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世纪,宗教在佛兰德斯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宗教艺术的委托在佛兰德斯社会的各个阶层都非常流行。

《根特祭坛画》(Ghent Altarpiece)
木板油画 3.4 ×4.6m 1432年
根特圣巴沃主教座堂
位于根特圣巴沃大教堂中的《根特祭坛画》是当时佛兰徳斯最大、最受属目的祭坛画之一。根特市长(首席行政长宫)若多屈斯・维德和他的妻子伊莎贝尔・勃鲁特向扬·凡·艾克委托了这件三联画(由三块画板组成)。

凡·艾克:光学革命
2020年2月1日,比利时根特博物馆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关于凡·艾克的展览——“凡·艾克:光学革命”展。《根特祭坛画》作为重头戏,被放置在展览的中心位置,这也许是它最后一次“走出”圣巴沃大教堂。
《根特祭坛画》是由24个画面组成的组画,这件复杂作品的基本结构是一幅中央画幅加两块侧屏的三联画,这是南尼德兰祭坛作品的标准样式。通常祭坛都是关闭的,只能看到它外部的嵌板。

祭坛画闭合时
外部画面分上中下三层:

先知与预言家
上层是旧约中的先知撤迦利亚和弥迦,中间是古典神话中的女预言家,他们的预言宣告了基督的到来。
中层表现了受胎告知,中间的嵌板精心描绘出了画面中窗外的佛兰德斯城市景色。

供养人夫妇、圣约翰和洗礼约翰
下层是模仿雕塑色彩的单色画手法描绘的圣约翰和洗礼约翰。两侧是捐赠者夫妇,他们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正在祈祷,度诚地注视着绘制出来的仿石雕像。
祭坛只有在节日或星期天才会打开,打开时还伴有音乐。坛画开启后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华丽而庄严的图画。

圣母、上帝、圣洗礼约翰

奏乐的天使

亚当与夏娃
内侧的画面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的中央三幅是上帝、圣母、圣洗礼约翰,两边画着奏乐的天使和亚当夏娃。在圣母和圣约翰头顶的拱形中,镌刻着对圣母的德行与纯洁以及圣约翰作为基督的先行者之伟大的赞美铭文。

上帝上方的铭文
意义深刻的铭文在上帝的上方,意思是:“全能、神圣而威严的上帝,给我们带来一切胜利,他温和而仁慈,他是最慷慨的施予者,因为他的慷慨是无限的。”

上帝脚下的铭文
在上帝脚前王冠后面的台阶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在他的头上,永生没有死亡;在他的额头,青春永驻而不会衰老;在他的右侧,快乐而没有悲伤;在他的左侧,安全而没有恐惧。”

《羔羊的礼赞》
整个祭坛画强调了一个核心主题——救赎。尽管由亚当和夏娃所象征的人类是充满罪恶的,但是他们仍将由于上帝而得到救赎,出于他无限的爱,为了拯救人类而奉献出自己的儿子。

神圣的仪式
下面一层的内容扩展了上层的象征意义。中央是主画《羔羊的礼赞》,左边两幅画着公正之师和基督的军队,右边两幅画着苦行僧和朝拜者。

牺牲的羔羊
《羔羊的礼赞》描绘的是《默示录》中的个著名场景,即作为耶稣牺牲象征的纯洁羔羊将在祭台上作为贡品被献祭,而其血则将收集到圣杯之内。

《羔羊的礼赞》细节
人物包括天使、使徒、教皇、神学家、贞洁的教者、隐上、朝圣者、骑士和法官。这群神的人物聚集在一片苍翠的风景之中,天际耸立着无数教堂的塔楼,壮观的大庭高踞在这人间天堂之上。
在底层的两翼,行进中的其他人群则象征了四个基本美德:公正之师则象征正义,基督的军队象征坚韧;苦行僧象征了节欲;朝圣者象征着审慎。
《根特祭坛画》是对基督教中关于人类从堕落到拯救的完整教义的赞美,表现了教会在神圣的耶路撒冷的胜利。
虽然是宗教题材,但祭坛画没有中世纪的那种庄重风格,而是诗意地重现了一个真实的自然,也把这种真实感赋予了画面上的男男女女。
凡·艾克采用涂施多道稀薄的油画颜料的技法来塑造色彩,营造出高包和度的色调,而有条理且缓慢地笔触又使得颜料融合在一起,呈现出镜面的平滑效果。
《根特祭坛画》带着一种质朴的情感,他揭示了最不起眼的事物的美感,使绘画不仅成为一件艺术品,也成为一件表现其度诚的作品。他为人们展现出天堂一瞥,激发了他们的虔诚。

公正之师、基督的军队、苦行僧、朝拜者
《根特祭坛画》具有早期文艺复兴里程碑的意义,15世纪上半期,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开始发生变化,新的艺术思想正在兴起,许多画家都在进行革新的尝试。
《根特祭坛画》在这时一出现,便以新的思想内容和写实主义方法上的探索和成就标志着尼德兰绘画发展中的重大转变。丢勒和安格尔都曾从中汲取过灵感。
关于《根特祭坛画》
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有明确署名的祭坛画;
画面中人物合具宗教内涵;
祭坛画扮演了各种功能;
绘画方法的探索和成就标志着尼德兰绘画发展的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