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文艺复兴继承了哥特式的神秘主义气氛,以及形体的拉长,偏向于内省的精神气质仍久久地留在德国美术当中。同时还发展出独立的肖像画和风景画。
当中世纪即将结束时,德国出现了和其他欧洲国家大致相同的发展历程:城市的地位迅速上升,手工业工场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十分繁荣,棉、麻、丝织业及采矿、台金、金银器制造、印刷和造纸业都非常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市民阶级与商人阶层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宇宙观方面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及现实生活的重要性被推向主要位置,科学与艺术逐渐摆脱教会的控制,开始力世俗生活服务。
在政冶上,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国家四分五裂,而教皇、主教以及上层僧侣们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此情况下,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知识钉子开始领导人民展开反教会的斗争,人文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由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矛盾的加剧,导致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文艺复兴在德国开始于15世纪,带有很强的地方特色。16世纪,德国文艺复兴发展到繁荣时期,与意大利和尼德兰不同,德国文艺复兴繁荣的动力不是城市市民阶层革命,而是德国农民战争。

丢勒《柳树磨房》
布面油画 1496-1498年
法国国家图书馆
这种背景也造就了德国美术的共同性质,具体地表现为:宗教形象逐渐丧失了它的唯灵论性质,越来越接近生活。传统题材中的圣徒往往显示出民间人物的品质,宗教活动场景中渗透着世俗的风俗习惯。同时,艺术家表现出热切关注人的现实命运的特点,并着力于自然环境的描述。肖像画和风景画开始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德国的版画更是一枝独秀,代表了欧洲的最高水平。

荷尔拜因《基督是真光》
版画 1526年
巴塞尔美术馆
版画的繁荣是德国文艺复兴的一大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印刷术已传到了欧洲,引起德国的印刷业发生巨大的变革。约翰内斯•古登堡在15世纪把中国的活字印刷加以改进,使德国的印刷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15世纪末,印刷业已成为德国的一个大的工业部门,纽伦堡、奥格斯堡都成为德国印刷业的中心。

丢勒《封面》
版画 1510年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
印刷业的进步和发展,使铜版画和木刻得到迅速发展,加上版画便于印刷、价格便宜,在宗教改革和农民运动中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所以版画这种艺术种类在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油画、版画、雕塑和建筑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就。他深受意大利、尼德兰等地文化的影响,同时继承了德国的民族美术传统,以此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荷尔拜因《托马斯·莫尔爵士像》
布面油画 1527年
国家肖像馆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二代绘画大师是小汉斯·荷尔拜因。在丢勒奠定的德国肖像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上,他创造了自己的肖像画风格,并以此蜚声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