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朝,人们第一个印象就是窝囊。澶渊之盟,秦桧、张邦昌之流……作为汉族历史上一个和汉唐并称的朝代,却从未有过疆域上的完全统一。面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不是称弟,就是称侄,不断花钱买和平,岁贡越来越大,土地越来越少,最后终于被灭。
这是以往一直以来人们对宋朝的印象。究其原因,我们阅读的宋代历史基本是政治史和军事史,从这个角度看,上面的结论应该和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宋朝相去不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全面,对宋朝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宋太祖赵匡胤,很多人觉得宋祖位列秦皇、汉武和唐宗之列颇为欺世盗名。其实,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军阀势力俨然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王国,朱温篡唐后,这些独立王国纷纷称帝称王,是为五代十国。那么宋太祖即位后,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各地的割据势力,节度使有军事、政治、税收等诸多大权,中央无力控制。第二个问题,就是唐末和五代常见的大将拥兵自立,或者士兵强行推举新主。赵匡胤自己就是第一种模式上台。
赵匡胤掌权之后,首先对疆域上进行了梳理,南方的那些小国纷纷并入大宋。之后他对政治和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终宋一朝,没有出现藩镇割据,没有出现将领背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这两个当时的主要矛盾,宋太祖都洞若观火,并且在制度上进行了彻底解决。手段也值得肯定,在权力的回收过程中没有流血。
除此之外,宋朝没有宦官专权,外戚专政等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宋朝的人文关怀在历代中也值得肯定,宋朝“灭九族”这样的狠辣手段较少,除岳飞外很难找到皇帝下令诛杀过什么高级军政官员。历代改革者往往没有好下场,唯一的例外是王安石,最后被封为公爵在家退休。这与太祖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有关。
宋朝的经济发达程度得到学术公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徽宗年间的繁华景象,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繁华程度犹胜汴梁。发达的经济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快速发展,宋朝在技术方面的进步也不能忽略,四大发明之中除造纸术外,其他三大发明都是在有宋一代得以完成或完善。多人有专文论述过宋代是中国封建技术和文化的巅峰。
盛唐时期和北宋后期都经济发达,文化璀璨以及热爱文化、荒于政务的国君。盛唐玄宗时期文学有李杜等人为代表,书法方面有张旭、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绘画艺术有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等人作为代表。哲宗、徽宗时期文学有三苏、王安石为代表,书法方面苏轼、米芾、黄山谷和赵佶等人为代表,绘画方面有范宽、赵佶、米芾、米友仁等为代表。可惜的是两位君主醉心于艺术并致力于推动艺术发展的时候,都遭到军事上的致命打击。一个是被安禄山攻陷长安自己逃到四川,唐朝也由此彻底由盛转衰;一个是被金军攻陷汴梁,自己做了俘虏,北宋终结。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但是军事上的功业也好,失败也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现世的意义越来越小。而文化上的光芒则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让一代代后人欣赏和品味。