中期,是中世纪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被称为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

杜乔确实很神秘,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记载很少,以至于他确切的出生、逝世年份我们无法知道。

据说杜乔早年曾到君士坦丁堡,跟随一位神秘的拜占庭画师学艺,因此他的绘画风格有着很强的拜占庭特色。1308年,教会委托杜乔为锡耶纳大教堂绘制一幅祭坛画。杜乔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一战成名。​

带有杜乔头像的银币

现在陈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三楼入口处的展厅中的《庄严圣像》祭坛画,与之共同陈列的是另外两幅同一主题的祭坛画《王座上的圣母子》,作者分别是乔托奇马布埃

他们三位是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

杜乔《王座上的圣母子》(正面主体部分)

杜乔为锡耶纳大教堂创作这幅祭坛画《庄严圣像》,是一组由多屏连接而成的空前巨构,绘制于1308至1311年。

祭坛画两面都有画作:正面由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是位于中央部分的《王座上的圣母子》,上面和下面分别为圣母的晚年生活,及耶稣事迹的装饰画(现已不知去向);背面画的是耶稣的圣迹。

杜乔《王座上的圣母子》(背面)

正面主体部分画面以金黄调子为主,配以红黑两色,整个场面华美、灿烂。这也是锡耶纳画派的重要特征——基于拜占庭时代的马赛克和泥金装饰手抄本的影响,强调装饰性特质。

画中圣母身披蓝色斗篷,圣婴坐在她的膝上,天使和使徒对称地分布两侧,锡耶纳的其他主保圣人跪在第一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姿态并凝望着圣母。

由于杜乔对光线塑形的研究,人物的身体、面庞与双手,都充满了生命的三维立体感。

《王座上的圣母子》人物面部

宝座上饰以粘致的镂空花纹图案,精心刻画的大理石宝座在透视手法的运用中向前伸展开,衬托出圣母的高贵与神圣。

杜乔在宝座底部的签名表明了他对这件作品引以为豪:“圣母啊,请赐予锡耶纳和平,请赐予杜乔生命,因为他如此敬绘了您。”

《王座上的圣母子》中的圣母子形象

《圣经·旧约》中的预言家人物在他们上面的尖顶中。左右两侧的天使们并不是僵硬地直视着画面外,而是低声相互交谈。他们的衣褶如波浪般优美地垂下来,展现出东方华丽织物的细腻和柔软。

在《王座上的圣母子》中,杜乔通过描绘富有生命的场景令神圣的人物形象变得鲜活,充分表现了天国的荣耀之美。

圣子相

《王座上的圣母子》尽管受拜占庭程式化的传统影响,构图稍嫌拘谨,但对人物的优雅刻画使它成为了细入微的雅致风格的早期范例。这件祭坛画的背面是26幅小型的基督受难场景。

为了让人们近距离观看,画面描绘地异常紧凑。在祭坛背面下方,原有很多叙事场景,现在中间部分只剩下26块。重新组合起来的故事,讲述了“基督受难”的经过。从“进入耶路撒冷”到“前往以马仵斯之路”。

背面中部的基督圣迹系列组图

杜乔在记录基督审判的全部故事时,拆分成为多个场景,这让他可以在某些细节上探讨“公正”这一主题。艺术家通过纤细、微妙的笔法,传达出基督教牺牲和救赎的信息。

尽管杜乔的祭坛画继承了希腊到拜占庭的绘画传统,但他明显受到法国哥特传统的灵感启迪。《王座上的圣母子》在结构和设计上有突破性变化,对未来的国际哥特风格演变产生巨大影响。

正面尖塔中的先知

关于《王座上的圣母子》

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杜乔的代表作;

是一组由多屏连接而成的空前巨构;

正面主体部分画面以金黄调子为主,强调装饰性;

人物充满了生命的三维立体感;

对未来的国际哥特风格演变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数 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