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最不负“天才”赞誉的全才
达·芬奇一生,除了手稿笔记和未完成画作,留存于世,存世相对完整的油画真迹不超过20幅,即便如此,也不影响后世对这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才的赞扬!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列昂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瓦萨里

他是一个非凡的天才,智慧无穷,永远为人们所惊叹和赞美。……一个人怎么会在那么多不同领域都独秀于林,而且几乎每个行业都有重大贡献。

——贡布里希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年)

“我绝不逊色于当今任何一位画家”

1452年出生于佛罗伦萨芬奇镇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年),他出生的第二年,君士坦丁堡就陷落了。1466年,14岁的达芬奇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委罗基奥(Verrocchio)的画室。

在与老师韦罗奇奥共同完成《基督受洗》中,艺术史家瓦萨里写到:韦罗基奥在看到达芬奇绘画的小天使后,深感不如,从此不再作画——这样的传闻牺牲了老师的声誉,却让尚未出师的达·芬奇名声远扬。

瓦萨里甚至对达·芬奇的相貌也充满溢美之词:他有超凡脱俗之美貌,卓尔不群之气质,他英俊潇洒,只要有他陪伴,即使是最为烦恼之人也会感到一丝快慰

达·芬奇《博士来拜》

在接到最具雄心的《博士来拜》委托时,他还不到30岁。诚如他之后的诸多作品一样,达·芬奇常常不能完成委托人的订单,甚至只是开一个头,而不能完成作品,不管赞助人要求得多么急迫。《博士来拜》就是尺幅最大、未完工的重要作品之一。

达·芬奇绘制的地图

1481年30而立之际,达·芬奇给米兰公国的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写过一封著名的自荐信,他在信中滔滔不绝地推销自己的专长:我规划建造的桥梁轻巧、牢固、搬运便利,可用来追赶或驱逐敌军……;在围城之际,我知道如何从城壕中切断水源,也知道如何制造无数桥梁、掩体、云梯和其他工具攻城……;我能建造公共建筑和民用房屋;还能引水疏流。

自荐信最后才提到,我还善用大理石、青铜或陶土制作雕塑。至于绘画才能,我也绝不逊色于当今任何一位画家。

达·芬奇画的马

斯福尔扎公爵委托达·芬奇为他制作“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马骑士雕像”。然而,对达·芬奇的创作而言,雕刻骑士塑像需要先雕塑一匹马;在雕塑马之前先要弄清马的身体构造,于是要先解剖一匹马;在解构马匹期间,他又因马匹饲养一事分心,为马设计自动喂食机器和自动清理马粪的设备……

达·芬奇表示,他通过绘画观察或实验,完成画作,“进行下一步之前,我会先做实验。因为我的目的是先从经验中观察,然后推理分析现象背后的机理。”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在米兰圣母感恩教堂创作《最后的晚餐》时,当被催促之时,达·芬奇直言,“天赋极高的人工作越少成就越高,他们的头脑一直在深思熟虑,不断完善构思,之后他们才能付诸实施。

达·芬奇《美丽的费隆夫人》

在斯福尔扎家族统治下的米兰,达·芬奇名声显赫,这一时期完成了《最后的晚餐》《圣哲罗姆》《美丽的费隆夫人》《抱银鼠的女人》《维特鲁威人》《音乐家肖像》……

达·芬奇《蒙娜丽莎》布面油画 1503-1517年卢浮宫

最不负“天才”赞誉的全才

卢浮宫的展览,还破先列地与HTC Vive Arts合作,带来融入了最新研究成果的虚拟现实作品《蒙娜丽莎:穿越玻璃罩》(Mona Lisa:Beyond the Glass)。

红外线反射成像技术

卢浮宫使用了新型X光,以研究每种颜料及其涂层中的化学元素,从而分析达·芬奇创作时的步骤与顺序。红外线反射成像技术制作展现了达芬奇绘画和素描的层次以及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从扫描画作的展示图像也可看出,达·芬奇总是难以完成委托的画作委托的原因之一:他的创作总是被层出不穷的新想法而影响,也一直煞费苦心地改进作品。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

通过反射成像技术图像也可以看出,达·芬奇对于人体结构和解剖学的痴迷。达·芬奇深信精确完美的人体就是度量宇宙的标准,他的一生至少解剖过30多具尸体。

在笔记中,他写道:“我必须克服与四分五裂、剥离的、惨不忍睹的尸体共处一整夜的恐惧感……”他留给后世200多幅人体结构草图,1万多字详尽的解剖笔记,其精确性让现代解剖学家都叹为观止!

达·芬奇的各种发明

达·芬奇集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等头衔于一身,研究广博深入,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几乎无师自通。

对科学的理解并不是最终目的,他心中深藏所画之物,只是需要理解事物运转的方式。所有这一切是他孜孜不倦地探索对象,也为他的艺术奠定了基础。

在其创作生涯中,达·芬奇发明了晕染法(sfumato)、空气透视法、壁画热蜡法(Encausto)……它们使其作品神秘而又充满生命力。

达·芬奇手稿 1510年

然而,他置绘画于其他一切活动之上,他对世间万物的探索,对自然万物的整体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艺术,他追求笔下万物图像精确生动,栩栩如生,他将其称为“绘画科学”

绘画是达·芬奇研究科学、工程、解剖的手段,他的科学研究和解剖学知识又让他的绘画技艺异常出众,甚至超越时代。

他兼具艺术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是人类历史上最不负“天才”赞誉的全才

拉斐尔《雅典学院》局部壁画 1510-1511年 梵蒂冈博物馆

永远为人们所惊叹和赞美

米开朗基罗对达·芬奇充满敌意和妒忌,拉斐尔却对他崇拜地五体投地,在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创作于达芬奇死前十年。画中,位处中央的柏拉图就是基于达·芬奇的形象。

瓦萨里在《名人传》第一版中对达芬奇的描述不吝溢美之词:“上天有时给我们送来一些人,他们不光是人,甚至还带有神性,以便我们以他们为榜样……”艺术史家贡布里希也赞曰:他是一个非凡的天才,智慧无穷,永远为人们所惊叹和赞美。

然而,让同代人和今人倍感遗憾的是,达·芬奇真正意义上完成的作品寥寥无几。他不停地奔走——从佛罗伦萨到米兰,从米兰到罗马……1516年,身心疲惫的达·芬奇遇到崇拜他的年轻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他身边度过了最后的三年。

安格尔 《达·芬奇之死》

按照瓦萨里的记载,达·芬奇是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怀抱中去世的,这一传闻也体现在安格尔那幅《达·芬奇之死》中,后人们也都相信了这种说法。但有证据表明,那一天弗朗索瓦一世甚至都不在巴黎。

莱昂纳多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根据达·芬奇的绘画重建的模型

在达·芬奇去世45年后,伽利略才出生;124年后,牛顿出生,开启了现代科学革命,人类科技自此突飞猛进。

达·芬奇去世后的500年来,每个时代的人,都会从他身上找出他们需要的东西——他的笔记里隐藏着各种科学发明,他的图纸上设计了各种机械装置,他的画作中隐藏各种绘画密码……

阅读数 3.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