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升天》:它让教堂恐慌不已,却使提香的名声如日中天
《圣母升天》描绘的是一个常被作为画家主题的《圣经》故事: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3天后复活,40天后与圣母升天。

提香《圣母升天》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布面油画 690 x 360cm 1516-1518年

圣方济会荣耀圣母圣殿

1518年3月20日,提香的鸿篇巨制——《圣母升天》完成,这是提香成为威尼斯第一画师之后的成名之作。这件高6.9米,宽3.6米的祭坛画气势恢宏,色彩华丽,且被提香处理得精致优美。

画作庄严肃穆,层次丰富,是当时威尼斯从未有过的巨幅祭坛画,在画作揭幕之时,前往观看的威尼斯人好评如潮,《圣母升天》也让提香的名声如日中天。

位于主祭台的《圣母升天》

《圣母升天》位于圣方济会荣耀圣母圣殿主祭台,天主教托钵修会教堂哥特式风格的半圆形后殿,他把画调整到教堂正中的位置,祭台和讲台在风格上的统一,增强了空间的透视感,奠定了教堂的总体结构。

在创作《圣母升天》时,提香对画的结构做了精心安排:以地上的信徒云中升天的圣母天顶的上帝分列下中上三个部分,描绘了圣母升天的景象。画中人物戏剧性地漂浮在空旷的背景中,这样的构思,一度让教堂恐慌不已。

形态各异的使徒们

在画面的前下方,体魄健壮、形态各异的使徒们聚在一起,引颈仰望,目睹圣母升天的奇迹,激动地伸手欢呼。一朵半月形云从画面前飘起,这使得玛利亚身后的金色区域显得宽阔无比,像光轮一样闪闪发光。

圣母在天使的簇拥下

圣母与天使

画面正中央,圣母在天使的簇拥下,容光焕发,在静谧中冉冉升空,充满自信和喜悦。凌空而起的圣母以及地上目睹奇迹感到无比惊异的圣徒的形象,在表现强烈的运动、力量和雄伟的体魄方面,不仅可以和米开朗琪罗媲美,而且为威尼斯画派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因此此画早在16世纪就被誉为“威尼斯画派第一杰作”。

张开双臂的上帝

人们的视线随圣母的飞升而上移,再上面是向下俯视,张开双臂的上帝,再上面则是一群小天使围成的拱门,小天使各具形态,面向圣母一边玩耍欢欣雀跃,一边靠自己的运动把载着圣母的云环推向高处。

通过这样的布局,整个作品的中心都集中在了圣母身上,毫无凌乱之感,作品更具表现力。从人间到天上,挥洒自如而又不失古典风格,宗教意味浓郁而又诗情奔放,光和色浑然一体。

上帝

《圣母升天》中每个人物都刻画得细致逼真,在一片金黄的光晕中,圣母身着红艳的衣服,浮现在明暗对比强烈的云彩上,云霞间漂浮着一群姿态各异的圣徒。画中人物均衡,光影分布合理,使整幅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小天使与云层

上帝自由翱翔的形象和云层的环形构图可能吸收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风格,但色彩的富丽和人物的生动有力则完全是提香的本色。提香非凡的色彩感觉和通过色彩表现光线的能力在此作中表露无疑。通过强烈的色彩,提香为画作注入一种戏剧性的强烈情感张力。

提香并不是在真实的风景中安排人物,他的目的在于塑造画面的感情经验,他想要借助前景圣徒的动作与神态,暗示圣母升天这一状态,观者的眼神,也自然从圣母身上,转移至大理石弧形框架下仁慈的上帝。提香将观者带入宗教体验的心灵深处,让他们也成为神圣事件发生的参与者之一。

姿态各异的使徒们

关于《圣母升天》

提香的鸿篇巨制,也是其早年成名之作;

《圣母升天》突破常规的构图,一度让教堂恐慌不已;

提香将画作表现得挥洒自如而又不失古典风格;

画作目的在于塑造画面的感情经验;

画作在16世纪就被誉为“威尼斯画派第一杰作”。​​​​​​​

阅读数 2.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